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非洲文学 >简析崇高论康德美和崇高站

简析崇高论康德美和崇高站

收藏本文 2024-01-25 点赞:15456 浏览:6865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康德作为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之祖对美和崇高分别做了完整的分析,形成了他自己的美学理论。虽然康德将美与崇高作为同等的美学范畴加以论述,但是二者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等同的,它们之间既有共性也有区别。他不仅总结和完善了前人的理论,而且开辟了自己的理论之路,对整个现代美学以及现代社会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康德;美;崇高
1005-5312(2012)30-0252-02
康德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第一个著名代表,也是德国唯心主义美学体系的奠基人,是近代西方美学发展中承前启后的人物,被誉为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之祖。康德

源于:怎么发表职称论文www.udooo.com

的《判断力批判》作为《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的桥梁通常被认为是他的美学著作,体现了他的美学和文艺思想,长期以来一直为后写作技巧论家和文艺家所重视。其中他对美和崇高分别做了完整的分析,形成了他自己的美学理论。虽然康德将美与崇高作为同等的美学范畴加以论述,但是二者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等同的,它们之间既有共性也有区别。

一、康德对美的分析

在美的分析中,康德从四个契机入手对美进行了分析。第一个契机是质的契机,首先鉴赏判断是审美的,他认为美既不是审美对象的性质,也不是在逻辑上的对它进行认识判断,而是审美的判断。然后康德指出,美能给鉴赏主体一种愉悦,但是规定鉴赏判断的愉悦是不带任何利害的,因此他对对快适、美和善的愉悦进行了区分:感官的愉悦叫做快适,纯粹的审美愉悦叫做美,道德的快适叫做善,而只有审美判断的愉悦是不带任何利害的。第二个契机是量得契机,鉴赏判断是普遍的,美是无概念地作为一个普遍愉悦的客体被设想的,“凡是那没有概念而普遍令人喜欢的东西就是美的”。鉴赏判断为什么具有普遍性,因为它不带任何利益关系,所以不是从个人的需要出发,不带有个人的主观爱好。第三个契机是关系的契机,鉴赏判断具有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无目的性是指鉴赏判断与任何主观的、客观的目的无关,因为它不涉及任何利害关系,所以鉴赏判断具有无目的性。同时鉴赏判断又有合目的性,合目的性主要指形式的合目的性,即对象的表象形式合与审美主体的心意状态,意思是当我们在欣赏美的时候虽然没有任何目的,但是这种审美确实引起了人们的愉悦感,达到了审美的目的,因此鉴赏判断又是合目的的。第四个契机是模态的契机,鉴赏判断的愉悦具有必然性,这种必然性基于共同感,这就是说如果一个东西是美的,那人们必然有一种共通感,大家都就认为它美。鉴赏判断的愉悦的必然性之所以能够建立起来,是由于它以人在审美活动中无利害的共通感为基础,因摆脱了私人情感的分歧而具有共同自由的必然性。总之,康德通过质、量、关系、模态四个契机对美进行了分析,把审美主体受制于客体中解放了出来,审美个人的先天鉴赏判断,形成了自己的美学主张。

二、康德对崇高的分析

康德对崇高的分析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数学的崇高的分析,另一个是对自然界力学的崇高的分析。数学的崇高主要指数量上的无限大,涉及的主要是体积,“我们把那绝对大的东西称之为崇高”这是康德对崇高的名称解说。但是这种绝对的大不是客观上的大,而是主观上的,因为感官对象再大也不能构成绝对的无限的大,只有主观世界的想象力才能容纳无限的大,所以数学的崇高并不存在于自然界,而在人的理性中,面对绝对大的东西我们的感官无法容纳,只有通过想象力对大进行评量,想象力在对大的评量中努力将其评量的尺度联系于某个绝对大者,和某种超越于一切感性尺度之上的能力,这就是关于“绝对—整体”的理念和可以思想这一理念的理论理性。想象力的评量与作为其尺度的理论理性的理念之间的必然存在不相适合,而对这种不相适合的内在知觉或意识就必然地作用于心灵的快乐和不快的感受能力而产生一种不快;反过来,这种不快又把心灵对于其自身超感性规定性的感受激发出来,因此那种被激发出来的感受又变成一种快乐的感受,这就评判为数学的崇高。
自然界力学的崇高指的是力量的无限大,涉及的是力量。邓晓芒的翻译中对力学的崇高的解释是“强力是一种胜过很大障碍的能力。这同一个强力,当它也胜过那本身具有强力的东西的抵抗时,就叫做强制力。自然界当它在审美判断中被看作强力,而又对我们没有强制力时,就是力学的崇高。”“对于审美判断来说,自然界只有当它被看作是恐惧的对象时,才被认为是强力,因而是力学的崇高。”力学的崇高与数学的崇高一样都不是存在于自然界中,而是存在于我们的内心里,一切在我们心里激起召唤我们种种能力的自然强力的情感的东西,都称之为崇高。

三、美与崇高的共性

首先,从客观对象来看,美与崇高都是令人喜欢的,都会产生愉悦,都不涉及利害关系。美能给鉴赏主体一种愉悦,而且规定鉴赏判断的愉悦是不带任何利害的,因此,美从客观对象来说能使鉴赏主体愉悦,是令人喜欢的;崇高,康德把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崇高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振奋,使人从心理上克服巨大的对象对其造成的压抑、困难和痛苦,与之抗争,从而显示出人的本质力量的卓越和高超,因此崇高的本质在于痛感向快感的转化。同时崇高也是不涉及利害关系的,当某物被判断是崇高的时候其中并不涉及的人的利己之心和占有。总之,美与崇高从对象上来看都能使人产生不涉及利害关系的愉悦,它们都是令人喜欢的。
其次,从判断方式看,对崇高的判断和对美的判断都不是感官的,也不是理论地规定着,而是以合乎反思判断为前提的单个判断。因此,它们既不是像快适那样取决于一种感觉,也不是像对善的愉悦那样取决于一个确定的概念,对美和崇高的愉悦是依赖于单纯的表现或表象能力的,表现能力或者想象力在一个给予的直观上就被看作对理性的促进,而与知性或理性的概念能力协和一致。因此,无论对美的判断还是对崇高的判断它们借助的不是规定性的判断力而是反思性的判断力来实现的,并且它们都是单个判断,内在的共同感是所有单个的判断具有普遍性。
第三,从审美的量来看,美与崇高都具有普遍性,“如果他宣布某物是美的,那么他就在期待别人有同样的愉悦:他不仅仅是为自己,而且也为别人在下判断,因而他谈到美时好像它是物的一个属性似的。”审美领域康德认为人有共同感,正是共同感才使人们在鉴赏判断过程中,在自己审美的基础上想到别人会与自己协调一致。崇高也是这样,因为不带有任何利害关系,对崇高的判断没有利己目的性,而是人共有的共同感的反思性判断,因此具有普遍有效性。

源于:论文模板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