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非洲文学 >让钢琴文化教育走向实践舞台

让钢琴文化教育走向实践舞台

收藏本文 2024-02-07 点赞:23488 浏览:10744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我国目前钢琴文化教育已十分普遍,而且钢琴在我国音乐教育体系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钢琴文化教育中的问题也日渐突显,其中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钢琴文化教育如何走向实践的问题。本文将主要从钢琴演出、比赛、钢琴演奏赏析几个角度进行阐述。
关键词:钢琴文化;演出;比赛;钢琴演奏;赏析
1005-5312(2012)23-0121-02
人类需要艺术,因为艺术把人本来看不见的生活的本质和规律用活灵活现的形象表达出来,让人从中认识到自身生活的价值;人需要艺术,因为艺术把人的心灵最深处的东西展示出来,让人体验到一种难以名状的审美愉悦。钢琴文化作为艺术的一种,自它诞生起就作为人类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无比的惊喜。然而钢琴文化教育不是束之高革的理论教条,更不是天方夜潭似的高山仰止,它是一门实践性强的文化教育,理应走向实践的大舞台。

一、钢琴演出的实践发展方向

钢琴演出是一门理论实践性的艺术。钢琴演出作为艺术作品的二度创作过程,是建立在遵循作曲家原意的基础上、具有演出者个性风格特点的作品再现。钢琴演出的实践运用和音乐美学的审美观是密不可分的。在音乐的演出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方向的运动:一是演出者把内心的精神转化为音乐,即精神变物质的过程。二是观众把这种音乐再通过大脑的理解转化为精神,即物质变精神的过程。好的演出艺术形式总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演出,积极地影响和感染观众,帮助观众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调节观众的欣赏角度和趣味。任何演出艺术的存在都脱离不了时代、个性以及民族这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对钢琴演出艺术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个性、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钢琴演出艺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钢琴演出艺术除了在原有的优秀传统演出基础上要不断发展,还要考虑出新,结合不同层次群体的心理需要,从现代社会人们希望出现新事物的角度,以及对钢琴演出艺术、钢琴文化传播途径的新需求,真正使钢琴演出艺术繁荣昌盛。
钢琴演出据其特性及其作品的需要,演出者采用单独、侧面对观众的演出形式。这种传统的演出形式为演出者创造了一个对音乐更好地理解和阐释的艺术氛围,在突出演出者自我意识的同时,向观众传达对音乐的逻辑性和严谨性的理解;也正是这种传统的优秀的演出形式,我们才能欣赏到各种不同风格的演出。风格既表现于内容,又表现于形式,它是由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所表现出来的总体的特色。对于一首作品,演出者根据自己想表达的思想内容,选择能够反映、表达自己心理的演出形式。不同的演出形式,也是演出者风格和修养的体现。例如演奏贝多芬的《热情》,演出者除了根据作品给予指定的表现形式进行演出创作外,施纳贝尔突出了严谨、理性的古典学风;李赫特尔感情激荡,气势恢宏,风格浪漫;鲁宾斯坦呈现了温文尔雅的气质;霍罗维茨则表现了炉火纯青的技术和强烈的个性;肯普夫表现出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和成熟的技巧。正是有了这些不同风格的创造,《热情》才会像一样始终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产生了不同的审美价值。这对于有音乐素养的听众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
在钢琴演出过程中,个性与共性不可分割地存在于一个有机整体里,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也就是说,演出者把对作品的整体理解和感情寓于他们不同的演出形式之中。作品给演奏者提供了创作的基础,但也有许多潜在的不定点和空白,给了演奏者填补、再创造的空间。演奏者就可以借助一些手段,创造另外的一种音乐审美效果,拓展音乐演出的视界和话语空间。茵格而顿指出:“像绘画那样的‘原作’在音乐中是不存在的,音乐作品本身只能提供一个多层次的未定点。只有通过一次次的音乐演出来实现一个变体。每一个变体都包含有演出者的独特创造,并使音乐作品成为演出者和作曲者共同创造的艺术复合体。”演出者在这个多层次的未定点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以及内心体验的思维活动,进行抒发人类思想感情并赋予音乐作品生命力的二度创作,尽量完善音乐意境,表现音乐情感与内容,并使其成为联结音乐创作和音乐欣赏的纽带。
钢琴演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更应突出个性化的艺术演出形式。任何艺术如果脱离了创新与发展,就会变得苍白无力,没有生命力和活力。这就对传统的钢琴演出形式有了更高的要求和迫切的需要,同时对演出者来说,除了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外,还要有跟上时代的敏锐头脑,来丰富自己个性化的钢琴艺术演出过程。

二、钢琴比赛让钢琴教育走向实践——厚积薄发,才可游刃有余

经常会有人问笔者,“钢琴练得还不太熟,去参加钢琴比赛是不是不合适?”恰恰相反,说到钢琴比赛,笔者给大家的建议是,不论年龄多大,无论练习者学了多久的钢琴,只要遇到有上台的机会,就一定要好好地抓住这个机会去上台比赛。因为人们学琴,不管是出于对兴趣的培养,还是决定将来走专业道路,其最终目的都是要让学琴人能够成功的完成演奏。
参加钢琴比赛可以锻炼钢琴比赛者的心态,使钢琴教育能够有针对性地训练演奏者的心态,比如对速度的控制、谱曲的记忆,而更重要的是对人们自信心的培养。参加各种类型的比赛,无论比赛的性质如何,奖品是什么,得奖对参赛者来说都是一份荣誉,一份鼓励,虽然获得奖项并不是鼓励参赛者的真正目的。我们常说赛场如战场,而在赛场上,一切都是公平的,这样就要求比赛者在演奏时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这种心理素质不是平时靠理论就可以积累的,需要不断地实践,而钢琴教育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实践。所以,我们说要鼓励学钢琴的人多参加比赛,多在各种不同的比赛场合下进行不同临场发挥能力,学会处理不同临场状况,对于钢琴学习者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因为这对于他们的将来参加更专业更大型比赛,甚至是举办音乐会都是一个个重要的积淀,这就像我们常说的,一切大事归于身边的小事,没有一定的量变是无法到达质变。所以,不管是商业比赛、还是业余比赛,只要是能够使参赛者得到锻炼,那就是好比赛。
让钢琴学习者积极参加钢琴参赛,也可以极大地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比赛过程中,通过其他选手的弹奏,可以让钢琴学习者客观地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通过比赛中观摩别人演奏,才能感到别人的优点,同时警示自己在练习的时候要更加努力,从而让比赛者体会到适度的竞争意识与危机感,激起钢琴学习者超越自我的意识,也就是通过这样一种“比较”的方式,来助推人们学琴的兴趣和动力。

三、钢琴教育要实现实践中钢琴演奏与赏析相结合

中国第一位在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的著名钢琴家周广仁教授指出:“学习钢琴只是一种手段,学到音乐知识、理解音乐、热爱音乐、表现音乐才是根本。”钢琴教育必须强化学生钢琴演奏中的音乐表现力培养,使学生演奏的钢琴曲,不仅准确表现出作曲家写在纸面上的音符来,而且能够把乐曲演奏得有情感、有特色、有意境,通过钢琴曲与听众进行情感和心理世界的交流,给听众以感染和震撼。这就要求钢琴演奏与赏析要相结合,而在钢琴教育中要做到钢琴演奏与赏析相结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在钢琴文化教育中要指导学生加强音乐基础修养。提高对作品的认知和感悟;第二,帮助学生准确、深刻地分析作品,全面领会作品的内涵,要分析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意图,要分析不同时代作品的音乐风格和特色;第三、启发学生对作品的二度创作。结合自身音乐感觉表现作品;第

四、倡导学生的钢琴演奏实践。积累和掌握舞台控制能力。

四、结语
强化钢琴文

摘自:毕业论文题目www.udooo.com

化教育的实践性是钢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积极探索钢琴文化教育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采取适应适合学生实际的有效策略,沿着钢琴演出的实践发展方向、避免钢琴比赛的经济性扭曲、使钢琴演奏与赏析紧密地结合起来,以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音乐素质和钢琴演奏水平的全面、可持续提高。
基金项目:本文属于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辽宁钢琴文化产业研究)成果,项目编号:L11DWJ015
参考文献
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2-3.
汪爱丽.音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5.
[3]陈帼眉,姜勇.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9-60,81-8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