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非洲文学 >谈如何做好高校贫困生教育管理工作集

谈如何做好高校贫困生教育管理工作集

收藏本文 2024-03-07 点赞:33853 浏览:15639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目前,贫困生作为高校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已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本文以如何做好高校贫困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为中心议题,在高校贫困生产生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以及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为高校贫困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贫困生高校教育管理
随着近年来招生规模的扩大,享受高等教育的家庭遍布全国,高等学校已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地域性贫困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这一社会现象,已成为影响学校、社会、家庭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且由于各种原因,一些贫困生已从经济贫困演化到思想意识贫困,甚至扭曲,成为困难学生。如何处理这一群体性问题已成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任务。
1高校贫困学生产生的原因
高等学校贫困生、困难学生的产生由经济、地理条件等各方面因素所致。根据调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家庭地处偏远山区或老、少地区,整体经济落后,生活困难。②父母双亡或单亲家庭的学生经济没有依靠,生活困难。③家庭主要成员中有待业或失业者,导致家庭经济收人减少或者中断。④家庭成员或学生本人出现突发事件,如家有重病人需要常年治疗,导致学生经济、生活困难。⑤家庭人口多,劳动力少,同时供养几个孩子上学,导致家庭开支过大,该情况多见于农村。
2高校贫困学生存在的问题
由于经济困难,贫困生在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经济拮据,生活俭朴。由于家庭收人少,贫困学生大多无力支付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用,因此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都非常俭朴,节约意识很强。②心理负荷重,性情冷漠,缺少感恩情结。家庭经济困难造成很多学生从小就形成了自卑、冷漠、无助的心理。③学习压力较大。大多数困难学生基础较差,对新知识的认知能力不够。他们中大多数人都不能集中精力学习,大部分人在正常学习时间之外,还要为赚取一定的生活费用而奔波,有的甚至牺牲正常的上课时间外出打工,不能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这些都使他们的课程学习受到影响。因此,大多数贫困生学习成绩平平,有的甚至降级或退学。只有极少数贫困学生努力学习,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3]。

3 高校贫困学生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贫困生作为高校里的特殊群体,更需要高校教育管理者的重视和关注,积极探索可

摘自:毕业论文评语www.udooo.com

行有效的资助体系和创新方法,尊重贫困生的正当需要,促进他们人格的进一步完善和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培养能力[4]。由于高校贫困学生情况不同,个体间差异较大,所以对高校贫困学生的教育管理要认真透析贫困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找出适合的处理方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学生的问题。

3.1完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

因经济原因,学费、生活费和一些学习上的必要开支令贫困生的大学生活捉襟见肘,往往是谈“钱”色变。久而久之使贫困生在心理上产生了巨大的落差,严重的甚至影响到了他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目前,我国高校已经基本建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以奖、贷、助、补、减为主要形式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5]。但这个体系仍然存在不足。资金太少,资助体系的合力不够,国家助学贷款的规范性和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贫困生认定存在一定问题,奖学金不具有明显的助困功能,用于贫困生资助的社会资金相对较少,勤工助学岗位缺乏等问题仍然大量存在[6]。这就需要有效整合资源,发挥系统合力,优化高等教育救助体系,例如政府推出、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以立法形式明确贷学金制度,完善个人信用体系,实行国家分类贴息制度和还款累加利息制度,健全包括思想扶贫和心理扶贫在内的扶贫机制。

3.2应用情感德育理论培养贫困生阳光心理

作为高校一线的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在做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确立助困与育人相结合的思想,针对贫困生群体的具体情况,充分运用情感德育的教育理念,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7]。在充分了解贫困生特点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舞台,使他们在班级工作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并得到同学的认可,努力营造良好和谐的集体氛围,增强贫困生的归属感和依恋感。
通过合适的方式对贫困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加强对贫困生的“精神资助”,使贫困学生获得归属感、依恋感、信任感,进而发展成为友谊、分享、合群、尊敬,以至集体感、爱国感、责任感等更高形态的道德情感基础,可以有效避免因心理因素导致的恶性事件发生[8]。笔者在工作中也经常遇到普通同学无法理解贫困生的生活处境和困难,不能接受学校给予贫困生的特殊帮助,因而影响了同学间的和睦。如果老师能及时意识到这种现象,并给予合理的解释,就能改变这种对贫困生非常不利的环境氛围。另外,优秀贫困生的榜样示范作用也是巨大的,可以邀请高年级或者已经毕业的优秀特困生和贫困生进行座谈,现身说法更能增强教育的信服度。

3.3应用激励作用促使贫困生积极向上

激励,顾名思义,意为激发、鼓励,是一种推动人不断前进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在学生管理工作者心中,每位学生都应被视为有向上、向善的愿望和可能。因此,激励在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

3.1帮助贫困生树立自信心,激励他们最大限度的发挥自我潜力

贫困生一般来自于边远农村或城镇下岗职工家庭,他们在校期间的基本生活条件比较差。在家庭经济困难的沉重压力下,贫困大学生往往十分敏感,表现为缺乏自信,自卑感强,总觉得低人一等[9]。作为辅导员应该在学习和生活中关心、尊重他们,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潜能,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在大学期间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将来才能真正地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怎么写作社会,回报父母;鼓励他们多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在成功中消除自卑,获得自信。
3.3.2引导贫困生学会自我比较,激励他们从自己的成长脚步中得到启迪在与他人进行比较时,要避免无实际意义的盲目比较,如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相比,这样容易走进死胡同。应把引导他们把目标主要放在自我比较上,即拿现在的我与过去的我相比,是否有进步、有收获、更加成熟坚强,如此可消除不切实际的比较,也可消除来自外部的不公正的比较,使个人的发展少受外界的干扰;以平静的心态、充实的生活不断完善自我,给自己更多的人文关怀,把幸福感的获得作为衡量激励效果的标准,以使激励真正为自我发展怎么写作。

3.3指导贫困生规划生活和学习的目标,激励他们性格健康的形成、发展

一个人如果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了正确的人生目标,就能产生持续前进的源动力,在任何环境和条件下都能具有饱满的学习热情、自觉的学习态度、不屈不挠的毅力和高尚的品格[10]。在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过程中,管理者应该积极进行引导、指导学生在各种复杂的思想观念中进行选择、比较和综合;要对已逐步确立了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彰,帮助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地把热爱祖国、热爱中国、热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

3.4通过专业技能训练提高专业竞争力

经济上的资助只能解决贫困生短期的困难,要想使贫困生解脱贫困链的束缚,最重要也是最迫切的是提高贫困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造血”的方式来提高贫困

摘自:毕业论文www.udooo.com

生的竞争能力和生存技巧[11]。提高贫困生进入社会的竞争能力,培养贫困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贫困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敢于肯定自己的才能,并不断寻找机会将自己的才能展示出来,为他们以后自主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4结语
做为一名学生工作者,一定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一颗爱心, 要有进取精神,在日常工作中善于观察和发现,才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中做出自己的特色,做好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高校贫困生感受到学校、社会的关怀和温暖[12]。高校贫困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情况下做好贫困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求、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对学校的发展及教育事业的长治久安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因此,应该动员社会全体力量,共同关注高校贫困生的生活、学习、工作、心理等各方面的问题,使他们能够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健康成长。相信在我们的帮助和努力下,贫困生也可以和普通大学生一样拥有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李娟维,和建华,崔玉宝.论如何做好高校贫困生的教育管理工作[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6,16(2):57-59.
赵国健.高校贫困生及受资助情况分析与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2000,(11):27-28.
[3]崔邦炎.把资助困难学生工作切实抓实做好[J].中国高等教育,2000,(11):23-26.
[4]李鹏昊.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贫困生教育工作探析[J].教学研究,2009,32(2):51-54.
[5]何灵.北京市高职院校贫困生教育资助问题分析[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3):68-70.
[6]杨倩.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资源整合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
[7]刘毅,宗岚,张富林.借鉴积极心理学理念,探索贫困生教育新思路[J]. 继续教育研究,2008,6,25-28.
[8]傅莉莉,詹鲁.情感德育理论视域中的高校贫困生教育[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23(5):102-105.
[9]刘丽娟,夏娟.激励机制在高校贫困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2005,6(4):227.
[10]龙晓东.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3.
[11]周东明.论积极心理学与幸福的教育[J].中国德育,2008, (1):213.
[12]范春艳.倡导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J].高教论坛,2007,(30):76-78.
作者简介:张红岩(1981.9-),女,山东德州人,工作单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