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广播电视播音 >传统媒体强基固本之道设计

传统媒体强基固本之道设计

收藏本文 2024-01-26 点赞:13328 浏览:5808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国传媒业在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高速发展、快速裂变之后,已显露出“虚火旺盛”之忧。“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从微观看是对采编人员转变工作方式和作风的要求;从宏观看却是关乎媒体科学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媒体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媒体在市场条件下尊重自身发展规律、强基固本的现实路径。从“三万活动”到“百名记者下基层”、从“新春走基层”到“记者蹲点”,湖北广电人在“走转改”活动中得到历练,全体编辑记者加深了对基层的了解,加强了与群众的联系,取得了听众满意度提升、媒体公信力提升、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的显著效果。

一、市场化条件下的媒体“虚火旺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媒业发展尤其迅猛。以传媒业广告收入数据为例:1979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4063亿元,到2010年这一数据为397983亿元,增长了近98倍;1979年中国广告业营业额仅为0.1亿元,到2010年,这一数据已经超过2000亿元,总规模进入世界前列,增幅超过2万倍。两相比较,中国广告业营业额的增长竟然是GDP增长倍数的204倍!作为中国传媒业核心的广告经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传媒业和媒体的巨变。
市场的急速扩张,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体制机制、生产方式、经营管理方式、队伍素质的巨变。媒体“虚火旺盛”的隐忧开始凸显,快速发展和膨胀带来的诸多问题必须引起媒体人的高度重视和思考。笔者认为,媒体“虚火旺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业人员急速膨胀,队伍素质参差不齐。1980年,全国媒体从业人员人数是22万人,如今,媒体从业人员早已超过100万。队伍不断壮大的同时,难免出现素质参差不齐、泥沙俱下的情况。比较普遍的问题是:理论功力不足,学习不够、实践不够、系统培训不够。作品上表现为思想深度不足,影响力下降;作风飘浮造成文采不足、语言苍白,从概念到概念,从政策到政策,从观点到观点,报道离基层和生活越来越远,作品感染力下降。
2.体制机制深刻变化带来生产方式转变。技术进步为媒体生产方式改变提供了物质条件,但同时,慢功出细活的传统采访写作方式受到严重冲击和挤压。几乎每个新闻媒体都在叫人手紧,难以抽调专人拿出大块儿时间深入采访调研,写出有深度的稿子。领导抓好稿、抓收听率、抓经营;记者“跑线”、拿通稿、完成工分,在市场竞争、生存压力的综合作用下,不少媒体片面追求信息量、时效性,一味求多、求快,难免“只见树叶不见森林”,造成舆论引导力不足,公信力下降的危害。
3.市场导向激发逐利本性,带来“三俗”之风盛行,危及媒体立身之本。新闻媒体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坚持“新闻立台、导向立台、深度立台、特色立台”,也必须熟谙市场规律,满足市场需求。虽然主流媒体从来不公开宣称“以市场为导向”,但在实际运营中,每个媒体负责人都明白市场是“生命线”的道理。一些媒体为了生存发展,不惜一味迎合市场需求,流于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之风,已经危害到媒体的立身之本。
“新闻立台、导向立台、深度立台、特色立台”,是2011年基于全国广电传媒实践发展总结提炼出的广播电视媒体的根本职责和首要功能,也是媒体长远健康发展的方向、途径,其核心就是“内容为王”。新闻从业人员是内容生产者,“走转改”其实是新闻人内容生产理念和方式的回归,也是提高媒体核心竞争力,打基础、管长远,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媒体在“走转改”中强基固本

1.“走转改”是题材内容的源头活水。
“走转改”的主旨与“

摘自:毕业论文 格式www.udooo.com

三贴近”要求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指导思想一脉相承,与新闻真实性原则不谋而合。强化主题宣传、提高舆论引导力,是新闻媒体的职责和使命。深入基层、融入火热的生产生活一线,主题宣传报道题材取之不竭。
主题宣传空洞、肤浅、程式化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记者深入生活、深入基层不够,宣传报道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改变这一状况的路径唯有扎根基层,从实践的土壤中汲取养分、发现素材。通过记者蹲点活动,我们发现,闭门苦思的策划和计划,在实践面前总是过于单薄苍白。比如,湖北之声蹲点组下基层之前,就确定了用蹲点日记的形式反映南水北调库区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情况和仙桃市沙嘴办事处和谐拆迁模式,计划在新闻节目中分别播发系列报道。但真正到了基层,随着采访的步步深入,原订的发稿计划一改再改,除蹲点日记之外,又增加了多组新闻调查,还采写播发了新闻专题、现场直播、人物专访、对农专题和内参。仙桃组预先策划的调研重点是沙嘴办事处的拆迁模式,真正到了基层,潜心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就会发现,要写的、可写的、值得写的东西太多了,主题宣传题材取之不尽。
2.“走转改”是培养人才、锻炼队伍的有效途径。
到基层去,提升和改造世界观。做好党的宣传工作,从业人员的价值取向、世界观、情感倾向是影响报道和宣传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当前,绝大部分年轻记者是独生子女,生在城市、长在温室,不识疾苦、不辨五谷。蹲点基层、融入生活、涤荡心灵,是他们从一个普通城市青年转变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的必修课。
走基层的过程是学习领会方针政策的过程。我们每天在工作中说的是省委省政府的一元多层次发展战略,念的是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可是,为什么会确定这些战略和目标?基础是什么、条件是什么?实现路径是什么?有什么困难?如何克服?具体到基层、到一线,人民群众有什么样的创造性实践?精神内核是什么?如何推广、怎样改进?不深入生活、深入基层,这些问题不可能有正确答案。记者自己都没有感受、感悟、感动,作品怎么去触动、影响、激励受众?
走基层的过程是加深新闻工作者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从十堰到郧县,再到坎子山村,开车要走八小时。经过这一路颠波,记者深切体会到,与城市里宽阔平坦的柏油路相比,这里的通村山路,每一米都凝结着干部与群众改善生存条件、脱贫致富、走出大山的热切盼望;每一米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付出和辛苦;在这样一个偏远贫穷的高山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多么重要;也就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下,村支书魏登殿30多年坚守,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带领全村人修路、脱贫、致富是多么可贵!年轻记者曹正说,一个月的蹲点成为他一生的精神财富!走基层的过程是提升新闻工作者责任感、使命感的过程。在仙桃市沙嘴办事处每一位工作人员说起几年来有关新城建设中的搬迁故事,都可以几个小时不停歇;每一个党员干部都有一本幸福账和辛酸账——幸福账上记载的是这几年通过和谐拆迁,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的赞誉和肯定;辛酸账上记载的是爱人、老人和孩子的亏欠和愧疚!这些最基层的公务员、普普通通的党员干部,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我们党的中流砥柱!蹲点过程中,记者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基层干部的工作真是不容易!”作为一个时代的记录者,新闻人有责任将这些基层干部群众的牺牲和付出报道好、记录好。
到基层去磨练作风、提高能力。湖北之声仙桃蹲点组的年轻记者在一个月蹲点调研之后,对拆迁还建、城中村改造、城乡一体化等热点难点问题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对艰深复杂的政策法规不再陌生,成了这方面的行家里手。蹲点一个月,两位年轻记者采录了40多个小时的录音,采访50多人,采写播发系列调查报告、见闻、蹲点日记、现场直播、内参2万多字。记者的题材驾驭能力、采访写作能力明显提高,业务上更加成熟。
3.“走转改”是提升媒体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从新闻理念上看,关注公众利益,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反映人民群众心声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中发挥主流主导作用,才能树立媒体的权威性、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与网络、手机、微博、论坛等新媒体和新传播平台相比,传统媒体最重要的看家“法宝”是信息的真实性和媒体的公信力,“走转改”倡导和要求的作风和文风,正是传统媒体赢得竞争的重要保障。从长远发展看,“走转改”提高了新闻从业人员的思想素质和采编能力,为媒体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人力资源支撑。人才就是生产力。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人才队伍,本身就是媒体核心竞争力,更是媒体长远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扎实推进走转改活动,是实现对广播电视“新闻立台、导向立台、深度立台、特色立台”要求的有效抓手。四个立台中,新闻立台是核心定位,导向立台是基本前提,深度立台是质量保证,特色立台是效果追求。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越贴近就越有力量。在当今泛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只有抓住“内容为王”这一核心点,在权威性、导向性、真实性、贴近性上下足工夫,真正承担起媒体的社会责任,才能有效抑制“虚火”,

源于:毕业总结范文www.udooo.com

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之声)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