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广播电视新闻学 >谈谈新疆新疆媒介文化产品消费三元结构特点

谈谈新疆新疆媒介文化产品消费三元结构特点

收藏本文 2024-04-15 点赞:4636 浏览:1075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新疆大众媒介产品研究的特殊性在于其不同于内地的人文环境。可以将新疆粗略划分为三元结构:城市、牧区和农区,以此为单位探究新疆大众媒介消费产品的形成和消费受到哪些人文变量的影响,新疆媒介产品消费的特点如何,探究新疆大众媒介文化产品消费的需求方向和趋势。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受众需求日益细化和转换新疆人文资源等方式,创造有新疆特色的媒介文化产品。
【关键词】媒介产品;人文因素;消费趋势;三元结构;新疆
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我国媒介产品市场还未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78年成为媒介产业的一个标志性年份,“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为媒介的产业化发展定下了基调。人们消费产品的过程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经济消费行为,在这个行为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影响因子。对于媒介文化产品的研究多侧重于经济领域。从人文科学角度出发研究媒介产品消费的论文少之又少,尤其是人文因子对消费行为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新疆消费者行为的分析与研究,以了解当地的媒介产品消费特点,反映新疆大众的生活行为与方式,从而确定当地民众对媒介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和未来的消费趋向,有助于为新疆媒介机构或传媒公司进行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提供可靠依据,进而在选择目标市场时更有把握,同时对确定市场营销目标也具有重大意义。
笔者是通过定量分析得出最后结论的。首先,利用文献搜集法对有关新疆本地的人口、经济、地理特点、历史、文化等相关材料文献进行梳理。其次,主要对新疆城市、农业、牧业地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就是相应区域内的常住居民,为了使三个区域的部分样本能够反映人文因素对新疆媒介产品消费的整体情况,在收集样本时采取了随机抽样的形式。然后,以实地抽样问卷调查法为主要收集资料的方法,辅助深入访谈法、内容分析法和文献搜集法完成了所有的资料收集。对于收集数据的处理采用的是SPPSS软件处理,主要通过单变量描述和多变量相关性的分析。

一、新疆媒介文化产品消费受人文因素影响的分析

新疆地域的独特性和各民族相互交织互相影响,使新疆的人文特色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的格局。如果说内地农村与城市在媒介文化产品消费上存在二元结构,那么可以将新疆粗略划分为三元结构,即城市、农区、牧区(农区和牧区有重叠的地方)。
新疆人文因素变化与新疆媒介文化产品变化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是复杂的、多重的。人文因素牵涉到人和社会,其变动性必然大于历史和地理因素,物质基础、人口成分、文化素养、风俗习俗、宗教信仰以及审美标准等都是人文因素的表征。以下便针对人文因素表征的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多语言文化共存对媒介文化产品消费的影响

从大众传播学认知基础理论来看,消费者在选择媒介产品的时候,首先会选择自己符号上可以理解的媒介产品,在不受到其他客观因素影响的情况下,选择本民族语言的媒介产品。新疆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区,现有47个民族,其中有13个常驻民族。截至2011年底,总人口数是2010.231万人,其中新疆维吾尔族人口923.50万人,占总人口的45.94%。民族人口比例占到近50%的维吾尔族是新疆媒介文化产品市场不容忽视的消费人群。
一个民族的语言决定了其思维模式和表现方式。以维汉两族的思维方式为例,汉语主要是具体的、抽象的、主客不分,而维吾尔语言则以静态、机械、主客两分为特征。新疆双语教育使得少数民族汉语水平也在逐渐提升,但少数民族母语的思维模式已经建立,在使用汉语的时候,也要进行思维模式的转化才能理解,所以要进行两个环节的解码和译码。
在新疆,不仅有和区外各省市媒体,区内还有使用多种语言文字的报纸、广播与电视。其中,《新疆日报》同时使用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等4种文字传递信息;新疆人广播电台则使用汉、维吾尔、蒙古、哈萨克、柯尔克孜等5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广播;新疆电视台则使用汉、维吾尔、哈萨克3种语言进行传播。
多语言共存的现状是新疆历史发展的一个结果,新疆媒介产品从包装、制作、宣传到产出,每一步都脱离不了消费者语言因素的影响。这也是新疆消费者主动性的一种体现,新疆媒介产品如果只遵循市场规律,无视少

学术论文下载www.udooo.com

数民族语言环境下的对媒介产品的需求,就无法形成新疆媒介产品多样化和多层次的格局。

(二)区域消费群的差异对媒介文化产品消费的影响

按照新疆传统文化区域可以划分为:以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及塔吉克游牧民族为主的游牧民族文化圈,以维吾尔族农耕民族为主的农耕文化圈,还有一个就是主要以锡伯族、回族为主的屯垦文化圈。不同文化圈内的大众媒介产品的选择存在差异性,每个区域的主打媒介产品有所不同,要从文化圈的形成原因进行探析。
1.新疆城市地区选择性消费的差异不大。在新疆城市地区,人们以现代化的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生存,职业分工明确,生活节奏较快,媒介文化产品丰富,大众传媒基础设施更健全,除了通过电视、电台、广播,还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其他文化,因为网络的便利性,通电率、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高达99%,所以在消费媒介产品上呈现多元化,在媒介产品消费中所表现出的特点同内地地区的媒介产品消费情况基本相似,以互联网、电视、报纸和杂志为主要消费对象。
在乌鲁木齐市、库尔勒市、阿克苏市、阿勒泰市等地区,受众在选择消费媒介产品上倾向于互联网和报纸,其中选择互联网的居民占42%,而选择报纸的居民占38%,城市居民在媒介产品消费上,在互联网上花费的时间和经济支出相比报纸多出13%。每月的生活支出中,3%用于媒介产品的消费。在城市地区的调查对象中,电脑的普及率已经达到78%。在城市地区地方人文因素的影响较小,当地经济水平、办公条件、生活节奏等因素使得有固定职业的居民在媒介产品消费和内地媒介消费的特点上没有太大差别。
2.新疆绿洲农业地区以电视文化产品消费为主。新疆绿洲农业的农耕时间和作息都比较有规律,加之手工业较为发达,这都为商贸经济提供了基础。南疆的政治环境特殊,党报是南疆最主要的机关报,电视视听一体的优势适应南疆生活作息的规律性和农牧业生产知识性的需求,所以电视成为主要的媒介产品。 首先,这和绿洲农耕业的生产发展历史有关。绿洲农业主要集中在天山南部,以维吾尔族为主,生产方式主要依靠农业,当然畜牧养殖也是绿洲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绿洲农业得以发展的原因在于维吾尔族建立的社会、法律、经济体制较为健全,以农耕为主的经济形势一直比较稳定,为精神文化的积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众媒介一直承载着文化传承的作用,新疆农耕文化的突出代表有《突厥语大辞典》,也有“巴扎”交换信息和商品,这种形式多样的新疆农耕文化对媒介产品消费的要求也会更高。
其次,是大众媒介各自突出的特性而决定的。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络各自拥有不同的特征,报纸无论从制作过程、严谨程度还是政治意义来说,较其他媒介都具有更深远的影响力,南疆地区的报纸一直不太“受欢迎”。总体上呈现党报独领,其他类型的报刊作为点缀,少数民族报业实际上是“与汉文字内容基本重叠的少数民族文字的各级党报而已,其他自行承办并独立发行的较少”。新疆卫视为了迎合农民需求开设的一些有关农牧业生产、文化教育、科技知识、卫生咨询等实用性较强的知识栏目,为广大农牧民提供生产生活咨询、脱贫致富经验、医药卫生常识以及草原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配以民族地区特有的传播方式如民族着装、民语主持、民汉主持人搭配、用两种语言主持播出等,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
作为视听合一的电视媒介是一种门槛较低的媒介。借国家从1996年开始实施的“村村通”工程的东风,让全疆电视综合覆盖人口达到了1907.74万人,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

5.28%。[3]新疆对大众媒介经济上的支持也使得更多人接触媒介产品成为可能。

3.新疆牧业地区以电视为主,广播文化消费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www.udooo.com

产品为辅。经济欠发达的牧业地区,虽然电视的普及使得当地消费者看电视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但是广播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
从畜牧业生产方式的特征来看,畜牧业地区主要以哈萨克族和柯尔克孜族为主,以畜牧经济为主,狩猎和农业是他们的副业。畜牧业最大的特点就是流动性强,按季节迁移流动的生产生活方式,传播活动较为随意,创新力强。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受众的广播接触率达到80%,从调查整理的数据可以看出,牧民夏牧场的媒介基础设施不健全,甚至手机卫星信号都不稳定,对于媒介文化产品的消费条件明显不具备。尤其是报纸、杂志等几乎无法实现消费的可能,在新疆许多农村、牧区、半山区和草原地区,普遍没有报纸零售点,但通过广播收听的情况较为普遍。在放牧的山边信号较好的地方,可以用卫星信号电视接收锅来收看电视。
收听本民族语言的广播是一种普遍现象,使用率达到63.7%,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32.54%的牧民也会选择用卫星接收器来收看电视节目。新疆平面媒体产品抵达农业区的难度大于内地其他省份,进入新疆农牧区的平面媒体媒介产品的数量不足以形成影响力经济,新疆平面媒体基本上放弃了对农牧区的利益诉求。新疆党报在农牧区的发行量完全指向宣传的需要。新疆的涉农广告本身就少,有限的涉农广告选择了其他媒体,新疆平面媒体上的涉农广告少之又少。
所以,牧业地区的消费群体趋向于收看电视节目,尤其是新疆近年来大批牧民定居工程的落实,而在流动性较强的牧民中,收听广播是一种既经济又便捷的方式。

(三)消费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审美对媒介文化产品消费的影响

首先,消费者的文化教育水平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衡量标准之一。根据调查表明,文化教育程度越高,接触大众媒介产品的频率就越高。
由于各媒介的属性特征不同,报纸、电视节目以及网络从内容深度、涉及范围都存在很大差异,其中电视被视为“最有效的传播工具”,大众媒介中,报纸的内容和深度要求较高。从新疆消费者对报纸的接触频率来看,研究生接触报纸的概率达到100%,随着学历的降低,接触率也逐渐降低。在新疆柯尔克孜族和喀什地区的消费者是接触报纸频率排名的最后两位,当地的文化教育水平较低,由此可以看出文化教育水平是选择媒介产品的一个重要因素。
城市地区在教育资源分配上占有优势,文化教育水平整体比农牧区要高。但通过问卷与访谈发现牧区文化水平低下,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占39.97%,初中文化水平占38.57%,高中文化水平仅占11.61%,高中以上文化水平占4.87%,文盲或半文盲占5.24%。牧区除年轻人少数为高中生,个别上过职业技术学校外,大多只有3-6年的小学教育,文盲、半文盲也多有存在。虽然文化水平不是衡量文化素养的唯一因素,但从数据可以判断,教育水平必然制约着对媒介文化产品内容的解码。
其次,消费者审美水平对媒介文化产品的选择同样会产生影响。新疆的地理位置、地貌、气候、水文环境独特,在大漠、高山中的新疆人形成的相应的人物性格对形成今天新特的色彩审美观具有重要的客观作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最好的写照。消费者在选择大众媒介产品的过程中受到审美的限制,对于报纸版面的排版,电视节目的画面构图,包括收听广播节目的音乐,主持人的音色和内容,这些微观层面上的对审美的要求都会限制消费者消费的行为。审美观同样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在新疆南部地区,受到信仰伊斯兰教的影响,对于杂志的封面一般采用的是新疆的风景图,而不用人物作为封面。

(四)经济因素是新疆居民选择消费媒介文化产品的基础

新疆消费者的媒介产品消费力不足。经济能力也严重影响媒介产品的选择。在马克思主义范式理解中,文化消费活动可以看成一种典型的非物质追求活动,居民收入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居民在实际生活中对媒介文化消费程度的关键因素。2012年前三季度新疆居民年均收入,据国家统计局乌鲁木齐调查队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2年,乌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为21294元,比上年增加2515元,增长13.4%。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385元,比上年增加2244元,增长13.9%。2012年,新疆农村居民人均收入5151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41元。[4]根据本次课题的调查结果显示,不论是城市地区还是农牧地区,随着人均月收入的增加,固定的用于媒介消费的人群数量却在减少。家庭的经济状况是影响媒介产品消费形成差异的基础性因素,尤其在新疆经济水平低、人均收入少的少数民族地区,有相当一部分人缺乏消费媒介产品的经济条件。
购写力大的区域才会存在更广阔的媒介产品市场。所以,新疆从整体来看,城市地区的媒介消费水平要优于农牧地区,但远不及内地。因此对于媒体的传播者来说,把握当地的经济发展程度,消费者的收入、储蓄和利率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新疆媒介文化产品发展趋势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较内地来说,新疆人文因素的构成更为复杂,主要体现在大众媒介产品消费形成多语言的格局,由于新疆绿洲农业、畜牧业以及城市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同造成的在大众媒介文化产品上的侧重有所不同。新疆消费者的教育文化水平和审美观同样也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上述分析过程显示,要想做好新疆的大众媒介文化产品,更要因地制宜地选择发展道路。

(一)新疆媒介产业结构的调整

新疆大众传媒市场想要更有活力地发展,一定要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政府在这时更重要的是一种调节作用。从新疆当前传媒格局来看,直接跳跃成为市场运行是不现实的,要想让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目前可行的办法就是实施市场资源配置和政府引导并举。
公益性的媒介组织是政府继续坚持引导的对象,像对于新疆类似于晨报、晚报等市民报纸应支持其走营业性组织的道路。对于分别想要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媒介组织要有相应的管理措施,以便以后对症下药。对于营业性组织的用人机制是第一个要动手术的地方,人才来源于合理的上岗竞争制度。所以目前新疆大众媒介机构的改革是新疆媒介产品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二)发展以消费者需求为主的媒介产品

小众化群体和细化媒介产品的内容。一个优秀的媒介产品,如果没有做到符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宣传,是达不到该产品预期的接受度和满意度的。
无论什么媒介产品,其内容必然存在选择性,很少有包罗万象的一份报纸或其他媒介产品。消费者在挑选媒介产品时吸引他的地方一般都会从满足他的兴趣或个人爱好出发。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细分的年代,报纸业细分出现体育报、计算机报、经济报、法制报等,广播业细分出现音乐台、交通台、教育台、新闻台等,电视业细分出现电影、购物、体育等,网络业细分出现博客、购物、搜索、招聘、游戏等。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有极其丰富的选择。
大众媒介会洞悉和顺应这种多民族群众的需求。首先,从时效上要求大众媒介产品内容要满足消费者对信息量的需求。其次,在大众媒介产品内容上的选择要适应各个时段人们的生活。农牧地区要充分发挥其流动性的优势,利用早晨来完成信息播报、政策宣传等任务。在城市地区,交通广播节目和早报是主打的媒介消费产品。
根据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伦,人类的需求分为五大层次,其中最高层次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于每个人实现个人价值是内在动力,人们对媒介文化产品的选择和吸收属于一种精神层面的自我提升过程。根据消费者自身想要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探究消费者内在需求的过程。
所以,不论从职业、个人作息时间还是自我价值的实现,都是对消费者的一种细化,在这种细化的背后是每类细化消费者的需求不同。探究消费者的需求是新疆媒介文化产品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将新疆人文特色进行优势转化

新疆目前面临的问题就是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但却没有使之物尽其用,光是在文化转化为文化产品这方面就做得不够完善。新疆的大众媒介文化产品是文化市场中的主角。
在打造新疆人文特色的媒介产品时,主要应先从媒介的经营管理入手。管理的前提是要对新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大环境有所了解,对于像《新疆日报》这样的党政报纸的管理要从政策入手,但这是一个长期的改革过程。但对于新疆的市民报纸,如《乌鲁木齐晨报》《乌鲁木齐晚报》等报纸的管理就显得更为实际和可行。
当前新疆报业报纸内容“同质性”的趋势几乎成了学界和报界公认的问题,若要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各大市民报纸首先要做的不是跟风网络新闻或盲目确定选题,更多的应该是将精力放在分析新疆现有的人文特色,尤其是文化特色上,科学地、有针对性地、有侧重地明确办报目标。
对于新疆电视节目的制作,模仿央视和地方台节目的痕迹过于明显,没有形成新疆电视节目的自身特色,对于《新疆羊肉串》等节目的推出是新疆特色节目探索的一个代表,但是从新疆的各种节目类型来看,节目内容深度不够,缺乏新疆人文特色。同样在节目内容的选择上可以将新疆文化作为重点,多层次地深度挖掘,使其成为新疆电视节目的特色。
要精确消费者特征的定位,学历、年龄、工作、受众需求定位,产品宽度和深度的定位。涉猎范围的大小、深入的程度、的定位等,每个定位都是新疆媒介产品定位的基础要素。农牧地区和城市地区由于经济条件不同,人民生活水平、当地文化的差异,要准确定位新疆不同区域的特色文化,从而更顺利地转化为商品优势。双语、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交融。

源于:大学毕业论文格式www.udooo.com

以上只是从新疆大众媒介角度建言献策,将新疆的人文资源有效地转化为商品资源是报纸和电视节目转型的关键点。
(本文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新疆媒介文化产品消费状况调查与发展趋势》部分成果,项目编号:050312C11)
参考文献:
李勤.大众传播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J].当代传播,2005(5).
白润生,张娴.我国少数民族报业改革发展之路[J].当代传播,2004(6).
[3]国家,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广播电视年鉴(2011)[M].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社,2011年版.
[4]http://news.xj.soufun.com/2013-03-29/980663

1.htm.

(王丽燕为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硕士生;张菊兰为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教授)
编校:董方晓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