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广播电视业务 >对于新闻自由语境下党报理论探求

对于新闻自由语境下党报理论探求

收藏本文 2024-03-19 点赞:18567 浏览:8211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新闻自由方面的需求日益明显。在此背景下,党报理论也受到了一定的关注。当然党报的特殊性决定其改革不能简单的同新闻自由划等号。文章通过对前苏联新闻改革的剖析,以史为鉴,提出当下我国的党报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报的领导地位;在推进新闻自由的同时,要严格限制滥用新闻自由。从党报理论的内容、时效性、语言形式等方面下手,打造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的党报。
【关键词】新闻自由;党报理论;苏联新闻改革
长久以来,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的重视,在当今法律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的环境下,对于的诉求也开始更多地延伸到新闻自由的层面。尤其是在当新兴媒体层出不穷,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正在一点点转变和革新传统媒体的特质的背景下公众对新闻自由的渴求更加迫切。
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就曾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在2011年10月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更是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口号。可以看出党对文化事业长期以来的关注。但是面对日益高涨的新闻自由需求,我们党报理论宣传方式已然不能让广大群众满意。因此面对这样的形势,如何进行党报理论的与时俱进已经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一、党报理论的改革探求

中国的党报刊物主要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解放军报》、《半月谈》、《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日报》、《求是》。作为党报,其重要的一项功能就是理论宣传。然而谈到党报理论,给人的第一感官都是“不接地气”。这种严肃或者说强制的理论宣传手法可能有一定必要性,但是想要理论真正为大众所接受,这种强迫意味的灌输效果往往赶不上以平等姿态进行宣传的效果。
长期以来,党报理论这样的宣传模式已经成为大众对其的一种固定认知。诚如前文所述,在现在信息爆炸、新媒体层出不穷的时代,人们对信息,对新闻,乃至党报理论宣传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党报作为宣扬党的思想、方针、政策的途径,是许多人了解国家政策、聆听党的声音的重要渠道。党报理论宣传的与时俱进很有必要。
如果从经济学供需关系角度来考量,新闻的产出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读者的理论兴趣、提高了读者的理论水平,而读者反映和选择也同样决定新闻产出的价值。诚如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的供需双方,民众对党报理论的诉求如果无法在党报得到满足,就可能通过其他的途径获取相关的信息。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自媒体时代,如果对党和国家的思想、方针、政策需要从其他没有保障的渠道获得,无疑存在一定社会隐患。反观如今其他的报纸,已经越来越贴近生活,贴近实践,而党报理论却没有统一步伐,形成了理论版和其他版面的反差和脱节。理论版缺乏其他版面那样贴近读者、贴近生活的“地气”,总是一副自说自话,空中楼阁的形象。以这样的形象面对如今的新闻受众,其宣传效果可想而知。
在新闻媒体创新的步伐中,不乏一些勇于创新者。例如,《南方周末》等报刊就采取不同于以往的报道方式,敢于对时政进行热辣点评。在读者中获得很好的反响,并纷纷呼吁党报也应该学习这种报道手法。这样的呼声再次把新闻自由和党报理论联系在了一起。如此的形势不禁让人联想到了二十多年前的苏东巨变前夕,在当时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所进行的一些新闻方面的改革,这对于现今党报理论的与时俱进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苏联新闻改革的教训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创建了宏大的社会主义新闻体系,这一体系在当时社会主义“一枝独秀”的时期有助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对于稳定政权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也正是革命斗争的需要,苏联取缔了一切不同政治派别的报刊,可以说在列宁和斯大林时期新闻自由都并不受重视。
直到赫鲁晓夫上台,才开始些许重视新闻自由的理由,但是换来的却是各种变相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抨击,因此后又重新加强了新闻制约。在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整个报刊的作风又回到“检测大空”的老路上,离人民越来越远。
1985年3月11日,戈尔巴乔夫当选苏总党书记。此时的苏联报业发展到了鼎盛阶段。据统计,当时“全新闻自由语境下的党报理论探求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苏有报纸8000多家,其中日报713种,日发行量约为一亿份,每千人平均380份左右,位居世界前列;杂志5000多家,发行量

2.26亿份。”

然而此时的苏联,国家政权机构臃肿,腐败现象滋生,经济发展缓慢, 社会生活缺乏活力。苏联新闻业尽管在规模上达到了巅峰状态,却像是一个空泛的外壳,内部却是一片死气沉沉。当时影响力最大的两份苏共党报《真理报》和《消息报》被讽刺为:“《真理报》上没有真理,《消息报》上没有消息。”一场新闻行业的大规模的改革风雨欲来,诚如现今中国社会对新闻自由的呼唤一般,尽管没有达到那么迫切的程度,却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1988年6月,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正式通过了《关于公开性的决议》。所谓公开性就是“让人民知道一切”,要做到“人们既应知道好事,也应知道坏事”;“集中那些反映了苏联社会各阶层和各行业利益的意见和观点”;“公开性要求在对内政策和国际政策的任何理由上的舆论多元化”。
在所谓的“公开性”鼓动之下,新闻完全突破了自由的界限,向着失控的方向发展,其矛头直指党内不正之风和社会上存在的理由。那一时期“苏联报纸每天充斥着从飞碟之谜到对布尔什维克革命的亵渎性批评之类的耸人听闻的新闻”。苏共莫斯科市委机关报《莫斯科真理报》登出了斯大林是沙皇暗探局的奸细这类纯属捏造的报道。《星火》画报甚至指责“十月革命是没有必要的, 是错误的。”
1990年8月苏联第一部《新闻出版法》颁布,正式取消了原有的新闻审查制度, 完全放宽了办报的权限,明确规定道:“创办舆论工具的权利属于人民代表苏维埃和其他国家机构、政党、社会组织、群众运动、创作协会,属于依法创建合作社、宗教团体和其他团体,属于劳动集体以及年满18岁的苏联公民。”这使得别有用心的反动派有了合法办报,发出自己反动声音的机会,进一步极大地削弱了党报的地位。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原有的七百多家报刊就有近七分之一归私人所有,党报原本束缚在“检测大空”的道路上,现如今更是节节败退,完全丧失了发出党的声音的功能。苏共第一大机关报《真理报》经济拮据,亏空达1.77亿卢布,发行量也由1000万份下跌至300万份。其它几份全国性的机关报《消息报》、《劳动报》等影响力和发行量也都大幅下降。至此,苏联建国初期所苦心创建的社会主义新闻体系全然崩塌,党的事业也危在旦夕。

三、深思和结论

可以说苏联的新闻改革的教训很值得我们新闻自由语境下的党报理论探求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深思。尽管不能说苏联的解体完全是由于新闻改革失败的结果,这是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但是以党报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新闻体系的丧失无疑是抽掉了社会主义釜底最重要的那根“薪”。新闻舆论工具是执政党存在的保重,失去了它,执政党的地位就会动摇。我们要吸取苏联新闻改革的惨痛教训,决不能盲目、无条件放宽新闻自由的老路,我们党报理论宣传的与时俱进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行,要把舆论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党的手里。新闻自由是应当不断地推进,但也要严格地限制滥用新闻自由。
党报作为党的喉舌,其理论宣传不能盲目跟风,追求所谓的自由,而应当在改善宣传方式、增加读者兴趣方面采取措施。具体而言应当做到:

(一)扎根现实生活,增强接受度

理论从现实生活中总结而来,进而影响和指导现实生活。想要理论宣传为大众接受,就必须使其扎根于现实的土壤。现今党报上发表的理论文章大都不是立足现实分析、总结出理论,却总是高屋建瓴,缺乏实实在在的研究和体会,如此写出的文章自然曲高和寡。因此只有来源现实、贴近生活,才能让党报理论容易被大众接受。

(二)追踪新闻动态,增强时效性

党报理论文章缺乏吸引力,其最主要的一个理由就是时效性不强。如果能从当下的新闻话题、时事热点入手进而阐述理论,自然能事半功倍,让读者感受到党报理论是新鲜的,是活的,而非陈词滥调,大大消除那种大众与党报理论之间的距离感。

(三)改善语言形式,增强可读性

党报理论宣传最需要改善的就是文章的语言形式。如果作者能把一篇严谨厚重的纯理论概念用生动活泼的词汇来表达,让读者不会在看到文章的第一眼就产生排斥感,反而能在轻松愉悦的语言氛围下获取理论、释疑解惑,相信这样的文章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如此一来,党报理论千篇一律、空泛口号化的印象自然就能打破。
综上所述,在现今新闻自由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我们的党报理论的与时俱进应当吸取苏联新闻改革的教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报的领导地位;在推进新闻出版自由的同时,要严格限制滥用新闻自由,严防以新闻自由之名,行造谣破坏之实。从内容、时效性、语言形式等方面下手,打造符合时代潮流,迎合人民群众口味的党报理论。
作者简介:周文韬(1987.12- ),男,安徽淮南人,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法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