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工程质量 >有关于预防措施房屋施工中混凝土质量理由与预防措施查抄袭率

有关于预防措施房屋施工中混凝土质量理由与预防措施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2-12 点赞:6321 浏览:1484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人口压力的不断加剧,高层住宅建筑工程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其中混凝土建筑工程建筑发展尤为显著。但是由于混凝土建筑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其施工技术控制和质量监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混凝土质量问题成为了房屋施工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一个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如何克服混凝土质量问题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只要我们在施工前进行系统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过程中加强每道环节的施工管理,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对策措施,监理和质检人员增强责任心,房屋施工中混凝土质量问题是完全能够解决的,其通病、缺陷也是完全能够预防和消除的。本文结合施工管理工作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对混凝土质量问题的成因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对以后的房屋施工过程中提出了预防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问题预防
1.裂缝

1.1裂缝的分类

裂缝是混凝土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病情绝大多数发生于施工阶段,其原因复杂多变,一般可分为混凝土干缩裂缝和混凝土构件制作、脱模、运输过程中的裂缝两大类。
混凝土干缩裂缝具有表面性特征,缝宽较细,多在0.05~0.2mm之间,其走向纵横交错,没有规律性。较薄的梁、板类构件,多沿短方向分布;整体性结构,多发生在结构变截面处;平面裂缝多延伸到变截面部位或块体边缘,大体积混凝土在平面部位较为多见。
混凝土构件制作、脱模、运输、堆放、吊装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产生纵向、横向斜向、竖向、水平的、表面的、深进的或贯穿的各种裂缝无一定规律性;其裂缝的深度、部位和走向都随产生的原因而异;裂缝的大小、长短、深浅不一。

1.2产生原因

干缩裂缝的产生原因是:
(1)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产生温度变形,由此产生附加应力,当这种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
(2)混凝土材料及配合比,水泥、砂、石子等质量不合格。
(3)混凝土受过度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层。
混凝土构件制作、脱模、运输过程中裂缝的产生原因是:
(1)木板大量吸水发生膨胀时,常沿通长将柱、梁角拉裂。
(2)构件翻转脱模时,因受振动过大,或地面砂子摊铺不平,使混凝土开裂;构件在成型或拆模时受到剧烈振动也会引起沿钢筋的纵向或横向裂缝。
(3)后张预应力构件或多孔板成孔时。如抽芯过早,混凝土塌陷而出现裂缝;抽芯过晚,芯管与混凝土粘结,也易被拉裂
(4)构件起吊时,

源于:论文集www.udooo.com

由于模板隔离剂失效;混凝土与模板粘住,起模时构件受力不均或受扭,而出现纵向、横向或斜向裂缝。
(5)构件运输、堆放时,支承垫木不在一垂直线上。

1.3预防措施

干缩裂缝的预防措施是:
(1)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
(2)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长期堆放的预制构件宜覆盖,避免曝晒,并定期适当洒水,保持湿润。
(3)浇筑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
构件制作、脱模、运输过程中裂缝的预防措施是:
(1)木模应浇水湿透。
(2)翻转脱模应在平整、坚实的铺砂地面上进行,翻转、脱模应平稳。
(3)预留构件孔洞的钢管要平直,预埋前应除锈刷油,混凝土浇筑后,要定时定向转动钢管抽管时间以手指压混凝土表面不显印痕为宜,抽管时应平稳缓慢。
(4)预制构件胎模应选用有效的隔离剂,起模时先用千斤顶均匀松动,再平稳起吊。
(5)混凝土构件堆放,应按其受力特点设置塾块。重叠堆放时,塾块应在一条垂直线上。同时,板、柱构件应作好标志,避免反放。

2.强度不足

2.1产生原因

(1)混凝土原材料不符合要求。
(2)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
(3)拌制混凝土时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物不均匀。
(4)冬期施工期间,拆模过早或早期受冻。
(5)混凝土拌合物搅拌完毕至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太长,振捣过度,养护差,使混凝土强度受到损失。

2.2预防措施

(1)确保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
(2)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及时测量砂、石含水率并扣除用水量。
(3)混凝土要按顺序加料、合理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
(4)冬期施工时应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
(5)加强混凝土的振捣和养护。

3.和易性差

3.1产生原因

(1)水泥强度等级选用不当。
(2)骨料质量。砂石级配质量差,空隙率大,配合比砂率过小,难以将混凝土振捣密实。
(3)水灰比。水灰比和坍落度过大,在运输时砂浆和石子离析,浇筑过程中不易控制其均匀性。
(4)配合比。配合比的设计,不符合施工工艺对和易性的要求。
(5)混凝土的搅拌。搅拌时间不够,混凝土没有拌合均匀。

3.2预防措施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和试验方法,应符合有关技术规定,混凝土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应符合相关规定。
(2)泵送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泵的种类、泵送距离、输送管径、浇筑方法、气候条件等确定,并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
(3)混凝土拌制和浇筑过程中,应按规定检查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质量和用量,每一工作班应不少于 2 次。
(4)在拌制地点及浇筑地点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或工作度,每一工作班应至少 2次。
(5)在一个工作班内,如混凝土配合比受外界影响而有变动时,应及时检查、调整。

4.蜂窝、麻面、孔洞

4.1产生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脱模剂涂抹不均匀或品种不当,砼浇筑前未用水湿润。
(2)对浇筑有一定高度的砼下料不当,造成砼离析。
(3)砼浇筑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
(4)模板拼缝不严,或是砼浇筑时模板变形导致漏浆。

4.2预防措施

(1)模板表面应平整,无粘附物,脱模剂涂抹要均匀,浇筑前应用清水湿润,并不留积水。
(2)砼浇筑高度不宜大于2米,必要时采取串筒、溜槽进行下料。
(3)合理掌握振捣时间和振捣间距,振捣均匀,不过振、漏振。
(4)模板拼装应丝严缝合,并加固牢固。

5.外形尺寸偏差

5.1产生原因

(1)模板支设不牢固或斜支撑顶在松软地基上,混凝土振捣时模板产生位移、倾斜或模板局部产生较大的侧向变形,造成构件表面凹凸、鼓胀。
(2)预埋件固定不牢固,致使在混凝土浇筑时产生变形或移动。
(3)放线时出现较大误差,没有认真检查和校正;或没有及时发现和纠正,造成轴线累积误差过大;或模板就位时没有认真吊线找直,致使结构发生歪斜。
(4)混凝土浇筑未按规程进行,浇筑和振捣方法不当,或振捣时振动钢筋、模板,造成跑模或变形;或混凝土浇筑完后,没有很好的找平抹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
(5)混凝土强度未达到

1.2mpa 时,上人操作或运料,致使表面出现凹凸不平或印痕。

5.2预防措施

(1)模板要接缝严密且固定牢固,并支在坚实的地基上,无松动;锚栓要禁锢可靠,标高、尺寸应符合要求并应驾车核对,以防止模板在混凝土浇筑时产生较大的位移和变形。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