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古代文学 >探究同源王念孙《广雅疏证》同源词之探析

探究同源王念孙《广雅疏证》同源词之探析

收藏本文 2024-02-22 点赞:34336 浏览:15767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王念孙是第一个系统地探讨汉语词的亲属联系的训诂学家”①。他在继承刘熙、徐锴、戴震等的论述成果的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训诂之旨,本于声音”的总论,更加深入地探讨了事物的“命名之意”,系联了大量的同源词。在对《广雅疏证》中的同源词探讨中,他采取了音义结合法、声训法、右文法、音转法、综合法。根据王念孙在《广雅疏证》探讨中的标注,依照语音联系,将其所推出的同源词归纳为音同、音近、音转、音同音近、音同音转、音近音转、音同音近音转七种类型;又依照语义联系,将其所推出的同源词归纳为相同、相关和相同相关三种类型。《广雅疏证》同源词探讨最突出的成果,一是进展了刘熙的声训论述,提出了事物的“命名之意”;二是进展了传统的右文论述,创立了“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不限形体”的训诂策略。其不足,主要体现在术语没有明确的界定;判定同源词时,有时只说明声母之间的联系,而忽略了韵部是否相同或相近,造成同源词系联的不确;判定同源词的语音标准混入了部分的中古音,造成了部分非同源词的阑入。关键词:《广雅疏证》论文同源词论文论述论文策略论文

    摘要4-5

    Abstract5-6

    目录6-8

    Contents8-10

    引言10-15

    (一) 王念孙与《广雅疏证》10

    (二) 学界对本论题的探讨近况10-11

    (三) 本论题的探讨作用与价值11-12

    (四) 关于本探讨的几个基本不足12-15

    1.同源词的性质12

    2.对《广雅疏证》同源词音义联系浅析的依据12-15

    一、 《广雅疏证》探讨同源词的论述与策略15-23

    (一) 《广雅疏证》探讨同源词的论述15-16

    1. 论述来源15

    2. 王念孙的论述15-16

    (二) 《广雅疏证》探讨同源词的策略16-23

    1. 音义结合法16-18

    2. 声训法18-19

    3. 右文法19-20

    4. 音转法20-21

    5. 综合法21-23

    二、 王念孙对同源词的标注23-28

    (一) “转”类23

    (二) “通”类23-24

    (三) “同”类24-26

    1. 音与义的联系24-25

    2. 声符与义的联系25-26

    3. 形与义的联系26

    (四) “近”类26-27

    (五) “之言”类27-28

    三、 王念孙对《广雅疏证》中同源词音义联系的分类28-39

    (一) 语音联系的分类28-33

    1. 音同28-29

    2. 音近29

    3. 音转29-31

    4. 音同音近31

    5. 音同音转31

    6. 音近音转31-32

    7. 音同音近音转32-33

    (二) 语义联系的分类33-39

    1. 相同33-36

    2. 相关36-38

    3. 相同相关38-39

    四、 《广雅疏证》同源词探讨的成果与不足39-45

    (一) 同源词探讨的成果39-42

    1. 提出“训诂之旨,本于声音”的论述39

    2. 进展了刘熙的论述,提出了“命名之意”39-41

    3. 进展了右文说41

    4. 对同源词音义联系的分类41-42

    (二) 同源词探讨的不足42-45

    1. 在术语的利用上没有明确的界定42-43

    2. 仅言双声,忽略韵部联系43-44

    3. 古音标准不够严格44-45

    结语45-46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