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国防教育 >谈谈人际交往如何培养离异家庭学生人际交往科技

谈谈人际交往如何培养离异家庭学生人际交往科技

收藏本文 2024-03-06 点赞:17727 浏览:7408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求,人员流动量的增大,离婚率的迅速上升造成离异子女日益增多,如何通过学校教育帮助离异家庭学生更好地面对家庭的变故带来的不适和伤害,尽快医治父母离异带来的创伤,维护心理平衡,保证心理健康的发展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离异家庭学生;人际交往;重要课题
1671-1270(2012)03-0017-01
随着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求,人员流动量的增大,离婚率的迅速上升造成离异子女日益增多,如何通过学校教育帮助离异家庭学生更好地面对家庭的变故带来的不适和伤害,尽快医治父母离异带来的创伤,维护心理平衡,保证心理健康的发展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重要课题。本人从离异家庭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学校教育应采取的对策等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离异家庭学生存在的人际交往问题主要有;人际交往意识淡漠、交往倾向表现为被动:交往心理不正常,被人理解和接纳的程度低;交往水平较低,缺乏沟通,协作能力;社会性发展不良,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紧张。
解决离异家庭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必须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着手,形成教育合力。其中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更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关注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近几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社会交往心态与技能”的探索。在帮助指导离异家庭子女的人际交往方面也进行了一些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

一、要培养离异家庭学生良好的交往心态

(一)形成正确的交往意识。正确的交往意识是学生产生交往需求的基础。心理学认为,交往意识是个体对交往活动的产生和开展起着制约作用。在教育实践中,首先,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条件,不断地让那些孤僻离群,狭隘抑郁、怯懦自卑的学生获得积极的交往体验;帮助他们确定积极的、合适的交往目标。培养他们参与交往活动的信心;更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在交往活动中的“闪光点”,为他们的进步喝彩,让学生从中体验到交往成功的喜悦和自豪。
(二)端正交往动机。任何交往活动总是由一定交往动机所引起的。所谓交往动机是指激起个体进行交往活动或者抑制交往活动的一种意图、打算或心理上的愿望。它是引起个体进行交往或者抑制自己交往活动的内在原因,是直接推动个体交往活动的内部动因,是决定交往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从心理活动的过程来看,交往活动的动机,不外是由两方面的因素构成的。其一是认识即对社会交往活动,交往活动与自己的关系、自身的行动及其后果意义的认识。任何交往活动的动机都包含这种认识在内。其二是对交往对象一定的情绪或情感。人之所以能在交往活动中克服各种阻力和障碍,正是由于情绪。情感的强大推动的结果。
(三)保持良好的交往情绪。情绪是一种主观体验,它对人际沟通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离异家庭学生交往倾向被动。交往心理不正常,被人理解和接纳的程度低以及持续的情绪困扰将严重地影响他们日后的发展。因此应的、特别重视对学生的交往情绪指导,帮助他们认识,接纳和把握自己的情绪,学会恰当地表达情绪以及促进时理解和交流,并学会控制、疏导自己的情绪。处理自己的情绪困扰,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有效的方式是创设交往活动的情景,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设定的活动中,自然地流露自己的情绪、情感,观察他人的情绪反应、分享、分担他人的情绪、情感。从而丰富自己的情绪体验。这样的形式对那些由于认识偏差引起的情绪障碍特别有效。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从而加强学生对积极情绪的体验,增强学生对情绪的自控力和调节。平衡能力。

二、对离异家庭学生的人际交往采取亲辅对策

(一)调整心理状态。要使离异家庭学生的人际关系得到改善,就必须改变他们偏常的心理状态,改变他们过

摘自:毕业论文提纲www.udooo.com

于敏感的心理环境,这可以通过心理辅导课,个别心理咨询来达到。如在心理咨询中教会学生进行自控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情感,养成谦让、合作的习惯。比如对他们进行克服自卑心理、嫉妒心理等专门辅导。当然在调整偏常心理状态时帮助改善家庭气氛。同伴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改变“角色意识”。在与离异家庭学生接触中应尽量淡化其是离异家庭子女的角色意识。尽可能地让自己当成与别人一样的人看待,这可减少其自卑感。另外还可在此基础上进行角色重构,即是根据各自的特点,学校老师可以让其承担一定的社会工作,让其有机会扮演新的社会角色,这对于离异家庭子女改变偏常心理状态,改善人际交往有良好作用。
(三)同感、尊重、针对教育。离异家庭学生情绪波动大,十分敏感自尊,学校教师,全体学生首先不能歧视他们,更不要讽刺挖苦,对他们的处境要有同感,主动和他们交朋友,多关心帮助他们。其次应采取有针对折手段和措施帮助他们。如针对他们的不合群,通过鼓励参加集体活动,加强对他们的交往意识教育;针对他们的家庭气氛紧张、疏远,可通过家访、家长会帮助沟通;针对他们的自卑可通过帮助找优点,回顾成功历史的办法帮助树立自信。
(四)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机制。学校应争取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要求的轨道上来,应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如建立与离异家庭子女抚养者的密切联系,互通情况,互相配合,开设专题讲座,组织专门活动,帮助离异家庭夫妻双方提高子女的技能;运用社会力量协调解决离异家庭子女有关问题。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