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工程项目管理 >> 公共项目管理 >周至县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问题对策封面

周至县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问题对策封面

收藏本文 2024-03-14 点赞:4324 浏览:1072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通过分析周至县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对建设中存

源于: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在的四个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今后周至县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的建设性建议,对促进周至县水利工作和县域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主题词:农田水利存在问题对策

1取得的主要成就
近年来,我县农田水利建设立足确保全县粮食生产安全制高点,着眼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有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成就。全县相继实施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周至县规模化节水改造工程、新增千亿斤粮食项目、新增农资综合补贴项目、仰天河水库灌区改造工程等20余个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使得全县农田水利建设蓬勃开展,为全县水利建设注入了活力,也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支撑。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以来,我县累计完成新打、配套灌溉机井321眼,发展节水灌溉面积8.63万亩,铺设地埋管272公里,新建、修复灌溉渠道365公里,新建小型水利建筑物672处,一条条灌排渠,一排排出水桩,一座座机井房,勾勒了全县农田水利建设崭新画面,谱写了全县农田水利建设华美篇章。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问题严重。我县已成水利工程多数建于上世纪40-70年代,至今超年限运行,截至2010年底全县现有3896眼灌溉机井中,无配套设施的灌溉机井1533眼,机井完好率只有60%左右,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5-0.6;现有自流引水灌溉工程8处,设计流量1m3/s以上渠道有65.83km,其中老化失修的有52.63km;设计流量1m3/s以下渠道共有904.46km,其中老化失修的有764.07km。现有抽水站灌溉工程18处,完好率仅为30%。现有蓄水池、塘坝共计53座,设施灌溉面积4000亩,但由于老化失修目前均已停止使用。五大排涝系统,排水干沟11条,排水支沟19条,设计排涝面积22万亩,但现有排水渠杂草丛生、垃圾淤积,多年来未进行疏浚使得排涝问题十分突出。

2.2 农业节水技术推广滞后发展相对缓慢

我县是一个水资源分布不均、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的农业大县。目前全县仅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4万亩,尚有15.13万亩农田仍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进行浇灌,农业节水技术推广滞后,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一是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力度不够。实施农业节水灌溉以来,全县大部分农村群众对包括滴灌、喷灌、微喷灌、小管暗流等诸多节水灌溉形式还不是很了解。群众普遍接受的机井暗管节水工程,只能是输水过程的节水,到田间地头仍然是大水漫灌的形式。二是群众节水灌溉习惯还未形成。节水灌溉作业需要在经济上投入,需要精细化管理,并且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来保障。二者相比较,群众注重的是抗旱应急,灌溉习惯的改变需要有一个过程。三是节水灌溉项目投资小、项目少的窘境仍然难以满足全县农业节水灌溉的需要和群众脱贫致富的要求。

2.3项目群众自筹往往落空投劳缺乏积极性

一是长期以来全县骨干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主要靠各级财政投资和受益区群众投工投劳完成,但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实行了“一事一议”等决策的机制运行,群众对公益性较强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采取了不闻不问的态度,或者采取了不参加议事的做法,缺乏农田水利建设投工的积极性。二是农村税费改革及 “两工” 取消以后,村内公益性设施采取了“一事一议”的办法投工投劳、投劳折资,而且对投劳投资都作了明确的限制,投工投劳、投劳折资额度大量减少。以2010年为例,全县仅投工30万个,和农村税费改革前相比投工减少了6成。因此目前农村群众投劳动力不足,投入资金不断减少,全社会“修水利、兴水利、用水利”的良好氛围还没有完全建立。三是农村改革以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普遍提高,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开始陆续向城市转移,留守在农村的多为老弱妇幼病残,使得许多急需修建的农田水利工程因劳力缺乏而无法及时实施或发展缓慢。

2.4 维修养护资金缺乏制约良性机制建立

长期以来农田水利工程重建轻管现象始终存在着,表面上看有健全的管护制度,呈现“人人参与”的现状,但实际上是“人人无责”局面。一是水管单位在体制改革之前基本上都属于自收自支单位。体制改革以后,全县所有水管单位基本上都变成了事业单位编制,职工工资由财政拨付,用于工程设施维修的资金寥寥无几。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工业基础薄弱,财政收入有限,维修资金的匮缺使得养护困难重重,“上无资金建设,下无财政支撑”的困窘使得“工程所有者管不了、使用者又不管”的尴尬局面始终存在着。二是农田水利设施大部分属于公益事业,目前农灌用水普遍执行的是政府指导水价,水价偏低使得农田水利设施维修养护难以为继。不需要抗旱灌溉时,水利设施维修养护、水价高低无人问津。需要抗旱灌溉时,水价就十分敏感,高不成、低不就。遇到特大旱情时,为了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在有关方面要求下,往往还开闸放水,免费使用。
3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细化全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着力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水利要发展,规划要先行。要进一步细化现有的《周至县农田水利建设十年规划》,把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作为全县农田水利项目布局、资金投向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依据。规划要立足当前,着眼实际,明确阶段性具体目标、建设任务和工作重点,有步骤、有计划地加以推进,着力解决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既要克服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产生的不利因素,严格水资源使用管理制度,突出解决农田水利建设重点、难点,优先解决群众最急需的生活生产中的用水问题,又要注意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蔬菜、果业等设施农业,促进农业稳步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3.2 抓好农田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着力提高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最根本的是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要大力开展以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非灌区抗旱水源工程为重点的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特别是要依托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建设、新增千亿斤粮食建设项目、新增农资综合补贴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口粮田建设项目,大力实施“小水富民”工程,牢固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二是要切实提高农田灌排保证率和灌水质量,加快发展主导产业猕猴桃果业基地建设等设施农业、精品农业、品牌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三是要继续把节水灌溉作为新农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点来抓,切实抓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项目、规模化节水改造项目、省市灌区改造、农田水利专项和节水灌溉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提高全县农田水利化节水化程度,改善节水灌溉设施,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注重宣传,不断营造节水农业建设的氛围。

3.3 拓展水利建设投入投资渠道,不断增添农田水利建设生机活力

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民自愿投入为基础、其他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水利建设投入机制。一是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抓住党、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 工作的有力时机,积极主动争取中、省、市对全县水利建设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为全县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提供更强大的动力。二是切实管好、用好水利建设专项资金,集中财力,办好事、办急事、办难事。三是充分调动受益农户投入的积极性。在农民自愿和充分考虑农民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把政府补助与农民自筹挂钩,鼓励农民更多地投入水利建设。四是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是公益事业,要通过政策鼓励和引导,让社会各界更加关心支持水利建设工作。

3.4 健全项目建后运行管护机制,促进全县农田水利建设蓬勃发展

常言道“三分建、七分管”,项目建设效益发挥的好坏,关键在建后管理。为保障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持续发挥效益,县水务部门要大胆探索和完善建后管护机制。一是要实行项目建后监督巡查制、公开承诺制,明确在建后管护的内容、程序,措施和要求。二是要加强农田水利管护队伍建设,聘任县、乡、村管护员,形成有效的管护队伍,落实责任,形成农田水利工程有人管、农田水利设施措施有人护的管护机制,建立正常有序的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秩序,为工程长期发挥作用保驾护航。三是工程建成前后,要及时制定项目管护方案措施、责任书和项目区《管护公约》,签约到户到人,权责清楚,奖罚明确。四是加大宣传力度,不断营造水利建设的良好氛围,促进水利建设项目效益的持续发挥。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