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法学 >> 国际法学 >试议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环境法应对

试议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环境法应对

收藏本文 2024-02-14 点赞:18994 浏览:8356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气候变化不足是一个典型的全球性不足,由于气候与环境的特殊性,其影响打破了人为划分的国家疆界与行政区划,联系着全人类的存活和进展。鉴于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客观现实,为了阻止其继续恶化,各国先后缔结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以及《哥本哈根协定》,为遏制全球暖化走势而共同努力着。“没有恰当的环境法律机制,任何环境政策工具都很难实现环境上有效果,经济上有效率”。在当今气候不足愈发严峻的形势下,这基本已成为全球各国的共识。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建设,提升环境法在实践中的操作性,是当今各国环境法建设的主要目标。历史和现实的理由导致我国的生态环境更为脆弱,更易受到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同时,我国还肩负着现代化建设和经济进展的历史重任,面对气候变化承受着比其他国家更为严峻的挑战。最好的办法唯有积极主动应对,及时改善环境法律与政策,以制度带动和推动循环经济进展。纵观我国的环境法系统,我国环境法律制度起步相对较晚,在制度、监管、经验等许多方而都与发达国家有着一定差距。目前,我国环境法律架构包括22个法令,40多部规章,大约500个标准和超过600多个解决污染制约、自然资源保护以及消费品环境管理(“产品管理”)不足的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法律法规普遍有着层级较低,实践中可操作性差的不足,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环境法律法规进一步改善的法制障碍。中国的环境法已经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随着全球变暖走势的加剧,改善我国环境法律法规,提升环境法在实践中的操作性已成为当务之急。西方学者对气候变化不足的关注早,探讨层次深,涉及面也较为广泛。而目前我国学术界对该不足的探讨还不够深入,环境法角度针对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机制尚不足够改善和充分。本论文在梳理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公约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自身形势,比较系统地就改善我国环境法气候变化的应对机制内容进行了浅析。关键词:气候变化论文国际条约论文环境法论文制度改善论文

    摘要2-4

    ABSTRACT4-7

    目录7-9

    引言9

    第一章 气候变化对全球环境法的挑战和影响9-23

    第一节 气候不足概述10-13

    一.温室效应及全球暖化危机10-12

    二.气候变化对环境法的影响和挑战12-13

    第二节 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律进程13-20

    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形成13-14

    二.京都议定书确定的法律机制14-16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新起点——哥本哈根协定16-18

    四.德班气候大会以及加拿大退出京都议定书18-20

    五.小结20

    第三节 改善我国环境法的必要性浅析20-23

    一.我国气候变化近况及走势21-22

    二.履行国际条约的需要22

    三.国情近况的需要22-23

    第二章 发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之环境立法及重要措施23-27

    第一节 超越地域观念,建立减排承担新标准——以欧盟为例23-24

    第二节 制定专门法案,严格规制排放——以英国为例24-25

    第三节 改善相关立法,构建配套机制——以日本为例25-26

    第四节 推行循环经济,进展再生能源——以德国为例26-27

    第三章 气候背景下我国环境法的不足和改善27-39

    第一节 我国环境法系统构成及主要法律法规28-29

    一.环境法是多元多层级的系统28-29

    二.《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介评29

    第二节 我国环境法在应对气候变化不足上有着的不足29-33

    一.环境法系统结构不健全30

    (一) 缺少综合性的环境基本法30

    (二) 现有系统缺乏规则细分 可操作性不强30

    二.《环境保护法》内容不改善,国际条约落实不畅30-32

    (一) 没有体现科学进展战略思想30-31

    (二) 制约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制度未得到落实31

    (三) 没有体现《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中的相关要求31-32

    三.法律责任缺乏,监管制度不健全32-33

    第三节 我国环境法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制改善33-39

    一.明确环境法的指导方针坚持贯彻科学进展观33-34

    二.改善环境法系统34-39

    (一) 健全环境法律系统,制定环境基本法34-35

    (二) 建立循环经济推动法律系统,推动循环经济的进展35-36

    (三) 改善能源与资源政策和法律,推动构建节约型社会36-37

    (四) 改善配套体制强化法律责任系统37-39

    结语39-4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