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金融 >> 国际金融 >谈谈差异化城乡居民消费信贷影响因素差别化

谈谈差异化城乡居民消费信贷影响因素差别化

收藏本文 2024-03-20 点赞:7080 浏览:2293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发展消费信贷是扩大内需、构建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重要手段。基于四川省城乡居民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probit计量模型和图表,从消费主体的观念、能力、层次和环境四个方面,分别对城乡居民消费信贷影响因素的差异化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进而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消费信贷;影响因素;差异化研究
一、引言
消费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本动力,消费信贷的产生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所谓消费信贷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等贷款提供者向消费者发放的用于购写最终商品和怎么写作的贷款。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和扩大内需战略的背景下,消费信贷研究得到了经济学界的高度关注。
目前国内的研究多集中在消费信贷发展的影响因素。边文霞(2002)通过三个模型得出结论:GDP、投资、收入对我国消费需求具有极大的拉动效应。胡志成、唐剑(2010)从金融视角分析了制约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农村资金补充不足,农村消费信贷供给品种与需求脱节以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落后。段小红(2011)采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了甘肃省消费信贷的现状,认为消费观念、消费者承受能力、社会保障制度、农村消费信贷等是影响消费信贷的主要因素。
国外研究消费信贷的文献主要集中在消费信贷对解除消费者信贷约束及消费增长的影响,如Cochrane(1991)认为消费信贷可以发挥消费保险的作用。Zeldes(1998)和Ludvigson(1999)都证明了预期的消费信贷增长与消费支出的增长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针对农村消费信贷的主流观点集中在农村二元信贷结构及用途上(Manfred Zeller,1994;Pham Bao Guong,2002;F.N.Okurut,A.Schoombee,2005),普遍认为发展中国家农户对正规信贷的需求主要以生产为主,对非正规信贷的需求以非生产为主。

二、城乡居民消费信贷影响因素差异化的定性分析

研究城乡居民消费信贷问题,切入点应是消费信贷主体的消费特点,包括观念、能力、层次、环境等等。我国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城乡居民的消费特点不同,从而使得城乡居民消费信贷的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

(一)城乡居民消费信贷观念的差异

“有查重办多少事”是中国人崇尚的治家之道,“开源节流”、“量入为出”、“勤俭节约”等传统思想早已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但城市居民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新的文化、新的思想和新的消费理念,因而在对待消费信贷问题上相对开放,愿意接受信贷消费。相反,农村的市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相对滞后,农村居民受传统消费观念束缚,宁愿将即期的消费能力转为远期的消费意愿,也不愿意超前消费,农村居民的储蓄率相对比较高。

(二)城乡居民消费信贷能力的差异

消费信贷的实质是将远期消费转化为即期消费,真正意义上是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因此消费信贷发展的前提是要有收入持久增长的预期。我国城市居民的收入主要来自薪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且工作稳定,有能力进行消费信贷。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同时,由于农业劳动有着显著的周期性,农产品波动性大,农村居民对未来没有稳定的收入预期,由此导致农村居民谨慎性消费和预防性储蓄,消费能力不足,不敢轻易举债消费。

(三)城乡居民消费信贷层次的差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步注重精神生活的丰富和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居民使用消费信贷主要用于满足各种不同的消费需求,如以享受生活质量为目的的购房信贷消费,以发展为目的的高学历教育信贷消费,以体现自身价值为目的的购写汽车和旅游信贷消费等。而农村居民则仍然处于以满足基本的吃、穿、住、行等传统消费信贷需求为主,如生产性消费品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子女教育消费贷款等。

(四)城乡居民消费信贷环境的差异

目前我国总体消费信贷环境较差,从硬环境来看,消费配套基础设施的城乡差异是显而易见的,金融机构的城乡分布不均衡有目共睹;从软环境来看,相比城市居民大多可以享受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村社会保障范围和覆盖面还不够广泛和完善,使得储蓄仍然成为农村居民应对未来不测之需的首选,造成现实消费需求不足,从而阻碍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此外,农村的信用环境、金融环境不如城市,农村居民收入的稳定性差,货币化程度低,这些都制约了农村消费信贷的拓展。

三、四川省城乡居民消费信贷影响因素差异化的实证分析

从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后,我国消费信贷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四川省消费信贷从无到有,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数据资料显示,四川省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从2007年的43,017,327万元上升到2011年的150,131,993万元。由于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四川省城乡居民消费信贷的发展差异明显。
为了更好地进行城乡居民消费信贷的差异化研究,本课题结合四川省统计年鉴和实地调研数据,运用probit计量模型和相关图表,对消费主体的四个特点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四川省城乡居民消费信贷的具体差异,进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四川省城乡居民消费信贷观念的差

源于:论文结论www.udooo.com


根据调研问卷统计,有71.88%的城市居民愿意使用消费信贷业务,45.16%的农村居民愿意使用消费信贷业务。为了更进一步挖掘城乡居民对待消费信贷问题的差异,我们将居民接受消费信贷的意愿作为被解释变量,将影响居民接受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分为年龄、婚姻、受教育年限、家庭收入、家庭支出、信用卡、收入预期等7个具体变量,使用stata软件,采用probit模型对调研所得的315个截面数据(农村155个,城市160个)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影响城乡消费信贷观念的显著性因素(如表1、表2)。 从两个回归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婚姻状况、家庭收入、收入预期对被访农村居民消费信贷意愿具有显著影响,而受教育年限、家庭收入、信用卡对被访城市居民消费信贷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如果将P值放开到10%,年龄、家庭支出分别也是影响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使用消费信贷的重要因素。
1.年龄这一解释变量对农村居民消费信贷意愿影响显著,而对城市居民影响相对不显著。从表1可以看出,农民的年龄对消费信贷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可见农民消费观念随着年龄的上升而越来越趋向于保守,不愿意通过消费信贷打破预算约束进行提前消费,年龄增大也意味着未来还款年限变短,还款能力下降,不愿意在未来背负更多的债务。
2.婚姻状况对农村居民使用消费信贷意愿影响显著,而对城市居民影响相对不显著。从表1可以看出,农民的婚姻状况对消费信贷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农民在已婚的情况下,更愿意使用消费信贷。结婚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人心智趋于成熟,承担起更多的家庭责任,也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愿意利用各种潜在的资源去改善生活,为整个家庭创造价值。
3.受教育年限对城市居民使用消费信贷意愿影响显著,而对农村居民影响相对不显著。从表2可以看出城市居民的受教育年限对消费信贷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消费者受教育程度越高,思想观念越开放,接受消费信贷的意愿也就更为强烈。
4.家庭收入对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消费信贷意愿都影响显著,这符合收入水平决定消费水平的主流观点。不过,通过对比表1、表2,我们可以发现,家庭收入对农民消费信贷的意愿是正向影响,对城市居民则为负向影响。这可能是由于在农村,收入越高的人群,贷款的门槛较低,还款能力相对较强;而在城市,越高收入的人群,根本不需要使用消费信贷,相反,城市中收入越低的居民,使用消费信贷业务进行资金周转和满足临时性需求的愿望更为强烈。
5.家庭支出对城市居民消费信贷意愿影响显著,而对农村居民影响相对不显著。按照常理,支出越大,对消费信贷的需求越多。从表2可以看出,城市居民对消费信贷的接受意愿是符合的,但是在农村却与此相反。这可能是因为当家庭有临时资金周转需求时,相比消费信贷业务,农民更愿意通过亲朋好友进行融资,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4

6.67%的农民近年来与亲朋发生过借贷关系。

6.信用卡对城市居民使用消费信贷意愿影响显著,而对农村居民影响相对不显著。理论上讲,信用卡业务是消费信贷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信用卡的人相对更愿意借贷消费。从表2可以看出,信用卡对城市居民的消费信贷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为什么信用卡对农民而言不显著呢?我们认为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在此次调查的样本中,使用信用卡的子样本容量太小造成的偏差;另一反面也说明信用卡在农村消费市场的普及率太低。
7.收入预期对农村居民消费信贷意愿影响显著,而对城市居民影响相对不显著。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从某种程度上看

中国论文中心www.udooo.com

是一种精神面貌的象征,相比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可能会更加保守和稳健,只有在对未来的收入能相对确定下,才愿意提前消费。因而,当农民相对肯定未来的收入会提高时,就更加愿意使用消费信贷。

(二)四川省城乡居民消费信贷能力的差异

居民消费信贷能力最直接的体现在收入水平上。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四川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持续增加,但城乡收入差距依然很大(见图1)。2002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1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108元,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3.14:1,绝对数相差4503元;2011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9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129元,城乡居民收入之比2.92:1,绝对数相差11770元。虽然2011年比2002年的收入差距缩小了0.22,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绝对数差距仍然很大。
根据调研结果统计,在城市居民中,家庭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达到85.34%,在10万元以上的达38.75%;而在农村居民中,家庭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不超过20%。由此可见,较低的收入增长水平限制了农民的消费支出,多数农民消费信贷能力依然较弱。此外,对于未来的收入预期,有41.62%的农民表示由于物价上涨等原因不确定自己的收入是否会增长,仅有27.23%的农民表示自己的收入会越来越高,而超过50%的城市居民对未来的收入充满信心。消费信贷的前提是要有收入持久增长的预期,预期收入可以通过消费信贷转为现期收入,影响当前和未来的消费。四川省城乡居民显著的收入差距以及对收入的不同预期,决定了他们消费信贷能力的差距。

(三)四川省城乡居民消费信贷层次的差异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是衡量民众生活水平、体现居民消费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居民消费结构的不同,直接决定了使用消费信贷进行消费的层次不同。
根据表3对比可以看出,2002—2011年间,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是波动的,不过每一年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都远远小于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说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均高于农村居民,这就使得二者使用消费信贷的用途有显著差别。根据调研结果统计,在使用消费信贷的城市居民中,有51.23%是用于购房和购车,18.39%是信用卡,还有30.38%主要是一般用途,如教育助学、旅游贷款等;在使用消费信贷的农村居民中,有44.68%是用于建房贷款,17.02%是用于子女教育贷款,有29.78%是用于耐用消费品贷款,剩余的用于其他方面。由此可见,四川省城乡居民在消费信贷层次方面差异显著。

(四)四川省城乡居民消费信贷环境的差异

由下图可以明显看出,除了2009年外,四川省城乡消费差距曲线都在城乡收入差距曲线上面,根据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收入高者边际消费倾向偏低,那么消费曲线应该在收入曲线之下,但为什么会出现城乡消费差距比收入差距更大的现象呢?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和农村拥有不同的消费环境,导致农民收入不能同城镇居民收入一样顺畅地转化为消费,这也是造成城乡居民消费信贷差异的原因。 调研数据显示:四川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环境与城市居民相比还具有相当大的差距。其一,基础环境差异。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四川省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尤其是相对较为贫困的甘孜地区,用水、用电、交通、通信等基础环境相当差,这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升级和消费信贷的发展制约明显。其二,金融环境差异。通过调研发现,为四川省农民提供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而对于城市居民,各种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锦城消费金融公司等竞相提供种类丰富的消费信贷产品。农村消费信贷机构不健全,在功能设计上对农村市场的针对性不强,客观上影响了农村居民消费信贷需求的实现。其三,社会环境差异。现在四川省的农村居民基本上已经享有了农村医疗保险,新农合也基本覆盖农村地区,农民的社会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是,农村社会保障范围和覆盖面还不够广泛和完善,而且预期支出不断增大,为了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农村居民不得不压低当前消费,提高储蓄。其四,信息环境差异。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是产生逆向选择的主要原因。根据我们的调研,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四川省的城市消费者往往借助于网络来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而农民获取消费信贷方面的信息主要是通过与当地人交流。农村信息化发展严重滞后,进一步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信贷的发展。

四、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基本结论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内城市、农村居民的实际问卷调查,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消费者视角对城乡居民消费信贷差异化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城乡居民在消费信贷观念、能力、层次和环境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表现如下:
1.四川省城市居民的消费观念比农村居民更为开放,对消费信贷的接受意愿更加强烈。影响农村居民接受消费信贷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收入、收入预期,而影响城市居民接受消费信贷的因素主要有:受教育年限、家庭收入、家庭支出、信用卡。
2.无论从收入预期还是收入水平看,四川省城镇居民都优于农村居民,这就决定了城镇居民的消费信贷能力比农村居民更高。农民收入预期不稳影响了消费信贷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较低限制了消费信贷规模。
3.从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差距知道,四川省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都高于农村居民。因而,在使用消费信贷进行融资的目的和用途也大都不同,城乡居民消费信贷层次的差距明显。
4.从基础环境、金融环境、社会环境、信息

源于: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udooo.com

环境四个方面都显现出四川省城市环境优于农村环境,这就为消费信贷在城市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相对而言,这也是制约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

(二)政策建议

基于对四川省城乡居民消费信贷影响因素差异的分析,结合调查中反映的问题。本研究认为,在目前经济形势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推动我国消费信贷的进一步发展。
1.改变居民消费信贷观念。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应是消费信贷发展的先导。要鼓励消费者树立新型的现代消费观,提倡消费方式的多样化,从无债消费转变为适度负债消费,从滞后型消费转变为适当超前型消费。一方面,消费者应该主动积极地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宣传广告等了解消费信贷的基本知识及重要性,不断破除心理障碍,提高消费觉悟,真正懂得国家推行消费信贷,并不违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而是一种文明的、正当的、科学的消费,目的是提高和改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根据城乡居民的不同消费需求特点,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宣传消费信贷知识,开展城乡金融怎么写作教育。同时,通过在柜台摆放宣传资料供农户传阅,信贷员深入农户开展信贷工作,以及利用广播电视媒体等方式进一步扩大金融知识在农村的宣传覆盖面,尽快转变农村消费信贷观念,并使有条件的农民能够取得消费贷款的支持。
2.提高居民消费信贷能力。消费信贷的能力既受居民即期收入的预算约束,也受居民持久收入预期的制约。因此,我们要努力建立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预期的长期机制。首先,千方百计扩大城乡居民就业,政府决策部门应建立市场主导就业、政府促进就业、个人自谋职业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同时,鼓励城乡居民积极创业,政府应对城乡居民创业给予财政支持,并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以创业带动就业。其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国家对“三农”的各项政策补贴,提高中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和预期。最后,在农民收入低且预期不确定的情况下,要立足于本地实际和优势,充分考虑农业资源的比较优势,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搞好农产品精细加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预期。
3.完善居民消费信贷层次。在城市地区,建立专门的消费信贷机构(例如目前试点的4家消费金融公司),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优质的金融怎么写作。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尽量简化贷款手续,实行无纸化审批,缩短贷款评估和审批时间,提高办事效率。允许、鼓励更多的银行及有关金融机构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丰富消费信贷品种,创造一种竞争性的消费信贷体系,使个人消费信贷的方式和发放模式更具灵活性、多样性、合理性和针对性。在农村地区,针对金融机构与金融怎么写作匮乏的局面,商业银行可以在无网点地区先行设立“金融事业部”,给予当地信贷支持。政府应该努力促进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最大程度满足农民的金融怎么写作需求。同时,依据重点消费群体的经济承受能力和重要消费倾向,积极发展教育、耐用消费品等领域的信用消费,使广大农民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有选择地扩大消费支出。还可以“家电下乡”等扩内需政策为契机,稳步推进“家具下乡”、农机具、耐用消费品等消费贷款业务,增加信贷品种,帮助农村居民合理运用金融工具,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信贷层次。
4.优化居民消费信贷环境。一要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政府应集中改善农村的水、电、通讯、交通、信息网络等基础条件,为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创造条件。二要加速农村金融发展,发挥政策性金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农村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对农村消费领域进行开拓,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为农业生产提供资金支持,为农民生活消费提供信贷支持。三要统筹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减少居民对预期支出增大的后顾之忧,增强居民对未来的安全感和消费信心。同时,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在不同地区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四要优化个人信用信息环境,政府应加快个人信用立法,建立完备的个人信用档案库,建设覆盖全国的信用评价体系。同时,建立健全农村信息网络,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把有关消费信贷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民,降低农民进行消费信贷时面临的信息不对等。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