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工程项目管理 >> 管理工程 >试谈化工厂沈阳化工厂改造心得

试谈化工厂沈阳化工厂改造心得

收藏本文 2024-04-07 点赞:3839 浏览:1016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工业遗产保护还是一个比较“非主流”的领域,单靠开发单位和缺乏相关人士的决策者很难通过委托或招标的形式把项目交到建筑师手里。笔者所在的研究所进行一次以概念设计主动争取项目的实践,并简单介绍了方案的设计心得。
关键词:沈阳铁西工业遗产调研改造设计化工厂

一、没有甲方的设计

沈阳有共和国的装备部之称,作为我国首屈一指的工业城市,至今在铁西工业区依然保存有相当规模的工业遗产。但是随着“东搬西建”的实施,在老工业区的环境变得更适合人居的同时,很多有价值的工业遗产也面临着灰飞烟灭的危险。
工业遗产的保护即便是在学术界本身来说,也是一个比较“非主流”的领域。所以我们不能指望执政者和商业开发者有很多的保护意识来把工业建筑的改造项目委托到建筑师手里。而且由于遗产保护的长期效益远大于短期效益,有些短视的“操盘手”即便明知遗产的价值也故作不懂。
传统工业的物质遗产从大批兴建到被拆毁它建的转变照比其它物质文化遗产确实没给人们留下太多的时间去认识它,尤其是在中国,它兴盛的时间更短,并且伴随着一段不愉快的历史。矫枉容易过正,在改革创新的今天,人们更容易以追求绿色舒适为借口支持打倒一切旧事物另起炉灶的毁灭性建设。这是最糟糕的时代也是好的时代,在这个失不再来的时代,设计师应该以其

源于:论文 格式www.udooo.com

敏锐的洞察力作为“快速反应部队”主动出击。
沈阳建筑大学的建筑研究所一直致力于建筑地域性的研究,其中当然包括沈阳三大文化(满清文化、民国文化、工业文化)之一的工业文化。在得知沈阳铁西区还在运行中的分布于卫工街西侧一带的三大工厂即将拆迁的消息后。陈伯超老师决定集研究所师生之力,在短期内对该区域的工厂进行调研和概念设计,而后将设计成果在其它正在进行的政府项目汇报之时,将工厂改造设计的概念方案作为“随赠品”呈上,试图说服相关负责人对该地块的重视。
研究生们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带领部分“联合编队”成员(陈伯超老师一种特有的教学方式,将部分相关专业本科生与在读研究生编配在一起学习。)对已经划分为若干区块的项目基地进行调研和后续设计,然后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项目。
调研遇阻
面对这种没有甲方的项目,我们既没有人提供地图,也没有人提供任务书,实地调研就成为重中之重,它是一切后续工作的前提。但是调研工作一开始我们就面临重重困难。当时的主要调研目标为沿卫工明渠一字排开的铸造博物馆、电机厂、味精厂和化工厂。而铸造博物馆当时正在闭馆扩建(即现在的中国工业博物馆)我们的学生无法进入。电机厂正在搬迁,内部比较混乱,为防财务丢失,外人禁止入内。化工厂和味精厂还在生产运营,出于安全和商业机密的原因也拒绝我们进入。各厂的平面布局图也作为机密禁止外流,调研进程陷入僵局。我们靠谷歌地图来描绘出大概的现状cad图,厂房的高度靠其在谷歌地图上的光影与已知住宅楼的光影对比来估算。一些建筑单体的照片靠爬墙爬树的偷拍和到工厂周边高层住宅楼上拍到的鸟瞰照片方法获得,负责铸造博物馆的小组也靠人际关系得到一些曾经在封馆前去过的人提供的照片整理出相关资料。
幸运的是,恰逢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间铁西区文化局也要对厂区进行文物普查。经过陈老师联系后,同学们可以随同文化局的人员一同进入厂区。即便如此,我们也只能拍摄一些建筑和设备的立面,大部分生产建筑依然是禁止入内的,更不用说数据的测量了。建筑的内部空间只能靠已经进去的少数厂房所获得的认识,通过建筑外形来判断内部空间。通过各种方式得到的现状资料虽然不可能做到准确,但是对于这种以寻找甲方为目的的概念设计,这些资料已经足够了。
厂区里的各种建筑不都是同一时期建造的,有的是日本占领时期建造的,有的是建国初期苏联援助时期建造的,有的时候来由于办公等其它需求后建的。根据建筑不同的历史价值、工业景观价值将建筑分为保留、待定、拆除三类。其中待定是有一定的工业特色但并不鲜明的建筑,根据后期的具体设计需求,如果可以利用就利用,不能利用就拆除。

三、改造设计

功能划分
我们小组主要负责的地块是化工厂合成分厂。它南临北三马路,与味精厂隔路相对,东侧是卫工街与卫工明渠,北侧是一条运输铁路,铁路对面分别是某建筑项目的施工工地、一组住宅楼和一个消防队。西侧启工街的对面就是化工厂主厂区。化工厂各厂区都有高架的管道相连接。地块的中间有一大片绿地和一个已经拆除完毕的空地,这个空白区域将现有建筑分为东西两个部分。根据规划组的统一规划,该地块的东侧部分改造为特色办公区,西侧为高层住宅组团。(图1)
图1 沿卫工明渠西侧的工厂
室外楼梯符号
东侧办公区计划拆除那些没有工业特色的办公建筑,剩下的生产建筑和伴随新建建筑以原先厂区的一个景观水池为中心展开。其中主要设计的是我们编号为1号的一个生产建筑(图2)。这个建筑由于保密与安全的原因禁止我们接近,但是它看起来大量的、多变的楼梯构成的立面已经给了我足够的灵感。以这个建筑为基础加上插件的新建筑形成一个边长大于24米的合院。而所有的新建筑都延续着1号厂房的室外楼梯,甚至漆上同样的蓝色。而在材质上,则以石材饰面、钢和玻璃来把新建筑与老建筑的水泥墙面区分开来。形成了一组既有统一元素又有新旧对比的建筑综合体。(图3)

图21号厂房原貌图31号楼改造方案
功能推断
化工厂不同于我们所熟知的机械类工厂的厂房。一提到工厂厂房,我们的印象往往就是重工业那种单层、大跨的大空间,柱的牛腿上有吊车梁,一个吊车在开着天窗的屋顶下来回吊运货物。但是化工厂完全不一样。化工厂的产品多为液体和气体状态,它的主要生产设备都是以罐子的形式存在。而建筑只是避免这些大型反应装置避免风吹雨淋所做的外罩。建筑留给工人的空间只是检修、操控设备所用的通道而已。它就像中国古建的寺庙—一个实心的佛像位居建筑,而供人使用的空间只供人们行走而已。
1号建筑是合成分厂最重要的生产建筑,无疑也是这种“实心”的厂房,由其外立面上的相互连接的室外楼梯可以知道,它是那种“金厢斗低”槽之类的平面。内部的设备往往是工业文化的精髓,具有保留价值不宜拆除。而剩下的空间用作办公尚可满足,但做到舒适就不太容易了。因此配建新建筑以满足功能上开敞空间的需求是必要的。而原先靠大量的外挂楼梯解决垂直交通在改造为现公建筑后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已经满是外挂楼梯的立面上,我们还是需要再外接一个封闭楼梯间来满足使用需求和规范要求。好在这个外加的楼梯间对工业味道的营造是有意的。
住宅系统
地块中间的空地被规划为一个公共绿地。紧挨着的西侧工厂小院将被改造成六栋高层住宅组成的居住组团。但是现在的新建居住区已经被默认为一个一定要封闭的区域,这与要展示期间保留的工业遗产的目的是矛盾的。因此我们把居住区的首层空间设置在三层,三层以上是设有门禁系统高层住宅组团。三层以下是开放的,结合保留厂房作为商业网点、社区中心、和停车场地。三层结合公共建筑的屋顶,各建筑用以原工业管道架为基础形成的连桥网络,形成以高空的园户外空间,使人们摆脱汽车的干扰。再将住宅区的的中心绿地“外抛”,通过连廊将屋顶院落与基地中间的公共绿地连起来,把公共绿地作为住宅组团的“中心”景观,使这个住宅部分级紧凑又不乏散步休闲的空间。

四、经验终结

最终我们的概念设计得到了市领导的认可,现在铁西区工业文化建设已经提上日程。可见,建筑师虽不是决策者,却可以影响决策者,在城市建设上还是有一定的能动性的,不能总是守株待兔,有时还是需要主动出击的。
工业建筑在它刚兴起的时候就是建筑的先锋代表,它打破来长期统治建筑的“形式”。在它衰落的时候,也依然有能力作为先锋,建立特有的“形式”和“风格”,往往可以使人耳目一新。
参考文献:
刘伯英 冯忠平《城市工业用地更新与工业遗产保护》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哈静 陈伯超 沈阳市工业建筑保护遗产之我见[期刊论文]-时代建筑2007(6)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