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工程项目管理 >> 管理工程 >谈金矿某金矿床地质特点与找矿标志

谈金矿某金矿床地质特点与找矿标志

收藏本文 2024-02-01 点赞:33642 浏览:15585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黄金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金矿的寻找。该金矿床是火山沉积改造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经地表氧化淋滤后富集而形成的有工业价值的金矿床。文章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以金矿床地质勘查成果资料为依据,对矿区地层、地质构造、岩浆岩、矿体矿化及蚀变特征、热液蚀变等进行了论述,分析矿床成因,总结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指出找矿方向,有助于今后地质勘查工作部署以及找矿与勘查研究并实现找矿突破。
关键词: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地质背景;矿床成因;找矿标志

一、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金矿区位于台地——斜坡环境。中泥盆纪属台地相碳酸盐建造; 晚泥盆纪属台沟相的硅质岩、泥岩建造;早石炭纪一早二叠纪属台地相碳酸盐建造;晚二叠纪台沟(或台盆)相的海底火山作用使台地边缘开始活化;早三叠纪浅海陆棚相火山碎屑岩、 碎屑岩夹碳酸盐建造;中三叠纪该区处于快速沉降阶段,表现在地层建造上则是形成了厚度巨大的斜坡相砂、泥质复理石建造。中三叠纪晚期——晚三叠纪早期印支第二幕的造山运动使该区隆起成陆。

二、矿床地质特征

1地层
该矿区主要由一近东西向背斜组成,出露有上二叠统玄武岩组(P2β),那梭组(P2n)、者浪组(P2z),下三叠统罗楼组(T11)、龙丈组(T1Tn)、中三叠统板纳组(T2b)地层。

1.1 上二叠统(P2)

玄武岩组(Pβ2):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划分为两个岩性段(Pβ21)和(Pβ221)。那梭组(P2n):呈带状环绕玄武岩组(P2β)分布,是组成背斜的地层之一。以出现薄层泥岩为标志来划分为二个岩性段:
一段(P2n1):金矿区岩性简单,以灰岩为主,夹凝灰质粉砂岩、 凝灰质砂岩。由于原生沉积和受后期构造挤压的影响厚度变化明显。 底部岩层中含硅质细砾石。岩层有不均匀的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以及毒砂化。岩石光谱分析成果显示,金丰度值达4

6.0l×l0-9,是该区背景值的13倍,是矿区主要的含矿层。

二段(P2n2):以薄层状凝灰岩为主,夹灰、深灰色薄层状泥岩、 凝灰质泥岩。厚度变化明显。
者浪组(P2z):分布在那梭组(P2n)外侧,亦是组成背斜的地层之一,岩性简单,上部为灰、灰绿色薄一中层状夹厚层状泥岩;下部以灰、灰绿色薄层水平条纹条带状泥岩为主,夹灰白、紫红色条纹状凝灰岩。

1.2 中三叠统板纳组(T2b)

出露一段(T2b1)。灰一灰绿色、风化后显紫红色中一厚层状粉砂质泥岩,夹同色细一中粒岩屑石英砂岩、岩屑石英杂砂岩和细粒含长石英杂砂岩。

1.3 下三叠统(T1)

出露罗楼组(T11):岩性以灰、深灰色薄层状泥岩为主,下部夹同色薄层状具水平层纹粉砂岩。
龙丈组(T11n):龙丈组:岩性以灰色,风化后灰白色薄层一页片状泥岩、钙质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夹深灰、灰黑色薄层状泥质灰岩透镜体。
本区域的上二叠统——中三叠统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及变化,反映了该区由晚二叠世!——中三叠世间由台盆或台沟环境向浅海陆棚到大陆斜坡的变化过程,也说明了本区域经长时间的、大范围的基性岩浆的多次喷发和侵入活动,所造成的热异常及气液活动,为金的改造、迁移、富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与矿区的蚀变矿化多期性及叠加性是相符的。
2地质构造

2.1褶皱

褶皱主要为背斜。呈近东西走向,东西长约5-7km,南北宽约2.5km,具短轴褶皱特点。核部地层为上二叠统玄武岩组(Pβ2),两翼由上二叠统那梭组(P2n)、 者浪组(P2z),下三叠统罗楼组(T11)、 龙丈组(T1ln)以及中三叠统板纳组(T2b)组成。背斜轴部岩层产状平缓,倾角在5~2O°间,北翼产状岩层倾角较陡,一般在45~70°间,局部地区可能由于后期构造挤压的影响局部岩层倾角达到80~85°; 南翼岩层倾角在36~46°间,褶皱轴面向南倾,具歪斜背斜特征,褶皱枢纽向东和向西倾伏。受褶皱挤压和同期断裂和期后断裂的影响,岩层有不均匀的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等蚀变,在以西的背斜倾没端蚀变岩层厚度增大。

2.2 断裂

矿区发育三组断裂:
(1)东西向断裂:褶皱期同期断裂。 呈近东西向展布于背斜核部,矿区内长约6km,两端延出区外。后期断裂将其切割为数段。沿断裂发育断裂破碎带,破碎带宽50~60m,最宽处可达80~90m。破碎带以玄武岩角砾为主,另有凝灰岩、泥岩角砾,角砾问有泥质填充。
(2)北西向断裂:褶皱期后期断裂。断裂走向北西,长700~2000m, 断裂破碎带不发育,呈向东突出的弧形,断面向西倾,倾角60~70°,上盘地层向下错动,具正断层性质。其中,受后期构造挤压影响具压性构造面特征的压性断裂,上盘岩层上冲具逆冲断层性质;在同向断裂间岩层硅化强烈,石英脉发育,石英脉倾向以南东为主,显然是后期热液沿压性断裂下盘岩层密集的羽状裂隙侵入所致,因而导致岩层强烈的硅化、黄铁矿化和毒砂化,具控矿构造特征。该组断裂由西向东走向由近南北向向北西南东向变化,断面向东倾,有10~20m的破碎带,断裂旁侧的P2β

2、P2n地层中有硅化等蚀变,上盘地层向下错移,错距约50m,为正断裂。

(3)北东向断裂:属晚期断裂。矿区内出露长600~1200m,断裂沿沟谷出露,发育有10~20m宽的碎裂岩带,断裂平直,断面近于直立,断裂旁侧的岩层有硅化,它们错断矿体,属破矿构造。
该地区短轴背斜,受南北向地应力挤压及多期构造运动挤压的结果,使背斜具有紧闭型褶皱的特点。由于背斜被断裂切割,在应力作用下各块段受力不均匀,以及断裂旁侧羽状裂隙发育程度的差异,应该是造成含矿岩层中矿化蚀变不均匀的主要原因。

2.3岩浆岩

(1)晚二叠世喷出岩:即玄武岩组的火山岩,其一段(P2β1)为喷溢相的火山熔岩; 二段(P2β2)仍以喷溢相的熔岩为主,与凝

源于:大学生论文查重www.udooo.com

灰岩、 硅质岩、硅质泥岩组成喷溢一沉积的5~7个韵律,仅有少量爆发相的火山角砾岩。
(2)侵人岩:仅在龙丈以北山坡上出露了少量的辉绿岩脉。为深灰、灰绿色致密块状,以脉状侵入在下三叠统罗楼组地层中。

2.4 矿体矿化及蚀变特征

金矿区主要含矿层位为上二叠统玄武岩组二段(P2β1)和那梭组一段(P2n1),据此两者部位不同及含矿岩石的差异把金矿区划分分为两个矿群,共圈定矿体二十多个。整个矿区矿体多以层状、透镜状及脉状产出,雁行排列,产状与主要构造线方向是一致的。
金矿区蚀变以及矿化,其沿东西向背斜核部的断裂带两侧发育,北侧蚀变更强 主要含矿岩层为上二叠统的玄武岩组二段和那梭组一段,矿化蚀变带东西长达8km,南北宽近lkm。矿化带中蚀变矿化为现象普遍, 蚀变种类有以下几种:
(1)黄铁矿化: 与金矿化关系密切。 黄铁矿呈细小晶粒星点状、 浸染状产出,粒度最大达2mm左右,晶形主要有五角十二面体、立方体和不规则状,黄铁矿化进一步氧化则变成褐铁矿化。
(2)褐铁矿化:主要发生在断裂带及上二叠统的玄武岩组二段和那梭组一段接触带附近的地表,以较多细小石英脉或网脉存在的地段最为发育,在断裂两侧的凝灰质玄武岩或凝灰岩中,呈细脉状、浸染状、薄膜状、星点状产出,部分还保留黄铁矿或毒砂的晶形,风化淋滤后玄武岩呈褐、姜。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