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工程项目管理 >> 管理工程 >工科建筑设计手绘表现技法类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库

工科建筑设计手绘表现技法类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库

收藏本文 2024-01-19 点赞:22699 浏览:9821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建筑手绘表现技法类课程是工科院校建筑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对学生掌握徒手绘画的表达方法,深层次的理解设计,深化与明确设计细节,提高设计能力有重要作用。然而传统课程内容与目标与当今建筑设计教学体系已不相适应。本文通过对课程体系的分析,探索切合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法,推动表现技法类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出几点改革建议。
【关键词】工科建筑设计;手绘表现;教学改革;实践

1 建筑手绘表现技法类课程的地位和重要性

在工科院校建筑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通常在美术基础类(如:结构素描、色彩、三大构成)课程完成后安排与设计课程相对应的建筑手绘表现技法类课程(

2、3年级),如建筑钢笔画、建筑表现技法、快速表达等课程。

1.1 积累和丰富设计素材,提高学生对建筑设计的认知能力

通过手绘表现技法类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查阅大量的书籍、文献、建筑图片和照片而且要进行记录、作品临摹训练、再创作训练等学习过程。使每个学生都会形成自己庞大的素材库,做设计时就能学习借鉴、拓展思路,让建筑设计过程变得得心应手。可以全方位的提高观察能力、感受能力、造型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1.2 设计方案构思与创意准确表达的有效手段

使用铅笔、钢笔、水彩笔、彩色铅笔、马克笔等常见的绘画工具进行徒手绘制,是一种广泛寻求未来设计方案可行性的有效方法,也是对学生在建筑造型设计中的思维过程的再现。构思是为表现图的表现目的怎么写作的,是在表现设计的意图,构思使创作有了主题和灵魂,构图则在技术上完成了对主题的表达[3]。

1.3 设计从业人员交流的“语言”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的整体功能布局、框架结构以及美学与人体工程学方面的可行性等,往往需要与决策层和机械、电器、结构设计工程师等相关的各部门人员进行反复的交流和沟通,以达成初步的设计意图,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设计。设计表现方法是建筑设计的语言,也是设计师传达设计创意的必备技能,是设计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4]。

2 工科建筑设计专业手绘表现技法类课程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工科院校建筑设计专业招考不加试美术绘画类科目,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在入校前都没有经过系统绘画方面的训练,缺乏表现的造型能力和艺术理论素养,所以需在入校后经过设计素描、色彩、构成学等艺术基础类课程学习来弥补学生艺术绘画方面的能力欠缺。但这些课程设置往往受不到应有的重视,不是过于分散、就是过于集中,课程间的知识延续无法保障,而且每门课程的学时量都相对较短,造成对学生的训练不够长效、系统,学生进步缓慢。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对这些艺术绘画基础课程学习不够重视和激发不起学习兴趣,练习和作业往往应付了事,最终直接导致了对后续开设的手绘表现技法类课程学习同样漠然处之,毫不用心。
大多数工科院校手绘表现技法类课程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技法能力训练,多以作品临摹为主,写生和创作为辅,学生在学习中都很机械性地按照教师的步骤要求去完成相应地作业,教师忽视甚至压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构建。另外手绘表现技法类课程一直沿用旧的考核方式,以建筑手绘表现效果图的临摹绘制作为本类课程的结课作业,也作为该课程的最终目标,成为唯一的评价与考核办法。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和相关绘图软件的发展、完善,在当前的建筑设计专业教学体系设置中也都安排有门类齐全、较大学时量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随着计算机绘图技术重视程度高涨的同时也就更加削弱了手绘表现技术的发展。于是,越来越普遍的出现传统手绘表现是繁琐的、耗费时间的、无法修改的和不够精确的错误认识。因此,手绘表现技法类的课程,却愈来愈得不到学生的重视,所以如何让手绘表现技法类课程适应现有建筑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并促进建筑设计专业发展就成为问题的关键。
3 手绘表现技法类

摘自:毕业论文提纲范文www.udooo.com

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为了适应本院建筑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笔者结合本院建筑设计专业表现技法类课程教学工作,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

3.1 积极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以适应当前专业发展需要

之前我院建筑专业的手绘表现技法类课程仍然保持着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的技法能力训练和临摹范图的重要性,课堂练习和作业基本以作品临摹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例如建筑钢笔画是以建筑设计造型为主要任务的课程形式,决定了它区别于传统风景钢笔画的教育模式,应减少临摹所占比例,充分进行写生训练与创作表达,并在训练中更加强调和突出建筑、空间、造型的分析和表达的重要性。引导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习惯作为课程学习的目的,这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与训练方法上必须完全针对建筑设计专业的特点及学生的状况而进行设置。同时要处理好手绘表现类课程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之间的关系,在适应专业教学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的同时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手绘表现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形式。两者可以兼得并取长补短,向传统设计中注入新的艺术设计表现手法和新的艺术语言形式。

3.2 注重表现技法类课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设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真正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程内容上,需加大“写生手绘”的份量,变课堂临摹为写生创作。同时加强学生在、构图、空间关系和造型方面的训练,变重线条、明暗、色彩为重建筑空间表现能力。训练中要适当减弱大图幅、耗时间的建筑效果图的分量,加大方案设计性草图的权重,目标定位于让学生通过学习过程体会设计草图的可修改性与效果图的严谨性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把设计企业的设计项目带到教学中去,无论是“真题真做”还是“真题检测作”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状况来设置,既搭建了专业交流平台,更检验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设计潜能,拉近了课堂教学与实践的距离。

3.3 手绘表现技法类课程应提倡以学生综合能力作为考核标准和依据

表现技法类课程是理论联系实践,并以实践为主通过实践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设计意识为最终目的课程。因此要改变陈旧落后的仅以最终手绘表现作品成果展现的好坏作为唯一考核标准手段,应提倡对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创新设计能力及其表达作为考核的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每一次布置的作业、学生写生作品及方案设计性草图进行公开展示,让每位学生对自己的设计构思、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运用等方面进行讲解并总结,选出一些优秀作品张贴在专业教室内,起到鼓励、示范交流学习的作用。通过利用 “以展、以评代考、综合评价”的教学手段和考核依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竞争意识,打破传统单一的评价与考核办法,全面培养了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

4 结束语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设计创新能力,探索出一条适合工科建筑设计专业,尤其是适合本院建筑手绘表现技法类课程改革之路是迫在眉睫的。笔者通过教学采取的改革实践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继续实践求得行之有效之法。
参考文献:
林伟.设计表现技法[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庞永红.论构成学与现代设计教育[J].装饰,2002,5.
[3]保罗?拉索著,邱贤丰、刘宇光译.图解思考——建筑表现技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8第一版.
[4]黎志涛.建筑设计方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第一版.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