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工程项目管理 >> 管理工程 >新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学

新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学

收藏本文 2024-02-01 点赞:12940 浏览:5635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农业的命脉,健全的农田水利建设体系和完善的管理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本文探讨了新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关键词:新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是一个群众非常关心的话题,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农村税费制度的改革,农村取消“ 两工制度”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有滑坡的趋势,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投入严重不足,导致运行困难,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

1、基本国情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与水旱灾害斗争的治水史。尽管我国耕地面积从20 世纪70 年代后期持续减少,但灌溉面积总体上稳定增加、灌溉水平不断提高,保证了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改革开放后,一方面农村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使过去在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和水利科学研究等方面积累的能量得以集中释放,彻底扭转了中国粮食长期严重短缺的局面。
2、社会稳定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三农" 问题始终是中国改革与建设的根本问题。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开拓农村市场,才能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稳定,才能保持整个社会的长期稳定。
3、国家食物安全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国目前的农产品主要产于灌溉耕地,加快现有灌区的持续配套和更新改造,是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战略举措。由于农业用水总量不可能大幅度增加,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均只能依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

源于:论文格式标准www.udooo.com

。此外,高效现代农业对灌溉保证率、灌水方法与技术的要求更高,对灌溉的依赖性更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
4、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包含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加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具体要求。如果我国农业不能解决未来16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不能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产业,那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 基础的基础"。农业能否得到可持续发展,还取决于其自身的综合竞争力,而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才能保证大幅度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1. 干部群众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认识的淡化和片面化。一是在现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下,由于取消了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农民群众的思想多元化,目标多样化,致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难以形成统一的意志,思想难以统一,为有组织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增加了难度。二是部分干部群众对灾害存在侥幸心理,遇到大的旱灾和洪水灾害,就想起了灌溉和防汛设施,事后动员也相对容易些,而在没有发生灾害或者灾害过后时间稍长一点,就忘记了大灾的伤痛。
2. 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就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组织困难。由于受劳务输出的影响,近年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拥向城市,留守的仅剩老年劳动力和小孩,现有劳动力难以承担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的难度增加。
3.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一是近年来,各级尤其是国家和省级虽然加大了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但个别地方县、乡两级财政的投入却严重不足,农民群众集资办水利和社会出资办水利者更是微乎其微。二是水利设施的建设、管理、运行机制普遍不够到位,重建轻管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4 、 农田水利设施陈旧。目前我国的水利设施:一是建设标准偏低,老化严重。现有水利工程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且就地取材,土法上马,导致水利工程设施“先天不足”,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二是保护意识淡薄,疏于管理。由于投入不足,导致只建不管、重建轻管及水利设施带病运行的问题比较普遍,使得众多小型水利设施功能丧失殆尽,不能正常发挥防洪保安全、抗旱保丰收的基本功能;三是农民兴办水利的积极性下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粮棉油等农副产品市场的放开,加之农民增收缓慢,种田的积极性不高,使兴办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大大下降。

三、新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措施

1、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多年来,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站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大事来部署,作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方面来推进,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来实施。
2、加大各级政府的投入力度。首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只是手段,直接的目标是着眼于解决“三农问题”,根本目标是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基础。无论是为了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还是为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以支持水资源向生态环境、城市和工业转移,最大受益者都是国家;其次,农民和农业已为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在“三农问题”成为突出问题时,在农业和农村有困难时,即便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工业和城市也应该支持农业和农村,国家财政应该向农业和农村倾斜;第三,农民负担重、农民尚不是土地的所有者,要求农民投入太多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不现实的。因此,国家和各级财政理应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

3、多方筹资, 增加投入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要从、地方、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多方面筹资。首先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增加投入, 扶持农村公益性水利设施建设, 充分发挥国家建设投资的引导和调控作用,鼓励广大农民群众和民营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其次积极引导农民投资投劳。由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农民投入为主体, 只有把群众真正地发动起来了,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才能真正搞得起来, 要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引导工作, 组织工作组深入村镇农户, 耐心细致地给群众讲清道理, 循循善诱。要让农民真正明白, 兴修水利始终是农民群众根本利益所在, 是改善农村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行为, 也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的重要途径, 只能加强, 不能削弱; 只能前进, 不能滑坡; 只能发展, 不能停滞。要坚决克服那种认为农村劳动积累工取消后农村水利就会滑坡的思想、无所作为的思想。要调整工作思路, 改变工作方式, 通过优惠政策、灵活机制、资金扶持、技术怎么写作、流通怎么写作、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来引导农民自愿兴修水利。最后制定政策, 发展民营水利。通过制定政策, 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 投入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渠道不乱, 用途不变, 各记其功”的原则, 协调使用各种资金, 形成合力。

4、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管

完善管理机别,提高管理水平,要做到工程建设规划合理,施工有质、管理有度,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同时要组建一个完整的质量监督体系,保证工程建设透明,质量过硬。而且要求工程监管施工的准入这样可保证有实力,有经验、有技术的施工单位进行工程建设,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有效杜绝工程建设中的腐败行为。
综上所述, 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农业的命脉,健全的农田水利建设体系和完善的管理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突出的问题是“三农问题”,而农业基础脆弱和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又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制约因素,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着眼全局、着眼长远、着眼发展的战略举措。
参考文献:
尹利海.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11)
赵明华.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及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3]罗兴佐.对当前若干农田水利政策的反思[J].调研世界,2008.

1. .

[4] 朱根.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探索[J]. 江苏水利, 2010,(08) .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