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工程项目管理 >> 管理工程 >西安市“十二五”农田水利建设发展

西安市“十二五”农田水利建设发展

收藏本文 2024-02-13 点赞:29001 浏览:13304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通过分析西安市“十一五”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成绩,对“十二五”农田水利发展的机遇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加快农田水利建设的思路、措施和实施方案,为促进西安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关键词 西安 农田水利 发展

1“十一五”农田水利建设取得的新成就
近年来,西安市农田水利建设蓬勃开展,成就突出。截止2011年底,全市先后兴建各类农田水利工程5万多处,建成万亩以上灌区34个、农灌机井44433眼,累计发展灌溉面积367万亩,其中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19万亩,累计新修基本农田96.8万亩,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抗御灾害能力得到显著增强,粮食生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全市水利工作以民生水利建设为重点,以增强农业抗灾能力为抓手,以农业节水增效为目标,累计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3.19亿元,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活动,多次受到中、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表彰和肯定。
一是水源工程建设蓬勃开展。“十一五”期间,全市投入抗旱水源建设资金约5000万元,共新打配套机井1450眼,修复机井1500眼,建设塘坝、水窖等应急水源工程300余处。
二是抗旱怎么写作力量明显增强。截至目前,全市共发展抗旱怎么写作组织41个,其中国家级3个、县级8个、乡级30个,从业人数近400人,拥有各类抗旱机具2530台套,提水能力达0.52万立方米/小时,日抗旱浇地能力8587亩。
三是节水灌溉技术广泛推广。全市紧紧围绕四大板块、十二条产业带,通过项目带动,多元投入,积极推广喷灌、滴灌、微灌、管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建设节水灌溉示范基地,每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万亩以上,亩均用水定额下降30%,“十一五”期间全市年节水7710万立方米,实现了农业增产增效不增水的目标,灌溉水利用系数不断提高,受到了水利部的高度评价。
四是基本农田建设屡获嘉奖。“十一五”期间,省政府先后在我市召开了2次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始终引领全省,市政府连续5年获得省政府颁发的“水利振兴杯”。

2 “十二五”开展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的新机遇

2011年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的水利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围绕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中、省、市先后召开了不同形式、高规格的水利工作会议,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水利发展机遇的认识上来,以超常规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超乎寻常的努力实现既定目标,及时下发了《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将继续执行《西安市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实施办法》,确保土地出让收益的10%、城市建设维护税的15%足额划入水利建设基金,保障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今后十年全市农田水利年平均投入将比2010年高出一倍,农田水利事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

3 “十二五”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思路

“十二五”我市农田水利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围绕民生水利这条主线,按照现代水利要求,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兼顾,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为确保全市粮食生产安全、建设现代农业而不懈努力!主要建设内容是以中小型灌区、井灌区、旱区及现代农业示范园等六项农田水利建设内容为基础,重点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田水利科技和农田水利组织怎么写作体系建设等多项工作,使农田水利设施及配套更加完善,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性支撑作用更加明显,逐步形成农田水利网络化无缝覆盖。
3.1对涉及长安、户县、周至、临潼、高陵、阎良等区县平原区投资35000万元,修复配套机井4000眼、新打配套机井5000眼,铺设农用低压输水暗管4600公里,铺设农用地埋线1400公里,架设农灌用变压器270台,发展喷灌、滴灌面积5万亩,使全市灌溉机井总数到2015年保持在48000-50000眼。
3.2按照“提高标准、节水增效、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的原则,计划用5-10年时间,集中财力,投资56813.2万元由东向西对全市34个中小型灌区进水恢复改造,使灌区水利用系数达到0.65以上,建成高标准节水型灌区,改造干渠138.50公里,恢复改造支渠536公里,恢复改造斗渠759公里,恢复改造农渠1298公里,并对9165座各级渠系建筑物进行恢复更新改造。
3.3对涉及蓝田、临潼、周至、灞桥、长安、阎良等6个区县的山塬、丘陵旱塬区75万亩无灌溉条件的基本农田投资53957万元实施集雨工程建设,全面解决干旱区农业生产用水问题,建设蓄水设施17500处,其中建设水窖2448处、水池3830处、水柜11221处,新增灌溉面积1

7.63万亩。

3.4着眼全市四大板块、十二条产业带,着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着重通过节水设施建设,完善水利设施配套,不断改善现代农业发展条件,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节水设施建设总体布局和规划:一是“十二五”期间,全市重点建设六大板块农田水利节水项目区:即周户37万亩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区,长户20万亩纯井灌区暗管项目区,渭北泾惠-交口灌区40万亩防渗渠道项目区,沿山中小型灌区渠道节水改造项目区,长安-蓝田塬区深井配套节水项目区,临潼-灞桥塬区集雨窖灌配套节水项目区。二是围绕全市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十二五”期间开展13个农业产业带现代农田水利示范区建设。三是开展农业灌溉节水计量收费。推行灌溉“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在引水灌区配套量水设施,在井灌区推行IC卡计量,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按量计征。四是建立农田水利项目数据管理系统和灌溉数据信息采集系统,建成配套功能完善的现代农田水利项目数据管理办公系统,实现项目数据化管理。积极开展现代农田节水灌溉制度、效益调查总结,实施土壤墒情监测预警管理系统。
3.5投资31103万元,计划分10年对沿渭河一、二级阶地和秦岭北麓洪积扇阶地上92.22万亩低洼易涝农田实施农田排水工程建设,彻底解决农田排水不畅的问题,新增排涝面积6

4.72万亩,改造提高27.50万亩。

3.6以临潼、蓝田、长安、户县、周至所在的秦岭北麓骊山丘陵沟壑区和秦岭南、西南塬区为主战场,持续开展新修基本农田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坚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与水利措施相配套,山、水、田、园,林、草、路、村统一规划,改善水土流失区群众的生活和生产条件,加强水源涵养林生态系统建设和保护,保障全市每年新修、改造提高基本农田保持在8万亩以上,“十二五”期间完成新修、改造提高基本农田不少于40万亩,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0平方公里。
4奋力开创农田水利建设的新局面
实践证明,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途径,是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制胜法宝。因此,正确认识开展农田水利建设与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关系,抢抓机遇、群策群力,全面形成“依托规划、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共建”的良性发展机制,将有助于开创全市农田水利建设的新局面。
4.1深入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是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性、超前性工作。二十世纪以来,党、国务院把“三农”问题始终摆在全党工作的首位,连续七年的一号文件都要求真正解决好“三农”问题,“三

源于:大专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农”问题的解决都必然依赖于高标准的水利基础设施作为保证。只有坚持不懈地开展农田水利建设,不断提高农田的质量标准,提高基本农田的灌排设施水平,才能有效地推动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潜力,提高产出率。
4.2市情决定了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目前,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水土流失仍然是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问题。要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就必须树立长期作战思想,切实贯彻温家宝总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经常性工作”指示精神,下大力气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工作。
4.3组织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有利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符合农村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是一项赢人心、得民意的德政工程。因此,充分认识农田水利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地位,进一步认识农田水利对粮食生产安全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增强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对于今后实施好农田水利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