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国民经济核算 >革新能力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实践集

革新能力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实践集

收藏本文 2023-12-17 点赞:4045 浏览:1075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给我们的教育指出了明确的方向:那就是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把它作为中学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从课题引入、问题设计和解题方法研究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创新能力;中学数学教学;数学解题
对数学的创新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想,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索、研究和解决。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在当前的数学教育改革中,变“传统教育”为“创新教育”,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

一、为什么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

且先看几个现状:幼儿园的孩子对任何事都十分好奇,有那么多千奇百怪的问题,然而从小学到初中,特别到了高中,学生提问的兴趣渐渐地没有了,勇气也没有了。教师把解题方法程序化。如某教师教给学生一套解题方法如下:第一步建系设点;第二步找出点所满足的运动规律;第三步规律方程化;第四步化简;最后一步证明(一般情况下这一步可以省略)。这就是求曲线方程一般方法的基本步骤,教师要求学生遇到此类问题只需像套公式一样套用这个步骤就行了,根本不给学生自己思考、自我消化的时间和空间,所以,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只要遇到此类稍微灵活的题目就束手无策、一筹莫展。
分析原因:以上情况的出现,原因是诸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源,中国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缺陷,如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现象很严重。老师是绝对的权威,对教学方法不加选择,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把知识教给学生就行,要求学生解决问题只要依葫芦画瓢就行了,这极大地遏止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遏止了新生事物的诞生。

二、怎样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设境、提问、探究”三步教学法

(1)创设情境——个好的数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数学问题来自现实生活,也来自数学本身。教师根据所教内容结合现实设计生动有趣的提问,把学生引入新的有趣的情境中,使学生认识到数学贴近生活,数学有实际用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和兴趣,进而又让学生动用所学数学知识主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2)提问、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学生由于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学习时往往提不出问题或问题质量不高。因此,教师可采用“设陷”“反问”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论。图文并茂的数学情境能使学生探索的油然而

摘自:硕士论文格式www.udooo.com

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寻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法,创造的灵感和顿悟很可能由此产生。

2.借助非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我们不少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逻辑思维的培养,却忽视了非逻辑思维的训练,以致造成学生的创新思维缺乏、创新能力薄弱。事实上非逻辑思维集中地反映了创造力,而逻辑思维仅属于一般的智能结构。一个完整的创新过程是以逻辑思维作为基础,通过非逻辑思维实现跳跃,再运用逻辑思维加以完成的。因此从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角度看,非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非逻辑思维一般表现在潜意识、直觉、灵感、想象和形象思维等方面。
(1)启迪猜想,形成创新理念
如何启迪学生的心智,突破框架,训练其形象思维,发挥其科学的能动的想象力去猜想未知、猜想奥妙无穷的未来,形成创新理念,这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几年来,高考数学题也出现了猜想题,这是一个发展方向,也是教育的方向。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去设置一些可供学生猜想、想象的空间。
(2)培养直觉思维能力,促进创新
直觉是在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已有的知识,能直接观察出问题的本质结构,要有意识地刺激学生的直觉,引起学生的直觉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找出奇巧解法,从而迅速、简捷地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精思、巧思、捷思的良好习惯。

3.在数学解题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1)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是培养思维灵活性,克服思维定势的“负迁移”作用,突破旧有思想框架,产生新思想,发现新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客观世界中存在着许多差异现象,而相反现象则是其中最典型的一种。在中学数学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可逆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引导学生去分析数学中的可逆因素,认识这些因素间的可逆联系,可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提高其应用知识的灵活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题多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先给出定理或公式再证明或举例说明,这种演绎法教学只重视收敛思维的培养,而忽视了发散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意识。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沿各种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思考,从各个不同方面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一种有效途径,如果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对于发展思维的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一题多解,并不是教师把多种解法演示给学生看,而是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敢想、敢做、认真、自信和求实的素质。
(3)设计开放型命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开放题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的,其特征是题目的条件不充分,或没有确定的结论。也正因为如此,开放题的解题策略往往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放题有其特定功能。数学开放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真正学会“数学地思维”。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更是学生探索和创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结束语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它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开展创新教育,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是中学数学教学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新观念,为培养创新型人才作贡献。
参考文献:
张奠宙.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J].数学教学,1998(2).
束仁武.例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学数学月刊,2000(4).
[3]蒲勋华.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8).
[4]夏国良.开启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J].中学数学月刊,1999(10).
[5]王坤.鼓励学生自己提问题[J].学科教学,1998(7).
[6]g·波利亚.怎样解题[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7]刘卫平.创新思维[M].浙江人民出版社.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