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交通工程 >> 高速公路 >谈列车横风作用下高速列车气动特性与运转安全性结论

谈列车横风作用下高速列车气动特性与运转安全性结论

收藏本文 2024-04-04 点赞:13028 浏览:4980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速列车具有十分复杂的三维几何外形和大长细比,在高速运转时形成复杂的、强非线性的三维粘性绕流流动。与在无风环境中相比,列车遇到横风时,其绕流流场和气动特性将发生剧烈变化,轮轨动力学性能亦随之转变,使列车的运转安全受到影响。目前,国内外针对高速列车横风效应和气动安全性的探讨己取得诸多成果,但在复杂场景建模、横风气动力浅析、横风效应的非定常性质,以及横风气动特性对列车运转安全的影响等方面的探讨还需进一步深入。本论文通过论述浅析、模型实验、流动数值模拟和多体动力学仿真相结合的策略,以CRH型高速列车原型为探讨对象,对列车的横风气动特性和相应的车辆轨道动力学不足进行了数值模拟与仿真浅析,探讨了横风作用下的列车运转安全制约不足。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1、探讨了单列高速列车在明线横风环境中运转的气动特性。结果表明:利用均匀风和大气底层边界速度型两种风场计算的列车气动作用力相差20%-60%,差值大小与平地、路堤和桥梁等路面条件以及车辆位置相关,利用均匀风评估列车的横风安全性将与实际情况有着较大偏差。横风风速和风向角以及车速对列车气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可用三次多项式函数来描述,且对头车气动特性的影响最显著。气动阻力系数与车速、风速和风向角之间的联系可用无量纲量综合公式描述;对于编组车辆数量不同的列车,头车气动性能基本相同,三节车辆编组列车的气动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适用于三节以上车辆编组列车的气动安全性评估。受电弓装置和转向架的气动荷载占各节车辆气动力的份额可达10-20%,不宜忽略。2、采取分离涡模拟法模拟了恒定风场中高速列车绕流的非定常流动,在时域和频域内浅析了车辆和转向架气动特性的瞬态性质。结果表明:在恒定来流中,列车的背风侧和尾车的尾迹区有着着强度不同、空间几何尺度各异并随时间随机变化和脉动的分离涡;各节车辆的非定常气动荷载的时均值与按整场定常流动计算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但瞬态荷载峰值却比时均值高出较多;振幅频谱和功率谱密度的最大峰值所对应的频率不尽相同,但都集中在0-4Hz内,处于某些列车部件的固有频率范围内。头车的横向力和倾覆力矩的分布频率范围较大,与车体自身频率耦合的范围较宽,横风气动安全性较差。各个转向架气动荷载的功率谱密度的最大峰值所对应的频率也不相同,但都集中在0.5-3.5Hz内。3、采取移动网格原理对列车交会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浅析了高速列车在明线交会的气动特性、横风对交会气动特性的影响,以及列车几何模型的简化对交会压力波和气动特性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探讨表明:列车-轨道模型的简化策略和简化程度对列车交会压力波和气动力特性曲线的影响程度与车辆的位置和有无横风等条件有关,车体的离地高度、转向架等对计算结果均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列车在无风环境中交会时,速度越大,峰值越高、波幅越大。波幅与交会侧间距和列车边界层厚度以及离地高度有关,交会侧间距的影响作用更大,间距越小,波幅越大。Steinheur给出的波幅计算经验公式仅考虑了以车肩开始的列车边界层,本论文则还考虑头车流线体曲面边界层的影响,提出了一组新的压力幅计算公式。列车在横风中交会时,其压力波和气动力的特性曲线与无风环境中的相似,压力幅比无横风时的大,并随交会距离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各节车辆的气动力及其波动幅值均随交会速度的增大而增大。横风使压力幅、各节车辆的气动力和力矩的峰值和波幅均增大。4、通过多体动力学仿真探讨了横风风速和车速对高速列车轮轨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横风和车速对头车的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的影响最大,头车的脱轨系数和减载率在三节车中最大;头车背风侧的脱轨系数最大值和头车迎风侧的减载率最大值均随着风速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同时,动力学性能参数随编组车辆数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对于CRH型高速列车,若采取京津线轨道谱,以脱轨系数作为安全性评价标准即可;若采取德国轨道谱,则还需要补充轮重减载率作为安全判据。此外,本论文实现了加载随机气动荷载进行动力学仿真。5、探讨了横风作用下的高速列车安全制约策略。基于空气动力学和轮轨动力学浅析了列车在不同横风风速作用下的运转速度安全域即列车限速运转不足,给出了相应风速下的列车速度阂值;设计了一种双层腔室结构的新型透风式挡风装置,对其挡风作用和自身抗风性能进行了模拟浅析,发现其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同时,提出了利用抽吸气法制约边界层分离以减小列车的横风气动荷载的横风主动制约新策略,并浅析和论证了其作用原理和效果,为提升列车的横风安全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策略。关键词:高速列车论文横风论文气动特性论文列车交会论文数值模拟与仿真论文车辆轨道动力学特性论文临界速度论文运转安全性论文

    致谢5-6

    中文摘要6-8

    ABSTRACT8-15

    1 绪论15-35

    1.1 课题探讨背景和作用15-19

    1.1.1 课题来源15

    1.1.2 探讨背景15-18

    1.1.3 探讨作用18-19

    1.2 高速列车横风空气动力学特性与横风安全性探讨进展19-33

    1.2.1 高速列车在横风作用下的气动特性和气动安全性19-26

    1.2.2 高速列车在横风作用下的车辆-轨道动力学性能26-31

    1.2.3 横风作用下高速列车的运转安全制约策略31-33

    1.3 本论文的主要探讨工作33-35

    1.3.1 探讨目的33

    1.3.2 探讨内容33-35

    2 横风作用下高速列车气动特性的探讨策略35-61

    2.1 横风作用下高速列车绕流的基本特点35-38

    2.1.1 绕流流动的一般特点35-36

    2.1.2 无横风作用的列车纵向绕流流动36-37

    2.1.3 横风作用下的列车绕流流动37-38

    2.2 横风作用下高速列车的气动特性38-41

    2.2.1 列车表面空气压力与压力系数38-39

    2.2.2 横风作用下的列车气动作用力及作用力系数39-40

    2.2.3 横风作用下的列车气动力矩及气动力矩系数40-41

    2.3 横风作用下高速列车气动特性的数值模拟41-53

    2.3.1 横风作用下高速列车外部绕流的制约方程42-43

    2.3.2 高速列车外部绕流的湍流数值模拟策略43-49

    2.3.3 高速列车外部绕流数值模拟的建模与场景设定49-53

    2.4 横风作用下高速列车的风洞模型试验53-58

    2.4.1 低速风洞的类型和主要部件的功能53-54

    2.4.2 高速列车风洞模型试验原理和策略54-56

    2.4.3 列车风洞试验技术和CRH高速列车模型56-58

    2.5 气动性能数值模拟和风洞试验结果的比较浅析58-60

    2.6 本章小结60-61

    3 单列高速列车在明线横风环境中运转的气动特性浅析61-101

    3.1 横风风场特点对高速列车气动特性的影响61-69

    3.1.1 均匀风和大气底层边界速度型风场62-63

    3.1.2 列车在两种风场中的横风效应计算模型63-64

    3.1.3 列车在两种风场中的气动特性比较浅析64-69

    3.2 高速列车在不同横风风速作用下的气动特性69-85

    3.2.1 横风作用下的流场结构和压力分布规律71-77

    3.2.2 横风风速对列车气动特性的影响77-79

    3.2.3 横风风向角对列车气动特性的影响79-80

    3.2.4 不同车速的列车横风气动特性80-83

    3.2.5 阻力系数与车速、风速、风向角的综合联系83-85

    3.3 不同长度(编组)的高速列车横风气动特性浅析85-91

    3.3.1 不同编组时列车全车气动特性的比较85-88

    3.3.2 不同编组时各车辆气动特性的比较88-91

    3.4 高速列车在横风作用下的气动力构成及分布规律91-97

    3.4.1 气动力的构成91-94

    3.4.2 气动力的分布94-97

    3.5 本章小结97-101

    4 恒定风场作用下高速列车非定常气动特性的浅析101-135

    4.1 非定常流动的分离涡模拟策略101-107

    4.1.1 大满模拟策略101-106

    4.1.2 大滴模拟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106-107

    4.2 非定常流动大滴模拟的适用性验证107-109

    4.2.1 方柱非定常流动的瞬态模拟107-109

    4.3 非定常流动的分离满模拟策略109-110

    4.3.1 分离滴模拟法的基本思想109-110

    4.3.2瑞流模型方程110

    4.3.3分离满模拟策略110

    4.4 高速列车在恒定横风作用下的瞬态气动特性110-133

    4.4.1 列车外流场的非定常性质111-117

    4.4.2 列车气动荷载的时域及频域特性117-125

    4.4.3 转向架气动荷载的时域及频域特性125-133

    4.5 本章小结133-135

    5 高速列车在明线交会的气动特性浅析135-183

    5.1 高速列车交会的计算模型与计算策略135-142

    5.1.1 相对运动边界的滑移网格处理策略135-137

    5.1.2 列车交会计算域网格与计算策略137-138

    5.1.3 列车交会场景与压力监测138-141

    5.1.4 列车交会的压力波基本特性141-142

    5.2 列车-轨道模型对列车交会特性的影响142-153

    5.2.1 不同模型交会的压力波特性比较143-149

    5.2.2 不同模型交会的气动力比较149-153

    5.3 横风对列车交会压力波的影响153-170

    5.3.1 等速交会的压力波特性153-163

    5.3.2 等速交会的压力幅计算163-170

    5.4 横风对列车交会气动力特性的影响170-181

    5.4.1 列车交会的气动力特性浅析170-180

    5.4.2 交会前气动作用力与定常气动力的比较180-181

    5.5 本章小结181-183

    6 高速列车的轮轨动力学性能浅析183-213

    6.1 列车轮轨动力学性能指标浅析183-189

    6.1.1 性能指标的定义及分类183-189

    6.1.2 运转稳定性判定指标的临界值189

    6.2 横风作用下的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模型189-194

    6.2.1 车辆-轨道动力学性能的数值仿真策略190-191

    6.2.2 CRH型列车的系统模型结构及横风荷载191-194

    6.2.3 轮对和转向架的动力学模型194

    6.3 计算模型中非线性因素的处理194-196

    6.3.1 非线性轮轨接触几何联系195

    6.3.2 空气弹簧特性195-196

    6.3.3 油压减振器与横向止挡的非线性特性196

    6.4 轮轨接触和线路的仿真模型的确定196-199

    6.4.1 轮轨接触仿真模型196-197

    6.4.2 线路仿真模型197-199

    6.5 横风对车辆-轨道动力学性能的影响199-209

    6.5.1 横风对脱轨系数的影响199-203

    6.5.2 横风对轮重减载率的影响203-207

    6.5.3 横风对轮轴横向力和垂向力的影响207-209

    6.6 列车长度(编组)对车辆-轨道动力学性能的影响209-210

    6.7 加载随机气动荷载的动力学仿真210-212

    6.8 本章小结212-213

    7 横风作用下的高速列车安全制约策略213-249

    7.1 不同横风风速作用下高速列车的速度限值浅析213-221

    7.1.1 确定横风作用下列车安全运转速度的策略213-215

    7.1.2 横风作用下的列车运转速度限值浅析215-217

    7.1.3 横风作用下的列车运转速度安全域217-221

    7.2 挡风装置探讨221-233

    7.2.1 挡风装置探讨近况221-222

    7.2.2 层腔室结构挡风装置的计算模型222-225

    7.2.3 双层腔室结构挡风装置的挡风作用浅析225-232

    7.2.4 层腔室结构挡风装置的抗风性能浅析232-233

    7.3 横风主动制约探讨233-246

    7.3.1 抽吸减载案例设计234-240

    7.3.2 抽吸减载条缝的优化240-242

    7.3.3 条缝几何定位及抽吸减载的效果浅析242-246

    7.4 本章小结246-249

    8 结论与展望249-253

    8.1 主要探讨结论249-251

    8.2 进一步探讨与展望251-25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