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会计 >> 工业会计 >成本会计谈方案教学法在成本会计中运用学术

成本会计谈方案教学法在成本会计中运用学术

收藏本文 2024-03-25 点赞:12117 浏览:4773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是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成本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及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把案例教学法广泛应用于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成本会计教学为例,探讨和分析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及其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应用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成本会计 生产工时比例法 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集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为一体的教学形式。案例教学把现实中的典型案例带入课堂, 在教师引导和学生研讨的基础上, 对问题展开全面认识和多维分析。

二、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一)变枯燥乏味为生动活泼

传统的教学只告诉学生怎么去做,且非常乏味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但案例教学是要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把枯燥单调的理论讲授变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公开讨论,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

(二)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

管理的本身是重实践重效益的,现在的管理者都知道知识不等于能力。案例教学法将传统的以教师和教材为主、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 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的开放式教学方式。

(三)重视双向交流

将各种典型案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更好地达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互相交流, 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环节

从教学的过程来看,一个课堂教学大致由三个环节构成,即课堂导入、课堂推进和课堂总结。这三个环节中,课堂推进是主体部分,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但课堂导入与课堂总结的作用也是不容低估的。案例教学在教学的这三个环节中都可以实施。

(一)课堂导入(介绍案例并导入知识点)

学生的学习以书本为主,而书本知识对学生来说一般比较抽象和概括,因此,从生产生活中选取一些生动形象的实例进行引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深奥的道理通俗化,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这种方法各科教学都可以采用。

(二)课堂推进(举案例讲解知识点)

在这个环节,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也可以举案例进行。但要注意所选案例要紧扣教学内容,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讨论解答案例,总结知识点)

在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总结,也可以教师自己总结,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

四、案例教学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下面以制造费用的核算为例介绍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环节。

(一)介绍案例

大阳羽绒制品厂全年度制造费用计划数为52 000元,全年计划生产羽绒服、羽绒被两种产品的定额总工时为40 000小时。5月份该车间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为:羽绒服3 000小时,羽绒被4 000小时;该月实际制造费用为9 300元。
(1)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分配制造费用?
(2)具体怎样分配?
(3)检测定车间年终累计全年制造费用实际发生额为51 000元,羽绒服已分配20 800元,羽绒被已分配31 200元,这时又怎么处理?
(4)这种方法有什么优缺点?

(二)导入知识点

(1)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有哪些?(生产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2)每种方法如何分配制造费用?
(3)怎样选择分配方法?

五、举案例讲解知识点

下面以“生产工时比例法”为例加以介绍。

(一)介绍案例

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2008年3月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共发生制造费用120 000元。生产工人的实际生产工时共计50 000小时,其中甲产品实际耗用20 000小时,乙产品实际耗用12 000小时,丙产品实际耗用18 000小时。
分析:如何按生产工时比例法分配制造费用?这种方法的优缺点有哪些?

(二)讲解知识点

1、生产工时比例法的概念

产工人工时比例法是以各种产品所消耗的生产工人实际(或定额)工时数作为分配标准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

2、计算公式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种产品实际(或定额)生产工时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 该种产品实际(或定额)生产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三)解答案例

制造费用分配率=120000÷(20000+12000+18000)=

2.4(元/工时)

甲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20000×

2.4=48000(元)

乙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12000×

2.4=28800(元)

丙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18000×

2.4=43200(元)

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48 000
——乙产品28 800
——丙产品43 200
贷:制造费用—— 一车间 120 000
优缺点:采用这种方法分配制造费用,将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与产品负担的费用水平联系起来,分配结果比较合理。但日常应做好生产工时的记录工时,增加了日常的工作量,如果企业定额基础比较好,定额工时制订比较准确的话,也可以定额工时代替实际生产工时作为分配标准。

摘自:毕业论文提纲www.udooo.com

六、课堂总结(讨论解答案例,总结知识点)

(1)按年度计划分配率法分配
(2)分配计算过程如下
制造费用年度计划分配率==

1.3(元/小时)

5月份:羽绒服应负担的制造费用=3 000×

1.3=3 900(元)

羽绒被应负担的制造费用=4 000×

1.3=5200(元)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羽绒服3 900
——羽绒被5 200
贷:制造费用6100
上例中,五月份该车间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为9 300元,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为9 100元,两者之间形成的差异200元,在年度内不做调整,这就使“制造费用”账户可能有月末余额,而且既可能有借方余额,又可能有贷方余额。在年终时将全年制造费用的实际发生额与计划分配额的差额按已分配数的比例调整,计入十二月份各种产品的成本。
(3)年末时调整差异如下
分配比例的计算如下:
羽绒服的分配比例=20800÷52000=40%
羽绒被的分配比例=31200÷52000=60%
羽绒服应补加:(51000-52 000)×40%=-400(元)
羽绒被应补加:(51000-52 000)×60%=-600(元)
全年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小于计划累计分配额,故应将其差额1 000元(52 000-51 000)减少各种产品成本。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羽绒服400
——羽绒被600
贷:制造费用 1 000
经过年末调整,制造费用账户年末无余额。
采用这种分配方法,简化了制造费用的日常分配核算工作,比较适合季节性生产的企业。不过,采用该方法的企业,必须有较高的计划定额管理水平,否则年度制造费用的计划数与实际发生数脱离太大,影响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七、案例教学法在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建立教学案例库。实施案例教学,要运用大量的教学案例,在实施案例教学法之前, 要做充分的准备, 挑选以会计实践为基础的会计案例, 以及近年来财会问题的热点建立教学案例库。教师可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
第二,在案例教学中要结合现代多媒体等多种辅助教学手段, 把文字、声音和图像相结合,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第三,将传统的手工会计做账和现代会计电算化两类案例与会计模拟实务结合起来,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靳玉乐.案例教学原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林元龙.案例教学的几个误区[J].现代教育科学,2007,(10)
[4]宋建琦.成本会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摘自:学年论文格式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