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工业设计 >试述车架摩托车车架振动和结构改善

试述车架摩托车车架振动和结构改善

收藏本文 2024-03-06 点赞:6121 浏览:2029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目前国外发达的国家CAE浅析技术广泛运用汽车,摩托车产品的开发设计历程中,已经进入了比较成熟与改善的阶段,而汽车的发动机、底盘、车身、整车等方面,都大量运用有限元技术进行结构、动态,平顺性、操纵性等方面的仿真浅析。我国摩托车行业中也较早运用有限元浅析技术,自主开发水平也较高,现在本田、铃木、雅马哈等国际大型企业新开发的摩托车主要部件经过了有限元浅析。无论是新产品的性能、开发速度还是开发成本都有很大的优势。而我国摩托车企业的产品设计大多采取传统开发程序。本论文是通过与某公司合作,通过的建模与仿真浅析、实验等对某型号摩托的振动比较厉害进行探讨,最后提出改良的案例。在整个历程中我们探讨团队一年里完成了以原车车架CAE建模与仿真浅析,原车振动浅析实验、原车模态浅析实验、后得出某摩托车车架改善案例并运用到实际等一系列的工作。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原车振动浅析实验得出,在静置及路试工况下,通过振动实验测试和浅析,比较了某摩托车与五羊本田威领150两款型号摩托车的振动水平,前者在左右脚踏、左右把手及发动机前安装支耳出现较大幅值,是后续改善案例需重点考虑的部位(2)原车车架CAE建模与仿真浅析。通过车架数字化模型的建立,车架仿真浅析模型建立,最后得出仿真的结果与改善的措施(3)原车模态浅析实验实验模态浅析就是采取对探讨结构人为的激振,利用激振力的信息和它的响应信息进行结构的动力参数识别。由实验模态前六阶固有频率及振型浅析得到,某型号摩托车车架整体结构刚性不足,一阶弯曲振型体现在转向管柱上下俯仰,车架主梁弯曲幅度较大,二阶振型中下支撑管及斜管扭摆、弯曲显著,高阶振型上支撑管扭摆及弯曲显著。(4)该某摩托车车架改善案例的设计与实施,通过案例一的设计与实施。实验后改善后设计案例的优化,取得很好的减振效果,最后达到厂家的需求,并形成了几份实施案例,厂家实施的经济效果良好。关键词:摩托车论文振动浅析论文车架CAE建模与仿真浅析论文车架改善案例论文

    摘要5-6

    Abstract6-9

    第一章 绪论9-18

    1.1 选题背景9-11

    1.1.1 课题的来源9

    1.1.2 本课题探讨的目的作用9-11

    1.2 国内外探讨近况11-13

    1.3 本课题探讨的主要内容与策略13-17

    1.3.1 结构振动浅析的主要策略13-16

    1.3.1.1 有限元法13-14

    1.3.1.2. 实验模态浅析法14-16

    1.3.2 .技术路线16-17

    1.4 本章小节17-18

    第二章 原车车架结构振动浅析实验18-28

    2.1 实验目的18

    2.2 实验仪器18-19

    2.3 实验对象19

    2.4 实验测量和浅析系统19

    2.5 实验案例的确定19-20

    2.5.1 测点位置19-20

    2.5.2 测试工况20

    2.5.3 样本记录长度及采样浅析频率20

    2.6 实验记录20-21

    2.7 实验结果21-27

    2.8 本章小结27-28

    第三章 原车车架 CAE 建模与仿真浅析28-40

    3.1 车架数字化模型的建立28-31

    3.1.1 ATOS 流动式光学扫描仪的点云扫描28-30

    3.1.2 车架所缺零件数字化模型的建立30-31

    3.2 车架仿真浅析模型建立31-40

    3.2.1 模型导入31-33

    3.2.2 网格划分33-34

    3.2.3 CAE 模型联接34-35

    3.2.4 材料和输出设置35-36

    3.2.5 车架仿真结果36-38

    3.2.6 本章小结38-40

    第四章 原车模态浅析实验40-50

    4.1 实验基本情况介绍41

    4.2 实验测量和浅析系统41-42

    4.3 实验案例的确定42-45

    4.3.1 实验策略42-44

    4.3.2 实验测点布置44-45

    4.4 实验数据处理及实验模态浅析45-48

    4.5 本章小结48-50

    第五章 摩托车车架的结构改善案例50-63

    5.1 某摩托与五羊本田车架比较浅析50-52

    5.2 某摩托车架的改善案例52-62

    5.2.1 实施改善案例一53-59

    5.2.2 实施改善案例二59-62

    5.3 本章小结62-63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3-65

    6.1 本课题的总结63-64

    6.2 本课题的展望64-65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