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工业设计 >阐述湖北湖北民歌舞台服饰革新设计

阐述湖北湖北民歌舞台服饰革新设计

收藏本文 2024-01-15 点赞:21616 浏览:9647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在政府“继承民间优秀文化遗产”口号的倡导下,各地、各民族的民间歌手陆续走出山寨乡村,登上现代舞台,以而使民间歌曲“舞台化”“视频化”实践呈现出更为繁复的文化景观。湖北民歌作为民族音乐的一部分进展到今天,在舞台化的大条件下也面对着继承和发扬变革的不足,民族的精神要如何更好的传承,如何革新,让我们的国之瑰宝更加完美的传给后人,让我们的民族音乐更具有时代精神,舞台表演服装作为民歌的包装形式,作为绿叶,应继承传统文明的精髓并发扬光大,也要与时俱进,不失时代特点、民族特点和个性魅力。在《中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全国文联庆祝建国60周年》等晚会的合作中,通过大量实践,探讨湖北民歌舞台服饰的设计要点和规律,再以论述浅析出发,再通过实践检验,不断改善。本论文浅析了近来舞台服饰出现的很多革新闪光点,探讨并借鉴一切世界优秀服装设计的艺术策略,总结出在设计湖北民歌服饰时应以地域特点作为依托,突破湖北特点服饰的基本形制进行再创造,把握湖北民歌中的山水相融的风情,“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将艺术与科技有效融合,将传统与时尚结合,不拘泥于细节的传统型,更多地强调了精神的传达,使作品既富于革新精神。最后通过为湖北著名民歌组合水仙子组合演唱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设计表演服装实践验证了总结的设计策略是可行的。本实践不仅丰富了民歌服饰领域的探讨,而且在当今民族风盛行的服装界,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挖掘湖北民歌服饰设计的精髓,发扬光大,有助于湖北形象的塑造和文化的传播,具有一定的运用价值和论述探讨价值。关键词:湖北民歌论文舞台服饰论文意象传达论文时尚要素论文

    摘要4-5

    ABSTRACT5-8

    1 绪论8-10

    1.1 课题探讨背景及探讨作用8

    1.2 国内外探讨近况述评8-9

    1.3 探讨策略和探讨思路9

    1.4 学位论文的主要革新点9-10

    2 湖北民歌简述10-14

    2.1 民歌的定义10

    2.2 湖北民歌的进展历程10-11

    2.3 湖北民歌的风格特点11-14

    2.3.1 湖北民歌的水味风韵12

    2.3.2 湖北民歌的民族风情12-14

    3 湖北服饰特点14-19

    3.1 荆楚文化服饰特点14-15

    3.2 少数民族服饰特点15-17

    3.2.1 土家族16

    3.2.2 苗族16-17

    3.3 民间地域服饰特点17-19

    4 舞台服饰19-27

    4.1 舞台服饰的设计原则19-20

    4.2 舞台服饰的审美特点20-22

    4.2.1 舞台服饰的造型特点20-21

    4.2.2 舞台服饰的材料特点21-22

    4.2.3 舞台服饰的色彩特点22

    4.3 舞台服饰的设计步骤22-24

    4.3.1 设计准备工作22-23

    4.3.2 设计操作历程23-24

    4.3.3 信息反馈收集24

    4.4 舞台服饰设计的近况浅析24-27

    4.4.1 服装与配饰缺少地域特点24-25

    4.4.2 造型与材质缺少舞台效果25

    4.4.3 服装和歌曲缺乏统一性25

    4.4.4 造型和细节缺乏变化性25-26

    4.4.5 款式与形体缺乏修饰性26-27

    5 湖北民歌舞台服饰的革新设计27-37

    5.1 湖北民歌舞台服饰革新设计的意象体现27-30

    5.1.1 款式去形存意27-28

    5.1.2 图案变形解构28-30

    5.1.3 特点工艺采取30

    5.2 湖北民歌舞台服饰革新设计的主题凸显30-32

    5.2.1 色彩切合歌曲感情31

    5.2.2 款式遵以歌曲内容31-32

    5.2.3 材质体现歌曲风格32

    5.3 湖北民歌舞台服饰革新设计与时尚融合32-37

    5.3.1 时尚造型的结合32-34

    5.3.2 装饰形式的更新34-35

    5.3.3 新型材质的采取35-37

    6 湖北民歌舞台服饰革新设计实践案例37-44

    6.1 主观要求的满足37-38

    6.2 歌曲主题的呼应38-40

    6.3 湖北意象的表达40-41

    6.4 时尚元素的借鉴41-42

    6.5 各方信息的反馈42-43

    6.6 实践案例总结43-44

    7 结论44-45

    致谢45-46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