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主任德育 >> 高中班主任德育 >谈谈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生

谈谈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生

收藏本文 2024-02-16 点赞:4069 浏览:1020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21世纪的语文教育,应该是关注人的未来发展的教育,应该为受教育者能够度过幸福的一生奠定必备的语言文化基础。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语文教育改革已取得了十分瞩目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中一块重要的领地,本应受到整体教育改革的启示,而目前最为活跃的“研究性学习”就为改变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会学生会学语文,学好语文提供了良好契机。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以获得大量的知识与技能为目的,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在一个“学习化”社会里如何学会学习,如何学会生存,如何以此种方式成为一个真正有学习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又有着科学的思维方法与精神的人。从这一点上来讲,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完全有必要和可能。

1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式

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有相当的灵活性。目前,上海的中小学一般把它作为学习方式在专门的研究型课程里全面展开。多半是在活动课程的课时总量内,根据实际条件和各自的特长,设计各自的内容,实施形式,课时安排和评价方式。总的来说有以下三种类型:
1.1 课题研究活动各校的名称有所不同,如小课题研究,开放性问题解决,开放性主题研究活动,研究性专题作业,专题研讨会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经历选题——分组及收集资料——制定研究方案,提交开题报告——实施研究——提交结题报告,展示交流等阶段。对各课题实施研究,每课题所需时间由课题组专业教师据课题内容、特点而定,一般为一学年。
1.2 综合课程编制,开设若干模块组成的跨学科综合课程。在每一课程模块中,既有跨学科的知识传授,又有与之相配套的研究课题或各种形式的开放性、研究性作业。较有代表性的是上海市市西中学的“高中综合活动课”,该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板块:思维科学(4课时),创造学初步(3课时),信息论初步(2课时),人文和科技知识(4课时),科研方法初步(2课时),同时要求学生用4课时的时间确立自己的研究课题,并用10周左右时间完成自己的课题研究。该校跨学科课程的内容以及按内容划分的属性结构如下:课程开设时间为一学年(高一年级)。课题研究在检测期和第二学期进行。
1.3 在分科课程中穿插设置综合性的专题。这种做法有利于在必修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调和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矛盾。比如上海市实验学校的“文科交汇”系列,将综合性、社会性较强的主题穿插在政治课等学科中进行学习和讨论,效果较好。这种类型为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借鉴。

2 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事项

2.1 以“研究性学习”全面渗透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真正有效率的语文课首先要求语文教师必须真正吃透学生,吃透教材,在准确把握教材特点及学生动机水平,兴趣水平,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做大胆取舍与处理。
坚持在基本教材内容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问题意识与研究意识,改变教师大包大揽的局面。在基本教材的教学中,我着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问题意识与研究意识。大致说来主要采用了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确立单元学习小组,确定每篇课文的问题设计者。学期初由学生自由结合(兼顾男女生比例)产生各单元学习小组。对各学习单元的选择,在学生自主选择基础上注意全局的平衡,避免过于集中。组内产生每篇课文的问题设计者,一般2人一篇课文。在此基础上向学生讲明此种做法的目的与意义,说明对“问题”的要求。此“问题”指学生在课文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疑点、难点或有争议之处,此“问题”的解决与否直接关涉着整篇课文的理解,同时该“问题”也可以是设计者本人对课文的“批判性意见”。然后按教学进度依次展开,上一单元开课时下一单元学习小组必须将具体的问题设计与负责人名单一并交与教师。
第二,确立单元学习总目标,围绕目标全面预习。在每单元开课前,单元学习组长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确立好该单元学习目标,并在单元学习初向全班同学讲明该单元学习的主要目的,主要方法以及该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早读课或其他课余时间对该单元全部课文进行阅读思考,要求记下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难。
第三,问题设计者宣读问题并组织学生围绕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在每篇课文开课前,由本课文问题设计者(该问题已在了解学生预习疑难基础上做过调整)向全班同学讲明问题以及产生的过程,自己的主要疑难,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共同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讨论解答。此过程中教师要尤其注意学生间的相互启发,注意对学生讨论内容深度、方向性上的调整。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找出一位同学(非该单位学习小组)全面陈述对该问题的分析过程与结论。老师对全班同学的讨论做出评价,并指出不足,提出完善措施,比如课后需查阅的参考书等。老师的评价以肯定学生思维品质的灵活性,深刻性,全面性,批判性为主,鼓励学生有独到见解,同时在学生最终陈述时要注意其对思维过程的陈述,以便在思维方法与角度上对全班同学有所启示。
第四,在全面讨论主干问题的基础上解决少数遗留问题。尤其是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鼓励他们主动提出自己尚未解

摘自: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决的问题,由学生帮他解决。
第五,目标检测。在完成以上任务之后出示反映课文教学目标的相应题目,检验目标达成效果。要求题目既涉及基础知识又有关阅读迁移水平。
第六,写出关于课文的读书笔记或学习心得,选出优胜者在班内交流。对读书笔记内容的要求比较宽泛,但要求写自己认识最深、体会最深的一点两点,字数不作限制。由教师批阅后选出优秀者在班内宣读讲评,以此激励学生的探究热情。
2.2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紧密相关。因此,教师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块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发展他的探究意识,要着力营造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破除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的束缚,让学生有发问的“安全感”,敢于向权威、书本和教师的观点挑战,同时还应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以“置疑”开路,在无疑处生疑,养成学生多思善问的好习惯,从而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更好地养成研究性学习的好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