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主任德育 >> 高中班主任德育 >试议草根“草根老师”教数学点滴对策

试议草根“草根老师”教数学点滴对策

收藏本文 2024-02-22 点赞:26433 浏览:11989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老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有十多年了。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是教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老师,应多研究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而不是“死教”。否则,既难提高教学效果,也与日新月异的电子科技教学时代不相适应。
灵活性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在小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对教与学双方实际进行有机联系,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精心研究最佳的教与学方法,从“死教”转变到“活教”上来,以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为基点,使之养成自愿、主动地学习的好习惯,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获得最佳的教学方法,不仅是老师长年教学经验的积累,而且是许多届学生不断创新学习方法沉淀的精华。好的学习方法固然与教学内容、原则、习惯、能力、经验、思维方法等有关,但根本在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吸取知识,减少被动接受率,从而让主动学习成为主流,实现学生主动学习、探索能力的提升,达到教学目的。

一、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引导是学生自觉学习、不断进步的关键。最佳的数学教学、学习方法就是重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有了兴趣,学生们才能在课堂上坐得下来,听得进去,乐意接受,自愿品味数学情趣,展示自我,从心灵深处触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的授课重点不在于讲授多少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好玩”,自觉不自觉地、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通过自己的思维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最能引起儿童的兴趣。当我们把数学问题融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并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这些内容时,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一种好奇感、亲切感和求知欲,就会有兴趣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数学问题。因此,设计教学内容时要讲究方法,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

源于:论文封面格式www.udooo.com

活实际,把数学问题生活化、简单化,用实际生活场景或用故事、游戏活动等学生喜爱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有利于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感受到学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体验,使学生更加喜欢数学,从而进一步强化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以课本为主,让学生形成认真阅读的习惯

数学课本既是教师的教学之基,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依据。要学好数学,教师首先要注重课本,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在反复阅读课本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长期坚持就会使学生离开教师的辅导,通过课本自己学习,增强自学能力。
学生课本阅读分课前预习、课中阅读和课后复习三个环节。预习会让学生提前介入对问题的思考,所以,首先应养成学生预习的习惯,让学生感受预习的好处。教会学生如何预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其次,学生阅读课本的目的要明确、认真,要有针对性,还要专心致志,要把每个章节、单元、问题和要求看清楚,想透彻,切忌不阅读清楚题目意思就动笔解答。同时,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读、讲、讨论等方式进行自学与训练,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巩固和提高学生所学知识。

三、理解是数学记忆方法的基础

数学知识丰富多样,算题千变万化,死记硬背难以奏效。记忆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是智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之一。数学知识的记忆应以理解为主,使学生在不自觉中达到记忆的目的。
(一)理解记忆。记忆的前提是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记忆,就能得到很好的效果。只要全面理解掌握所学知识,记忆也就相应在脑。
(二)形象记忆。借助事物的形象或表象进行记忆的方法。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处于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在教学中,教师讲课时要注意生动、形象,以唤醒学生对事物表象的想象,形成形象记忆。例如,一年级数学的认数教学时,把“2”比作小鸭子、“3”比作耳朵等,就是数学与实物的形象记忆法。
(三)规律记忆。通过寻找事物内在规律,抓住其规律帮助学生记忆。数学知识是有规律的,只要引导学生掌握其规律,就可以进行有效记忆。如,通过掌握一些数相加或相乘得10、100、1000等的规律,可在以后方便、省时地进行简便运算。
(四)归纳记忆。是把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集中起来,组成系统,形成网络的记忆方法。比如,有关面积知识,学生是跨越几个年级才全部学完。各种图形特征不同,也有公式上的区别,给予归纳总结和系统整理,才能保证知识本身固有的整体性。

四、质疑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阶梯

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提高认识的开始。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习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指出疑问并设法解决问题,才能有进步。对于小学生来说,开始提出疑问,需要教师启发引导。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课本的内容和生活中的数学认真研究,提出疑问,追根溯源,思维得到拓宽,认识得以提升,思想品质得到锻炼和提高。一旦有了质疑习惯,学生会提出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疑问。
如何引导学生善于质疑呢?好奇、好动、好问、表现自己、爱受表扬,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给机会让他们发表看法,他们就会想问题、谈看法。因而,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在每个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质疑,从而使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掌握质疑的方法,形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强化训练,督促复习,增强数学记忆

训练和复习是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形成智力技能和发展的过程。一名有经验的数学老师必定有引导和督促学生勤复习、多练习的习惯。预习——练习——复习。复习处于巩固总结阶段。每一单元结束后,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整理,使之系统化、深刻化。学习中的总结和评价,是学习的继续和提高,它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立、解题规律的掌握、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调整和评判能力的提高。复习要“温故知新”,在重温旧知、强化技能的基础上向外延伸扩展,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再认识与再应用,以及对知识的拓宽延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实践证明,数学教学成功与失败的界线是:是否教会学生掌握最佳学习方法,学生学会了好的学习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学习能力,而且终身受益。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小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让点钟的太阳、祖国的希望从小就在创新的萌芽中成长,使之成为祖国未来的“爱因斯坦”。
(作者单位:吉林省通榆县瞻榆镇第一小学)
责编/张 鹤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