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高中德育 >教养感恩意识和家庭教养方式、人际信任联系

教养感恩意识和家庭教养方式、人际信任联系

收藏本文 2024-01-01 点赞:21988 浏览:9642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当今社会中,我们认为感恩是一种重要的情绪体验。几种世界性宗教也指出了感恩的重要量。许多人也声称表达感恩之情可以带给他们快乐。然而,关于感恩意识的心理学探讨却比较缺乏。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感恩意识逐渐成为心理学探讨领域的重点课题。有关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报道,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此越来越多的讨论。本论文将通过实证性的探讨,意在反映大学生感恩情况的具体情况。本探讨采取问卷调查的策略,选取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大一至大四的528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相关浅析、方差浅析、回归浅析等。本论文主要探究了感恩意识的情况,感恩意识、家庭教养方式与人际信任之间的联系,主要调查结果如下:1.以整体上来说,大学生感恩意识情况良好。2.大学生感恩意识在性别、年龄、民族、年级、学科、来源地、是否独生、是否单亲、是否信仰宗教、父母的职业这些变量上不有着显著性差别,在院校、父母的文化程度和月收入三个变量上有着部分的显著性差别。3.与全国常模比较,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的大部分因子与全国常模有着显著性差别。4.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在平均分75分以下,稍微偏低。5.感恩意识、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人际信任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联系;感恩意识、消极的家庭教养方式、人际信任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联系。6.家庭教养方式的某些因子、人际信任能够有效预测感恩意识。7.人际信任分别在F1(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感恩频度、M1(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感恩频度、M3(母亲的拒绝、否认)与感恩频度、M3(母亲的拒绝、否认)与感恩广度、M3(母亲的拒绝、否认)与感恩密度间有着部分相似度检测作用。关键词:大学生论文感恩意识论文家庭教养方式论文人际信任论文

    中文摘要4-5

    ABSTRACT5-9

    引言9

    1 不足的提出9-19

    1.1 感恩意识的文献综述9-13

    1.1.1 感恩意识的概念9-10

    1.1.2 感恩意识的有关论述10-13

    1.2 人际信任的文献综述13-14

    1.2.1 人际信任的定义13-14

    1.2.2 人际信任的论述14

    1.3 家庭教养方式的文献综述14-17

    1.3.1 家庭教养方式探讨历程14-16

    1.3.2 家庭教养方式的定义16-17

    1.4 感恩意识与家庭教养方式、人际信任的联系探讨17-18

    1.4.1 家庭教养方式与人际信任的联系探讨17

    1.4.2 大学生感恩意识与家庭教养方式的联系探讨17-18

    1.4.3 有关感恩意识与人际信任的联系探讨18

    1.5 探讨目的与探讨检测设18-19

    1.5.1 探讨目的18

    1.5.2 探讨检测设18-19

    2 探讨策略19-21

    2.1 探讨对象19-20

    2.2 探讨工具20-21

    2.2.1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20

    2.2.2 大学生感戴量表20

    2.2.3 人际信任量表(ITS)20-21

    2.3 探讨程序21

    2.4 数据处理21

    3 探讨结果21-41

    3.1 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探讨结果21-33

    3.1.1 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情况21-24

    3.1.2 大学生感恩意识在各变量上的情况浅析24-33

    3.2 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的特点浅析33-34

    3.3 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特点34

    3.4 大学生人际信任、家庭教养方式及感恩意识的相关浅析及回归浅析34-41

    3.4.1 大学生人际信任、家庭教养方式及感恩意识的相关浅析34-35

    3.4.2 大学生人际信任、家庭教养方式及感恩意识的回归浅析35-41

    4 结果讨论41-44

    4.1 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基本情况41-43

    4.1.1 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总体情况41-42

    4.1.2 大学生在各变量上的差别情况42-43

    4.2 大学生感恩意识与家庭教养方式的联系43

    4.3 大学生感恩意识与人际信任的联系43

    4.4 人际信任的相似度检测效应43-44

    5 探讨结论44

    6 探讨倡议44-47

    6.1 注重家庭教育45

    6.2 加强学校教育45-46

    6.3 加强自身教育46-47

    7 本探讨的不足及展望47-48

    7.1 有关探讨取样47

    7.2 有关探讨工具47

    7.3 有关探讨策略47

    7.4 有关探讨的运用性47-48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