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高中教学 >> 高中历史教学 >剪纸艺术在小学教育中传承和发展任务书

剪纸艺术在小学教育中传承和发展任务书

收藏本文 2024-02-23 点赞:31674 浏览:14483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剪纸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历史积淀的结晶,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她古朴典雅,造型简洁大方,手法或写实或夸张,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大众的审美理念和思维方式,是最具民族地域特征文化形态之一。

一、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国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剪纸、木板年画、面塑、皮影等其他民间艺术都是我国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它流传之广,数量之大,样式之多,可以与任何一种民间艺术相媲美。不论是在乡村还是在城市,处处可见剪纸艺术的风采。
剪纸在当代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了。人们喜欢在春节时贴窗花、挂门笺,为新人张罗婚礼时贴上一对“红双喜字”,办白事时剪些纸钱祭奠亡魂等。人们甚至把剪纸作为礼品赠送亲戚朋友。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而且蕴含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全国各地都能见到不同表现形式的剪纸,甚至已经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的流派。

二、小学教育是保护和传承剪纸艺术的重要渠道

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门类之一,它有悠久的历史,是千百年来农耕文明所形成的艺术体系,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民族交流、增进理解,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2005年国务院强调,要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广大未成年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这极大地促进了年轻一代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保护和传承。要保留和保护剪纸艺术关键在于传承,而我国的基础教育应是传承民间文化遗产的主要渠道。小学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础环节。在基础教育课程中开展剪纸艺术课程,从小培养学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兴趣,不但非常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还可以

摘自:毕业论文目录www.udooo.com

拯救濒临失传的艺术,更能为艺术提供一个新的发展机会。
教师应以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来认识和追求教学质量,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及方式,并创造条件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实践,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应采取相应措施,保证义务教育相对均衡发展;加快课程改革步伐,实现课程的现代化、综合化和活动化,加强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近几年,小学民间美术的教育传承逐渐被人们重视,剪纸艺术近几年也已经开始进入课堂教学中,但是在基础教育发展的空间还是非常有限的。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中小学教育中应把保护和拯救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学校的艺术教育结合起来,让长期被忽视的本土文化资源进入课堂,注意挖掘当地的民间美术资源,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民间美术的学习和教育,让我们的民族民间艺术世代相传。

三、剪纸艺术在基础教育中的发展

民间剪纸出现断层现象是在上世纪十年代由国家命名的剪纸大师相继去逝,这些大师中的一些人长期处在下层,生活负担沉重,由于条件限制,没有形成嫡传弟子 ,当80年代门普查发现以后,她们年龄渐迈,没来得及通过有组织的方式口传于教她们炉火纯青的剪纸绝技,培养众多的接班人,因此自然形成断层现象;在她们之后逐渐成长起来的青年剪纸艺术家更多的是带有现代精细风味,而缺少古朴大气的韵味。对已故大师的作品缺乏研究和理解,也就缺少了应有的继承,这不能不说是种遗憾。
有的学者感叹民间剪纸“正处低谷”,有的学者惊呼民间剪纸是“正在消失的母亲河”,还有的学者说民间剪纸“正濒临消亡”。应该说他们的担忧很有道理,民间剪纸的前景应该引起人们的深思。
面对剪纸艺术存在的问题,剪纸已不仅仅是传承,更重要的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得以发展。我们的基础教育承担着越来越艰巨的任务,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解决:

一、培养有民族情感、民族精神的优秀人才,建立本土化的美术教育体系。

剪纸艺术是本原文化与文化符号的传承,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与地域文化特点。美术教师应该加强对剪纸发展史、发展现况的宣传和教育,建立丰富而全面的文化资料库,包括实物收集,各种出版的理论文献、著作、画册和图片,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欣赏不同区域、不同流派的民间剪纸作品,感受民间美术的艺术魅力。这样学生不仅能从表层理解我国的剪纸艺术,更能从精神层面进行鼓舞,加强对祖国剪纸和民间传统艺术的民族自豪感,增加情感体验,从而真正热爱传统艺术,并将这种情感融入到知识中去,将民间剪纸艺术发扬光大。
所有的文化都离不开它赖以生存的土壤,犹如鱼儿离不开水,骏马离不开草原。像我所在的家乡——山东,以其独特的韵味,为乡间邻里的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它的民间剪纸在风格上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高密、滨州为代表的山东大部分地区,风格粗犷豪放,与黄河流域其他省份的剪纸一脉相承。一类是胶东沿海地区的剪纸,特点是以线为主,线面结合柔媚细致,与山东汉代画像石细微繁缛的风格有着明显的内在联系。在课堂上把山东剪纸艺术的产生、发展和特色等知识讲授给学生,以及山东民间剪纸对当代艺术文化的影响,对复兴民族文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走进大师生活,走进大自然。学习和继承民族民间美术文化传统,这不仅仅是单纯的复制和照搬,而是从文化原态中发现和发展富有生命力的艺术表现规律。一些传统艺术大师大部分年纪已大,面对剪纸艺术会出现断层问题,学生们应主动进入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艺术创作来源,学习传统艺术的制作技法,做传统艺术的接班人。同时还应让大师走进校园,传播知识,让学生们开阔眼界,增进对艺术的理解,增强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第三,运用丰富的剪纸材料和表现形式,在寓教于乐中传播剪纸艺术。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缺乏自觉性,不可能对枯燥无味的简单任务保持长期稳定的注意,但生动、新鲜的事物就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与兴趣。剪纸是一种艺术学习,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丰富的作画材料和表现形式来提高课堂效率和吸引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作画材料可以运用各色纸张,如红纸、蜡光纸、皱纹纸、宣纸、卡纸,还可以运用树叶、布艺等材料进行尝试。在表现手法上可以运用单色剪纸、填色剪纸、染色剪纸、粉色剪纸、衬色剪纸等进行剪纸。在表现形式上可以采用阳刻剪纸、阴刻剪纸、阴阳混刻剪纸。这样不仅可以在材料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堂气氛中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了艺术修养。
第四,注重课外实践活动,增进兴趣,鼓励创新。利用学校的宣传橱窗或展室,举办剪纸艺术作品展,扩大剪纸艺术在校园内的影响。引导学生把剪纸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表现生活、赞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比如在国庆节,用剪纸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五一劳动节表现劳动情景的剪纸,“母亲节”引导学生制作剪纸表达对妈妈的爱。
剪纸艺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更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教育资源,而现在的大多数小学教育缺少民间剪纸艺术的知识,因此将民间剪纸艺术融入小学教育中,培养他们的民族热情,丰富学生的民间艺术内容,对促进民间艺术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深远历史意义。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