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高中教学 >> 高中历史教学 >“木桶效应”在学校管理中应用策略怎样

“木桶效应”在学校管理中应用策略怎样

收藏本文 2024-03-07 点赞:4351 浏览:1063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现状分析

“宁要大师,不要大厦”。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关键在教师。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抓住了教师,就抓住了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持续发展的关键。这样的认识已深入人心,因而许多地方政府为此打造“三名工程”,即名教师、名校长与名学校,以此来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然而在该项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由于认识上出现了误区,浮现出了一些异象——只注重打造名师骨干,而忽略了教师的整体发展。
异象一
在教育主管部门每学期的开学前视导检查中,听教师的推门课似乎只是个形式,真正听到的大多是学校的推荐课(优秀教师的课)。
异象二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为了推动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各校间通过校际交流,来实现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教师的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目的和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每次承担开课交流任务的也只是那几个骨干教师,给普通的教师传递了一个错误的信息:校际交流只是骨干教师的事情,与己无关,与我无份,于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工作态度在教师之间滋生。
异象三
骨干教师整天忙个不停,普通教师悠闲自在,一些所谓有“经验”的老师得出这样的结论:不要做最好的教师,因为最好的教师最累;也不要最差,否则面子上过不去;做一般化的教师,最轻松。
……

二、缘由探究

学校间的竞争逐渐激烈,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学校为了扩大自身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推出名师工程,打造品牌学校,是非常有效的策略,培养名师其目的是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更利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真正实现学校内涵的突破与发展。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管理者往往更注重对“名师”的利用,而忽视对“普师”的利用和开发。寥寥的几位名师形象挡住了大部分教师的风采。如果学校过多关注于“名师”,而忽略了占学校多数的一般教师,会打消团队士气,其实占学校人数绝大多数的“普师”更需要鼓励。对“普师”激励得好,效果可以大大胜过对“名师”的激励。
纵观上述现象,显然与我们“实现学校内涵突破与发展”的理念是格格不入的,我们“培养名师”“打造品牌学校”的初衷是利用名师有效地引领众多教师的专业成长,增强学校的总体实力。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推行名师带动工程,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呢?

三、“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一个在管理学上著名的理论,即用一个木桶来装水,如果组成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则木桶盛水的最大容量不是由这个木桶中最长的木板来决定的,而是由这个木桶中最短的木板决定的,所以它又被称为“短板效应”。由此可见,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短板”的长度决定其整体发展的程度。
任何一所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学校的各个教师往往是优劣不齐的,但劣势部分却往往决定着整个组织的水平。根据“二八定律”,普通教师最多。劣势决定优势,它告诉领导者:在管理过程中,要下工夫狠抓学校的薄弱环节。教师是学校的灵魂,只有一流的教师才能办出一流的学校,培养一流的学生。对学校而言,名师是一笔财富,是航向标,是动力无限的“核电站”。在学校里我们不能以“短板”为标准,不能向“短板”看齐,作为管理者,应该想办法把“短板”补长,使之成为一流的教师。那么如何避免出现“短木板”,使教师群体均衡发展呢?

1.自主学习——在学习中提升素养

有位学者曾这样说:“一位教师如果不善于学习,不充实自己,一切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要说创新了,可能连最起码的底气都没有。”尤其是在知识爆炸的今天,你一天不学习就会掉队。因此,我校首先从教师的自身素养开始抓起,每年要求教师必须订阅一份教育刊物,读一部教育专著,写一本1.5万字的学习笔记,发表一篇教学论文;教科室定期开展教师读书研讨活动;让教师挤出时间,静下心来,沉进书去。通过广泛学习开阔教师眼界,了解本学科教学的前沿动态,借鉴他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博览群书中给自己的教学注入源头活水,补充新鲜血液,不断提升自己的内涵,丰厚自己的素养,增长自己的见识,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夯实基础。

2.师徒捆绑——在互助中茁壮成长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师徒绑定即结对活动就是很好的“即知传人”的方式,不仅使师(名师)掌握得更深更透,而且有利于加速徒(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
首先,开放师傅课堂,即徒弟随时进入师傅课堂听课、取经,听课后师徒两人一起探讨共同关心或值得商榷的问题,这样做有利于教学设计、课堂组织能力的提高。其次,即走进徒弟课堂,课前师徒共同商议徒弟的教学设计,形成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师傅进入课堂听课,对照教学设计找出差距,课后师徒共同商议解决方案,这种手把手的传授对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第三,即给徒弟压担子,参加公开课或比赛课是对青年教师最好的锻炼和磨砺,师傅应多创造机会给徒弟锻炼,徒弟台前表演,师傅幕后支持。师傅在徒弟选定课题后,与徒弟一起研究教材、设计教学,甚至亲自示范进行“同课异构”,然后让徒弟正式上课。徒弟在这样的“磨课”过程中其教学水平自然会得到提高。其四,即师徒同上“精彩一课”,学校搭建平台,一学期组织一次“精彩一课”,由徒弟上课,师傅评课,检验师徒结对成果。在期末考核时,实行师徒捆绑评价。经过几年的实践,这样在骨干教师的带动下,一批新的“骨干教师队伍”迅速成长了起来,为学校注入了活水。

3.自主实践——在课堂上苦练内功

教师的阵地在课堂,课堂是教师提升教学艺术的“实验田”,每位教师都可以在这块“田”上大有作为。好课是“磨”出来的,“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气”。回顾名师们的成长历程,他们无一不是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在课堂实践中“磨炼本事”,求得“真经”。教师独到的教学技术,教育教学能力的进步都是在课堂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新的教学观念,新的教学方法的形成也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因此,我校给全体教师下“军令状”,规定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20节,每位教师必须参与同学科的评课、磨课、研课。在经常性的听课评课中揣摩和学习他人的先进做法,取长补短;在不断的磨课和公开课中磨炼课堂教学技术,在长期的“摸爬滚打”中使课堂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

4.自我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内涵

教学反思是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的必由之路,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教师在每天的教育教学中都会碰到一些有价值的事情,那些教学实践的火花正是教师提升自我最有价值的素材。学校为促使每位教师养成“反思”的习惯,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定期开展教学反思交流展评活动,通过教师与骨干教师对话,充分体现学术,求同存异,鼓励创新,在相互交流中实现思维与智慧的碰撞。另外学校还在校园网上开辟“教学论坛”“教师博客”,为教师提供经验分享的园地。经常性的反思可以使教师成为“实践的反思者”和“反思的实践者”,真正成为科研型骨干教师。这样,教师的专业技能就会长足发展。

5.主持课题——向科研型教师转化

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不断强大的必然要求时,教师,作为教育事业和人类精神生命的重要创造者,他自身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教科研能力以及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问题,也以从未有过的鲜明方式凸现出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道路。”进行科研课题研究,要求教师用研究的眼光、研究的态度、研究的方式来从事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而不是凭经验与蛮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网www.udooo.com

干,要在研究中发现、总结与提升自己的教学风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与质量。因此,我校鼓励青年教师积极申报课题研究,让年轻教师、名教师主持立项,进行课题研究,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学术名师,而且还能带领一批教师成长,促进学校形成良好的学习与研究氛围,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更全面、更系统、更理性、更科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