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高中教学 >> 高中数学教学 >合理分组,提高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

合理分组,提高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

收藏本文 2024-02-12 点赞:29009 浏览:13198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合作学习在当前小学数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这不仅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研究背景

1.社会发展的需要

合作和与人共事的能力是21世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但这种素质与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习得的。学生在学校中不仅要学到如何竞争,而且要学到如何合作。合作学习把合作的观念引入了教学领域,是符合时代要求的。

2.课改的要求

新课程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即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二、合作学习概述

1.合作学习的内涵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的背景下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2.合作学习的价值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当今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当今的学生又大多是独生子女,自私、唯我独尊的心理比较严重,他们习惯于竞争而不善于合作,而合作又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所以从小让学生学会合作是时代的要求。合作学习要求每个学生学会同其他合作伙伴配合,既积极主动地完成分配

源于:普通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给自己的任务,又要善于融入小组的整体工作,支持他人,倾听意见,互动交流,协同完成任务,达到共同提高。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往技能
美国教育家阿姆斯特朗根据人的多元智力理论,提出了最优的教与学方式问题。在这个理论中他认为提高人际交往技能的主要方式,应当是通过与他人联系与合作。因此可以这样说,合作学习既是学习取得成功的条件,同时其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

三、小学数学课堂上分组的原则和要求

1.小组的组成形式

(1)固定分组
固定分组是指根据班级座位较为固定的特点,将同桌或前后桌的学生组成一组。这是目前课堂合作学习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方式,其优点是随机进行,节省时间,常用的有两人合作学习和四人合作学习。
两人合作是合作学习的最小单位,是其他合作形式的基础,一般是以同桌组合为主。在两人组合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如怎样发表意见,听取别人的意见;怎样进行交流、共同研究问题等。这种合作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展开,能够有效地缩短学生间的认知距离,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促进同桌之间的情感交流。
(2)自由组合
自由组合是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组合而形成学习小组,其组内的成员大都兴趣爱好相投、感情相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相对固定分组,自由分组是一种随机性分组。

2.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1)科学建组,确保合作竞争的公平合理
合作教学的关键是科学组建学习小组。组建小组时首先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所谓异质小组,表现为小组成员在性格、成绩、能力、家庭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组内异质是指组间必须是同质。即小组间尽量减小差异,使其各方面情况相当,特别是学业成绩方面,尽量使小组之间的竞争公平、合理。其次是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可以先把一部分个性表现鲜明的学生在各自自愿的基础上分配到各组,以便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其他学生。其余的学生按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使各组学生相互之间由于存在信赖感而畅所欲言。
(2)有效调控,促进合作竞争的良性运行
促使各组成员间养成相互尊重、荣辱与共的意识,培养学生在小组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学会参与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一股凝聚力、向心力,这是小组合作学习能否良性运行的核心。否则,合作学习只能是种形式,从而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调控,使之朝着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方向前进。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