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高中教学 >> 高中物理教学 >初中语文教育中德育渗透学年

初中语文教育中德育渗透学年

收藏本文 2024-04-05 点赞:18238 浏览:8154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东北师大教科院教授李伟言曾指出:“人格素质的培养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当下如火如荼进行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语文教学要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教化作用,要求教师在语文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生的“人生向导”,初中语文教师应主动肩负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责任,以语文教学为载体,从各个角度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新课程改革
古人云:“文以载道”,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程,其人文性与实践性更加突出,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更加有效地将学生培育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一、创设有效情境,在课本剧中渗透德育

语文是一门生活艺术,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语文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指导学生更好的生活,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应该积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相对真实、生动的生活化情境中汲取知识,提升自身素养。
例如,在教授学生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敬畏自然》时,笔者就引导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要求学生扮演风霜雨露、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与教师扮演的“人”进行对话,引导学生们了解大自然与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密不可分关系,并以此说明人作为“一根会思想的苇草”的脆弱性,促使学生敬畏自然、爱护自然,树立环保意识,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环保活动。

二、展示作者生平,树立德育榜样

语文知识如同一望无际的浩瀚海洋,无数的文人雅士泛舟其上,写下了动人的诗篇。初中语文教育不能也不可能抛弃文章的作者空谈文本的思想内涵,而是应该以语文教材中的名人轶事为载体,简略但生动地展示作者的生平及其最突出事迹,树立道德榜样供学生们敬仰、学习。

源于:论文怎么写www.udooo.com

例如,在教授学生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时,笔者就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作者范仲淹的生平事迹,着重叙述他仕途的起伏、人生际遇的曲折、不屈不挠的改革经历等常人难以接受的悲惨命运,并介绍成语“断齑划粥”的来历,促使学生尤其是家境贫困的学生树立高远的理想,做到“人穷志不穷”,并在功成名就时也始终坚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普世情怀,为社会、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挖掘课本内容,德智同步展开教学

爱因斯坦曾指出:“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难的任务要他去承担。”德育的内容十分庞杂,包括爱国主义教育,与法制观念的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等,语文知识更是博大精深,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应将语文教育与德育教学强行联系,给学生一种枯燥、无聊的说教之感,而是应该最大程度上挖掘课文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实现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完美统

一、使学生像接受礼物一样爱上德育。

例如,在教授学生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时,笔者就以“做人要有做人的原则”为主题,要求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与众不同,促使学生主动认可闻一多先生作为卓越学者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高贵品质,学习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说了就做,言行一致”的英雄气概,深度感悟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进而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与学习中“有效地模仿”。

四、结合课外阅读,在作文教学中渗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在土壤里。”初中语文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教材的教学或是课堂教学,还应包括更大范围的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因此,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总会引导学生以教材内容为导向,主动阅读更多、更广阔的文学精品,以陶冶自己的情操。如在教授学生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威尼斯商人》后,笔者就引导学生阅读全本,并让学生们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阅读《巴黎圣母院》,综合对比外貌丑陋、内心善良的撞钟人卡西莫多与高高在上、道貌岸然的副主教克洛德的人物特征,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美丑观与价值观;同时,在引导学生观看某名著后,笔者都会让学生们就其中涉及“道德形象”的人物或情节写一篇读后感,促使学生们从文学作品中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人生感悟,进而将自己的人生感悟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逐步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提醒自己规避可能出现的错误倾向。

五、开展道德评判,深入道德实践

“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愈是经常地、反复地思考,他们就愈给人心灌注时时更新的、有增无减的对它们的赞叹和敬畏。这两种东西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康德)”。初中语文教育德育渗透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学生的心中铸就正确的、强大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法则。为了使学生们的人生方向不致偏离,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积极开展有效的道德评判,如在教授学生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时,笔者就文章题目以此为辩题,引导学生深入国民根性,从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人民自信心等角度,结合当今崇洋媚外的心理、抵制日货等活动进行道德评判,使学生经历一次强烈的洗礼,树立强烈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生活,开展道德实践,如在教授学生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时,笔者就引导学生走向工厂、走进小区,采用张贴海报、主题宣讲等活动,宣传爱岗敬业、从工作中获得乐趣、在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等理念,促使学生在实践宣传中提高自己的精神觉悟,帮助学生“内心的道德法则”生根发芽,长成一朵充满无尽魅力的人性之花。
参考文献:
陆宏亮.从基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案例看语文德育的实施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1.8.
孙峰.“三位一体”中小学德育网络体系的问题与改进对策——基于陕西省的调查[J].德育科学研究,2010.5.
[3]胡晓莉.以“语”育“德”,为学生的生命奠基——浅谈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点尝试[J].阅读与鉴赏,2011.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