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高中政治 >苏维埃“波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兴起背景探析

苏维埃“波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兴起背景探析

收藏本文 2024-04-20 点赞:7573 浏览:2370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今天的伊朗是世界上唯一的伊斯兰神权共和国,伊朗国内到处可见伊斯兰教的影响,但是在20世纪20年代民族主义运动高涨的时期在这片伊斯兰的土壤下却建立了中东地区第一个苏维埃共和国—波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波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是吉兰民族主义运动的产物,而吉兰民族主义运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吉兰民族主义运动是指,1905年由在伊朗宪政革命影响下吉兰爆发的开始反帝反封建的民族主义革命运动,至波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灭亡这一段时间。而狭义上的吉兰运动指的是自1920年6月5日伊朗北部在苏俄布尔什维克帮助下建立的波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至其灭亡这一段时间,而本论文所阐述的的吉兰民族主义运动是广义上的吉兰运动即1905—1921这一时期的吉兰民族主义运动的产生与进展并着重阐述伊朗宪政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苏俄政府在波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建立历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并力图还原真实。本论文通过五部分经行论述,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的作用以及国内外对于波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探讨的近况和本论文的革新点。第二部分重点对吉兰的地理概括以及历史经行论述。第三部分通过大量的资料重点阐述20世纪初伊朗的内忧外患与伊朗宪政革命,对于吉兰民族主义运动肇始所起到的作用,并论述库切克汗对于吉兰民族主义运动中发挥的领导作用。第四部分重点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森林人游击队”建立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并叙述“森林人游击队”的政治制度以及与周边政治势力的联系。第五部分重点论述苏俄政府出于“世界革命”论述指导以及保卫苏维埃政权的现实需要与“森林人游击队”合作的历史必定性,并叙述波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建立历程。全文以吉兰民族主义运动的进展史为主线,结合宪政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前后吉兰民族主义运动的政治与社会特点,运用历史学的相关知识,浅析波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建立的历史必定性。关键词:宪政革命论文第一次世界大战论文森林人游击队论文波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论文

    摘要3-5

    Abstract5-9

    1 绪论9-11

    1.1 探讨背景及作用9

    1.2 国内外探讨动态9-10

    1.3 主要探讨内容与革新点10-11

    2 引言11-13

    2.1 吉兰的地理概念11

    2.2 吉兰的历史11-13

    3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伊朗国内外形势以及伊朗宪政革命13-23

    3.1 恺加王朝统治下伊朗的内忧外患13-15

    3.1.1 半封建半宗法的生产联系对农民的剥削与伊朗经济的束缚13

    3.1.2 封建君主专制对社会的钳制13-14

    3.1.3 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对伊朗的冲击14-15

    3.2 伊朗宪政革命爆发及其对吉兰的影响15-17

    3.2.1 “吉兰民族委员会”的建立15-16

    3.2.2 报刊业的兴起与宪政革命报纸的刊发16-17

    3.2.3 吉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7

    3.3 1907 年《英俄协定》对伊朗及其吉兰的影响17-19

    3.4 库切克汗与吉兰早期革命组织的建立19-23

    4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森林人游击队”建立23-37

    4.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 1915 年《英俄协定》签订23-25

    4.2 “森林人游击队”的内部制度25-27

    4.2.1 “伊朗伊斯兰教同盟”的建立25

    4.2.2 “森林人游击队”的制度建设与不足25-27

    4.3 “森林人游击队”对吉兰的管理27-28

    4.4 “森林人游击队”与周边势力的联系28-32

    4.4.1 “森林人游击队”与同盟国集团的联系28-30

    4.4.2 “森林人游击队”与美国的联系30-31

    4.4.3 “森林人游击队”与德黑兰政府的联系31-32

    4.4.4 “森林人游击队”与高加索布尔什维克联系32

    4.5 英国对“森林人游击队”的镇压32-37

    5 “十月革命”与波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建立37-51

    5.1 “十月革命”前后社会主义思潮对伊朗的影响37-39

    5.2 “世界革命”论述与苏俄国家安全对伊朗的影响39-42

    5.3 “正义党”的建立与其早期活动42-43

    5.4 以“兰克伦来信”到“波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建立43-51

    5.4.1 苏俄政府对伊朗和平外交的失败44-45

    5.4.2 以“兰克伦来信”到苏俄红军恩泽里登陆45-51

    结语51-53

    致谢53-55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