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化学教学 >关于数学教学数学教学应注重“三求”

关于数学教学数学教学应注重“三求”

收藏本文 2024-02-19 点赞:28959 浏览:13216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键词】数学教学 注重 “三求”

0450-9889(2012)10A-0061-02

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课堂教学重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然而,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一味求新,认为凡是传统的就是旧的、就是不好的。其实课堂教学总是要围绕一定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展开的,重点要抓住,难点要突破,离开了这些,那课堂就只剩下花架子、空架子,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无从谈起。那么,如何走出这种误区,让数学教学回归理性,实现有效教学呢?

一、创设情境——求“实”

小学数学知识本身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前后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前后知识间的联系,抓住主干知识、教学重点创设有效的探究情境,从而提高课堂探究的效率。

例如,我在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时,先让孩子们计算课件上的两组口算题:

1.3×1=4×2=12×4=

2.3×10=4×20=12×40=

同学们很快就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口算出了上述题目的结果。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比较一下这两组题目,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因数扩大十倍,结果积也扩大十倍。

(然后,在课件上又出示一组口算题:30×10=40×20=120×40=)

师:小朋友们,以上这组口算题的因数与第一组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两个因数都个扩大了十倍。

师:对,很好。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整十数乘整十数。(出示课题)

学生建立在已有的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上,懂得了“一个因数不变,另一因数扩大十倍,结果积也扩大十倍”的规律。

在以上案例中,教师从学生已有的认识入手,组织严密的逻辑推理,创设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探究情境,不断推动课堂知识的生成,求真务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数学探究——求“质”

新课程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突出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但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不能离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才能使学生的探究活动不脱离教学的目标。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为了指导孩子们探究“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的关系”,我把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要求每小组内同学进行分工合作,测量几组圆的周长和直径,并记录在以下的表格中。

师:小朋友们,你们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哪个小组派代表来说说?

生:我们通过测量得出:圆周长大概是直径的3倍。

师:大家认为是不是这样?

生:是这样的。

(教师操作:出示两个大小不一样的圆。测得一个直径为6cm,另一个周长为12cm。)

师:可我测得的圆周长怎么为直径的2倍呢?

生:因为你测的不是同一个圆。

师:那以上同学们的结论应该怎么说?

生:在同一个圆内,圆周长是直径的3倍左右。

师:很好。小朋友们,你们今天的活动很成功。

可见,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只有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才能使探究活动围绕着教学的目标展开,才能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练习设计——求“思”

数学练习是巩固学生数学知识的重要载体。在数学练习环节,教师不能只给学生机械的操练,要通过练习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思考习惯和思维方法,并通过练

摘自:学术论文模板www.udooo.com

习反馈他们思考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一课时,我给学生出示下表:

要求:用红笔在表中划三条线段,每条线段所划出的数据之和要符合以下要求之一:

①和刚好为2

②和约等于18

③最大

(学生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同学都要先把每组数据的和算出来然后进行比较。这种方法当然是正确的。但是,所谓条条大道通罗马,数学学习就是要在培养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来解题的过程中,开发智力,提高能力,而不是仅仅满足于答案的获得。)

师:小朋友们,谁还有其他的方法,可能更快、更简单呢?

生甲:我来。和刚好等于2,那么这条线段上的数字之和就刚好等于2,所以不需计算,只有一组数据符合这一条件,即0.7,0.52,0.78。

师:太棒了!还有同学来说说吗?第二组数据呢?

(学生得到了启发)

生乙:要符合和约等于18的要求,首先要找接近18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有两组数据有可能:0.33、0.52、16.8;0.7、16.8、7.22.第二组数据明显大于18很多,所以是第一组,不需计算结果。

生丙:我来。要符合最大的要求,肯定要先把大的数找出来,所以用观察方法,可以很快发现0.7、16.8、7.22这一组是最大的。

这样的教学,以培养同学们的解题能力为目标,促进同学们大胆地创新,发散性地思维,而不仅仅停留在答案的获得。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既要落实新课程的理念,也不能彻底反传统而行,要辩证地处理新理念与传统课堂中的有效的经验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责编 罗永模)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