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化学教学 >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

收藏本文 2024-02-23 点赞:13023 浏览:5694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压力的增大,心理上出现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如何使学生在体育活动克服心理方面的障碍,来面对学习、工作、生活的压力,是体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健康
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面对21世纪的激烈竞争,心理素质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体育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在认识上也越来越深入。智力发展、品德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竞争能力、自主人格、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要受心理素质的影响。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新课题。

一、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大多数学生都属心理健康者,但也有约占2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目前,心理健康不良已成为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因此,应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身心健康紧密相连,没有心理上的健康就没有真正的身体健康。由于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教育导入体育课堂,学生们的恐惧、逆反、自卑、妒忌、冲动、排斥、自制力差、心理承受力差等不良心理问题得到缓解,而自信、勇敢、坚毅、团结、合作等品质有所养成。

二、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首先,要有正常的认识能力。正常的认识能力如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记忆力,良好的思考力和既稳定又能随任务而转移且善于分配的注意力等。认识能力首先表现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以,正常与否可参考其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但是,不能认为学习不好的人其认识能力都不正常,因为这里同经验和基础知识有关。
其次,情绪稳定和反应适度。就情绪的整体而言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反应适度心理健康的人积极情绪如愉快、满意、高兴、欣慰、欢乐等占优势,身心处于积极向上的,充满希望的乐观状态。如果经常笼罩于消极情绪中,忧愁、焦虑、苦闷、恐惧、悲伤而不能自拔,闷闷不乐,行动无力,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第三,优良的意志品质。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应有明确合理的学习和生活目的,并有达到目的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其行为表现出果断、坚韧、自制和毅力。自制和坚韧能表现出其心理健康的程度。克制自己的不良,不受有害刺激诱惑,遵纪守法,勇于克服坏习惯,戒除不良嗜好等,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做的到。
第四,良好

源于:查抄袭率本科毕业论文www.udooo.com

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在学习生活中,表现为乐意与同学和老师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自己的知心朋友,能客观评价他人和自己,喜人之喜,优人之优。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第五,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可视为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因素。所谓健全人格,是指心理和行为和谐统一的人格。健全的人格包括:人格结构要素无明显的缺陷与偏差;具有清醒而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会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有效地支配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持征。
最后,合理的行为。心理健康与否,总要直接间接地表现在行为上。因此,合理的行为就是健康心理的体现。合理的行为是指行为方式与年龄特点和社会角色一致,并且具有一贯性和理智性。

三、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提高体育教师的实施心理教育的能力

在中美教育比较研究中可以发现,我们还有不少教师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比较薄弱。体育教师在学生的健康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提高教师的心理康教育能力和心理咨询、辅导水平,建立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教育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巧和方法的体育教师队伍,这是学校体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有效方法与手段。

2、营造、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认知、情感、意志等的互动过程。平等、积极合作的课堂心理氛围有利于形成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态势以及师生情感的互动。因此,在教学中,应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不管是体育“天才”还是体育“弱者”,都给予同样的关怀、爱护。在这种、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中,学生能保持向心力,而不会因为被忽略有了“离心力”,游离于集体之外,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3、精选教学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教材要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照顾他们的体育兴趣,满足现实的体育需要。尽可能扩大选取范围,增加一些选项课、专项课、开放式教学课。如利用游戏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游戏是学生喜爱的活动项目,通过游戏,学生的思想、智力、意志、体力可以得到锻炼和提高,因为在游戏中,每一组的学生为了在集体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就会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从而促使学生间的感情交流,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个性发展。

4、培养学生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

现在有很多学生任性、自我控制力差,当他们一时不能完成动作或参赛失利以及遇到种种不顺心之事时,情绪很容易会发生波动,甚至会引起过激行为。如迎面接力跑比赛气氛活跃、竞争激烈,失败一方学生往往不能正视失败,或垂头丧气,或不从自己这组找原因,而反说胜的一方违反规则。对此,教师应教给他们一些心理调控的方法,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

5、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采取有效方式,加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从根本上促进和发展其心理健康。要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进行积极健康的引导,为使他们形成正确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打下基础。同时,正确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能支配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而使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能有效地调节学生身心矛盾,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它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健康意识、主动探索与勇于实践的精神,以及充分发展个性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陈进华. 体育教学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J].体育世界,2006(7):71.
李建杰.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龙岩学院学报,2006(8):85-86.
[3] 论在体育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方法[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26(5):128-129
责任编辑:王利强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