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海洋工程 >厦门海域,沉积物,粒度特征,输运趋势,敏感组分,沉积速率,悬沙浓度,物质来源,沉积环境,

厦门海域,沉积物,粒度特征,输运趋势,敏感组分,沉积速率,悬沙浓度,物质来源,沉积环境,

收藏本文 2024-02-05 点赞:38191 浏览:16590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论文以厦门海域的沉积物空间分布特点以及对沉积环境的响应为探讨目标,通过浅析表层沉积物的粒度来探讨空间分布特点以及与沉积环境之间的联系,对沉积物进行了沉积物的类型以及输运走势和物质来源的综合浅析;采取沉积学以及210Pb测年策略,对沉积物的柱状样品进行粒度、敏感组分、沉积速率浅析,结合潮周期尺度的沉积动力学现场观测,进一步探讨了物质来源以及海洋沉积环境的互相作用,为沉积环境的判别提供依据。结合前人及本论文的探讨发现,探讨区域表层沉积物种类较多,以粉砂质砂以及砂质粉砂为主,九龙江口海域颗粒较粗,同安湾颗粒较细,翔安南部以及厦门岛东部海域介于前两者之间,而大、小金门岛的沉积物种类较多、分布格局比较复杂。其中较粗的(0.65φ)、分选较好的(2)的沉积物主要分布于九龙江口内。运用Gao-Colpns模型计算探讨区的沉积物净输运走势,发现九龙江口的海底沉积物向东南净输运,大金门南侧海域沉积物有向九龙江口输运的走势,厦门湾的沉积物则和来自外海(台湾海峡)的物质在厦门西南侧汇集。同安湾沉积物由海岸向湾输运,厦门东部海域有向北的输运走势,翔安南部海域沉积物输运方向向同安湾口以及澳头岸边输移。对九龙江区域进行潮周期的水动力观测数据表明,区域属于正规半日潮,往复流,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观测期间,水深变化范围5.87m-11.52m,温度变化范围16℃-17.95℃,盐度变化范围21-28,悬沙浓度随流速的增大而增大,再悬浮现象较为显著。对九龙江地区获取的柱状样作沉积物粒度敏感组分浅析,其结果显示了标准偏差随粒级组分变化的规律曲线呈现出“分布”,其峰值分别对应于两个环境敏感粒度组分,分布范围分别在5.0~10.2gm和136.8~193.4μm之间,其最大值分别为7.18,162.67μm,前者为粘土质粉砂,代表悬移质组份,来源可能包括了流域来沙和外海输入;后者为粉砂质砂,代表推移质组份,主要来自于上游流域。对柱状岩心进行放射性同位素210Pb测年浅析,九龙江附近的柱状样测得沉积速率为2.62cm/a。综合前人的探讨结果发现,探讨区域的沉积速率近年来有增大的走势。此外,九龙江区域整体的沉积速率要高于同安湾,厦门外港总体上要高于九龙江口附近。探讨区的物源主要来自于九龙江流域,前述粗颗粒敏感组份即代表此物源。此外,还有来自台湾海峡的物质,主要以悬移质为主。上面陈述的物源的推断与沉积物净输运走势的空间格局相一致。此外,潮汐,波浪以及风暴潮导致探讨区沉积物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再分配、调整,以而对沉积环境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关键词:厦门海域论文沉积物论文粒度特点论文输运走势论文敏感组分论文沉积速率论文悬沙浓度论文物质来源论文沉积环境论文

    中文摘要5-7

    ABSTRACT7-10

    目录10-13

    图目录13-14

    表目录14-15

    第一章 前言15-23

    1.1 选题及探讨作用15-16

    1.2 探讨进展16-20

    1.2.1 国内外探讨近况16-19

    1.2.2 探讨区探讨进展19-20

    1.3 技术路线20-23

    第二章 探讨区概况23-28

    2.1 地理概况23-24

    2.2 地形与地质构造24

    2.3 气候特点24-25

    2.4 水文特点25-28

    2.4.1 潮汐25

    2.4.2 潮流25-26

    2.4.3 波浪26

    2.4.4 余流26-28

    第三章 探讨材料与策略28-38

    3.1 探讨材料28-29

    3.2 探讨策略与内容29-38

    3.2.1 粒度浅析策略29

    3.2.2 粒度计算策略29-32

    3.2.3 沉积速率测试计算策略32-34

    3.2.4 沉积物粒径输运走势34-36

    3.2.5 敏感组分浅析36

    3.2.6 潮周期连续水动力测量36-38

    第四章 表层沉积物分布特点与输运走势38-44

    4.1 表层沉积物分布特点38-42

    4.1.1 平均粒径38-39

    4.1.2 分选系数39-40

    4.1.3 偏态40-41

    4.1.4 峰态41-42

    4.2 沉积物输运走势42-44

    第五章 柱状样沉积环境浅析44-49

    5.1 沉积物粒度信息44-46

    5.2 沉积速率46-47

    5.3 敏感组分的提取47-49

    第六章 潮周期沉积动力历程49-53

    6.1 OBS标定结果49

    6.2 水动力特点49-53

    第七章 物质来源与沉积环境53-64

    7.1 物质来源53-56

    7.2 粒度变化环境作用56-57

    7.3 沉积速率的环境作用57-60

    7.4 影响沉积环境因素60-64

    7.4.1 水动力条件60-62

    7.4.2 人类活动62-63

    7.4.3 极端天气现象63-64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64-66

    8.1 结论64-65

    8.2 未来探讨方向与展望65-66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