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酒店管理 >谈述趋同我国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效果查抄袭率

谈述趋同我国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效果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2-02 点赞:22366 浏览:9759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文章以同时在内地、香港两地上市的公司为样本,对比两种会计准则下报表间的差额信息对H股市净率的解释力变化,检验2006年以来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国际会计准则IFRS的趋同效果。结果表明,旧准则下两套报表间的差额信息具有显著解释力,随着新准则的启用,解释力不再显著,从而肯定了新会计准则向IFRS的趋同效果。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趋同;实证

一、 引言

会计信息反映企业各种利益关系,在资本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确保会计信息披露的准确、规范,会计准则应运而生。我国早期会计准则的制定主要以便于以宏观经济管理为出发点,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烙印;资本市场建立后,会计准则开始向“满足投资者需要”转向。“会计准则的建设必须坚持国际化方向”(陈毓圭,2008)成为我国会计改革的基调之一。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全面趋同国际财务报表准则IFRS,增加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有助于吸引国际资本,促进经济发展。自2007年国内上市公司全面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至今已有6年,新准则的执行产生了什么样的经济后果?相比旧准则下的会计信息,新准则下的会计信息质量是否有明显的改进?国内会计准则同IFRS的趋同效果如何?本文将针对此问题展开探讨。
根据香港联交所的要求,在联交所上市的公司需要按香港会计准则或IFRS披露财务报表,而香港会计准则与IFRS基本一致,这为研究我国会计准则同IFRS趋同效果提供了参照。本文选取26家同时在内地、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分析其2004年—2011年的会计信息对H股股价的解释力变化,验证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效果,为进一步的会计改革提供经验数据的支持。

二、 模型设计与样本选取

1. 模型设计与检测设提出。

为投资者提供全面、准确、有效的会计信息,是财务报表的重要功能;而投资者掌握的各种会计信息会影响交易行为,并最终反映在上市公司股票的波动中。在内地、香港同时上市的公司,拥有两个市场、两群投资者、两套财务报表,由于两地会计准则不同,两套报表的会计信息存在诸多差异。针对A股、H股财务报表差异的早期研究显示,两套会计准则的差额对市场并无明显影响,究其原因,香港同内地的信息沟通不畅,大多数投资者无法同时获取两套报表(王奔、王立彦,1999)。随着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上市公司监管的不断完善,财务报表作为最重要的公开信息之一,不再为大型机构投资者独有;股票市场日趋成熟、股民素质日益提高、价值投资理念为人追捧,财务报表越来越受投资者重视;人民币汇改启动以来,越来越多的内地投资者进入香港市场,他们同时关注两套报表,并将其差额反映在两个市场的交易中。前文提到的大量实证分析支持了这一现象,即股价波动同两套报表的差额具有显著相关性。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我国会计准则开始全面趋同于国际会计准则IFRS,据此推断,随着国内会计准则向IFRS的趋同,两套报表的差额应逐步减小,新准则下的差额对股价的解释力应明显减弱。
本文采用市价与账面价值比,即市净率模型,考察两套报表差额对股价的解释力。市净率等于股票市价与每股净资产之比,是从股东权益的角度反映公司状况的指标。每股净资产是股票的账面价值,以历史成本计量;市价是股票的市场价值,是市场意愿的体现。两者之比反映市场对公司未来经营能力的预期,比值大于1时超出部分可视为正商誉(王立彦、冯子敏、刘军霞,2002)。以H股市净率为因变量,香港会计准则下的每股收益、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流等会计信息为自变量,回归显示存在显著相关性。理论上,香港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信息,可以由内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信息、两套报表差额整体替代;而两套报表的差额,可视为我国内地会计准则同IFRS的差额。至此,我们可以做出合理检测设,即H股市净率与内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信息、两套报表的差额存在显著相关性;随着内地会计准则向IFRS的趋同,差额对市净率的解释力明显下降。通过对方程(1)的估计、检验,我们可以考察《企业会计准则》同IFRS的趋同效果。
字母上标P为PRC的简写,代表内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信息;H为HK的简写,代表IFRS下的会计信息。PH为H股股价,考虑到财务报表在财年结束

源于:论文要求www.udooo.com

后的第一季度末披露,披露前有部分投资者掌握内幕消息、披露后有大量投资者对报表内容做出反应(即年报行情),因此PH取第二年1月~4月每个交易日收盘价的均值;BVPSP为每股净资产,为全面反映H股股价同内地会计准则的相关关系,此处使用内地准则下的每股净资产计算市净率;XiP为控制变量,取自内地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表;ΔiH—P为解释变量,即两套报表的会计指标的差额;α为截距项;ε为随机扰动项。模型最终选取的控制变量XiP、解释变量ΔiH—P如表1。

2. 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内地、香港两地同时上市的内地企业为研究对象。自1993年首批大型国企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以来,截至2011年12月31日,已有63家企业在A股(主板)和H股(主板)市场同时上市,其中银行类企业8家、保险类企业3家、处于ST状态的企业3家。排除以上14家特殊情况企业,共有49家企业入选初步研究样本。新会计准则从2007年起开始执行,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我们选取2004年作为数据收集起点,由于2004年的财务报表普遍在2005年第一季度披露,排除掉2005年第一季度以后才完成A股、H股上市的23家企业,最终选定样本为26家A股—H股上市企业。
文中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来自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股票等相关数据来自Google Finance,计量软件为SPSS 16.0。

三、 实证分析与结果

1. 描述性统计。

样本数据以2007年为时间中点,分为2004~2006、2007~2009两部分,对应内地新会计准则执行前、后。各变量描述性统计如表2。
对比《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前后,市净率提高了约15%、每股收益提高了约40%、每股经营活动流提高了20%多。两套报表的差额项中,每股经营活动流差额基本不变;每股投资活动流差额激增近500%;每股非流动资产和每股流动负债也有150%以上的提升。如流量表中,债权性投资带来的利息收入、债务等带来的利息支出究竟归入投资活动、筹资活动还是日常经营活动,新准则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公允价值计量等方法的引入,改变了资产类项目的账面价值。新准则给予公司管理层更多决策空间,可根据实际自主选择会计方法,表2中准则实施前后均值的变化反映了这一现象。

2. 回归分析及解释。

模型回归结果如表3。
从表3可以看出:
(1)2004~2006、2007~2011两次分段回归中,VIF值均大于

1.1、小于3.1,变量间不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

(2)EPSP作为控制变量之一。两次回归系数都通过了t检验,显示每股收益对市净率有显著影响;新准则下的回归系数下降约15%,但考虑到EPSP均值有40%多的提高,新准则下每股收益对市净率的解释力整体有所提升。
(3)CFOP是模型的另一个控制变量。新准则实施后其系数基本保持不变,但新准则的实施后上市公司经营活动流量净额提高,使得该项目对市净率整体解释力提高。新准则实施后,投资者对流指标、特别是经营活动产生的流净额更加重视,不仅关注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更关注盈利能否带来实际的、可持续的流。这也与前文提及的娄芳等人的既有研究结论相符。
(4)ΔCFOH—P是模型的解释变量,两次回归的系数分别为—1.857 0、—0.150 2,该系数通过了2004~2006年度回归的t检验,但并未通过2007~2010年度回归的t检验。ΔCFOH—P与市净率成反比,即国际会计准则下的经营活动流净额CFOH大于国内准则下的CFOP时,该年的市净率会相对被拉低;新准则下系数降低90%多且未通过检验,“反比”效果不再显著。
(5)ΔCFIH—P是模型中第二个解释变量,新准则下该系数未通过t检验。回归系数由旧准则的0.929 0变为新准则的0.034 9,下降约97%,新准则实施后,投资活动产生的流量净额的差额对H股市净率的解释力不再显著。
(6)ΔNonCAH—P在旧准则下回归系数为0.657 0,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新准则下系数下降了约98%,未通过t检验,显示非流动资产项目在新准则实施后与国际会计准则不再有显著差异,该差异也不再对市净率有显著解释力。从描述性统计看,非流动资产差额项显著降低约10 136%,新准则在资产确认方面有较大变动,这也与学者既有的研究成果相符。
(7)ΔCLH—P是第四个解释变量,旧准则下该变量系数为—0.425 0,通过了t检验,当国际会计准则口径确认的流动负债高于国内会计准则口径确认值时,该上市公司的市净率会相对较低。2007年~2011年的流动负债差额系数由负变正,变为0.123 9,且未通过t检验。从描述性统计可知,新准则动负债差额项的均值提高了150%多,且正负号没有改变,可见流动负债的确认标准发生了较大变化。
(8)两次分段回归的F值均为0.00,DW值分别为1.94、1.93,模型整体显著,回归结果比较可靠。模型调整R2由0.69降至0.23、常数项α由0.996 0增至1.484 9,说明该模型的变量对市净率的整体解释力在旧准则下强于在新准则下。新会计准则推出后市场对有效会计信息的选择发生了变化,除了原本很受投资者追捧的净利润等传统盈利指标,还更多地考虑了流等其他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指标。

3. 稳定性分析。

如前文所述,模型中计算市净率时,PH取第二年1月~4月每个交易日收盘价的均值。为检验模型的稳定性,现缩短时间窗口为3月~4月,仍取每个交易日收盘价均值进行回归,结果见表4。

源于:免费毕业论文www.udooo.com

对比表3、表4,无论是模型整体检验,还是各个变量的系数检验,都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使用3月~4月收盘价回归,同1月~4月收盘价回归,结论不变。模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四、 结论

回归分析知,2004年~2006年旧会计准则下,解释变量系数显著不为0,旧准则时两套报表的差额对H股市净率有显著解释力、两套报表披露的信息存在显著差异;2007年~2011年新会计准则下,控制变量通过了t检验,且系数有所提高,显示新准则实施后投资者更加重视每股收益、每股经营活动净流量,其质量也有一定的提高。解释变量均未通过t检验,且系数有较大幅度下降。新准则下,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流量净额差额ΔCFOH—P、每股投资活动产生的流量净额差额ΔCFIH—P、每股非流动资产差额ΔNonCAH—P、每股流动负债差额ΔCLH—P不再对模型因变量具有解释力,表明2007年起 “内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指标+两套准则的差额”这一组合不再等价于国际会计准则下的相应会计指标,2004年~2006年存在的的替代作用消失;新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但不可忽视的是,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特别是要素市场,还处在逐步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发现的功能有限;公司治理不够规范,企业决策透明度不高。因此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只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非货币易等有限的科目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相比国际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广泛采用,我国会计准则还有不少差异。
会计改革不能一蹴而就,无法孤立完成,需要伴随着制度完善、市场建设、信息披露、人才培养等一系列问题共同推进。令人欣喜的是,从本文等一系列研究分析可以看出,2006年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为下一步改革奠定了基础、确立了方向。
参考文献:

1. 陈毓圭.中国会计准则的起步与发展.财务与会计,2008 ,(11):8—1

2. 潘妙丽,肖泽忠,蒋义宏.强制执行IFRS之实证研究综述.中国会计评论,2008,(6):351—368.
4. 王立彦,刘军霞.上市公司境内外会计信息披露规则的执行偏差——来自A—H股公司双重财务报表差异的证据.经济研究,2003,(11):71—78.
5. 谭利,靳文杰.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研究.技术经济,2010,(4):96—99.
6. 薛爽等.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否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基于新老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财贸经济,2008,(9):62—67.
7. 娄芳,李玉博,原红旗.新会计准则对股利和会计盈余关系影响的研究.管理世界,2010,(1):122—132.
8. 张景奇,孟卫东,王杏芬.国际会计准则、国内会计准则与股票——来自中国A、H股双重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2):120—128.
作者简介:王冬梅,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科学院管理学博士;周笑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硕士生。
收稿日期:2012—09—27。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