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阐述面向东盟区域物流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和实践

阐述面向东盟区域物流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和实践

收藏本文 2024-02-05 点赞:7100 浏览:2232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中国—东盟互联互通渐入佳境,北部湾经济区物流及相关产业迅猛发展,促使物流人才需求数量和质量发生变化,亟待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新建构。结合钦州学院物流人才培养实践,通过对面向东盟的区域物流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目标分析及其内容的阐释,提出了面向东盟的区域物流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北部湾经济区;东盟;物流人才;培养方案

一、研究背景与作用

随着物流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主要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和玉林、崇左两个市物流中心“4+2”所辖行政区域组成,以下简称北部湾经济区)[1]作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物流基地的作用日益凸显,在发展泛北部湾区域物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代物流不再只有仓储和货物转运的简单功能。通过采用现代化的通讯技术和自动化运输、仓储技术,以多式联运为主线,将仓储、包装、配送、加工、信息怎么写作等多种物流功能集成化,使北部湾经济区从连接中国—东盟的前沿和门户转变为内涵更广、层次更高的物流网络节点。虽然北部湾经济区物流及相关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科技和创新方面还远远落后于沿海及发达城市,产业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面向东盟的区域物流人才培养方案亟待优化。

二、面向东盟的区域物流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目标

北部湾经济区面向东盟的物流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应紧跟现代物流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北部湾经济区乃至广西—东盟(马来西亚、越南等)物流产业结构的升级,适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规格,形成专业建设与企业发展、现代物流技术升级、行业发展同步的“三同”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钦州学院作为怎么写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本科院校,拥有自治区级“面向东盟的国际物流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以“面向东盟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型物流人才”为目标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取得积极成效,主要体现在:第一,与钦州市港口集团等多家物流企业及北部湾经济区多家物流行业协会建立合作关系,以专业为依托,突出“学校+企业”合作;第二,以中国—东盟启动建设互联互通、广西北部湾港建设泛北部湾区域国际航运中心为契机,突出港口物流、农产品物流和物流配送工程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强调“区域性”;第三,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导向,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突出“专业理论+职业资格认证”人才培养;第四,以实践教学和大学生物流规划设计大赛为平台,组织学生参与钦州市乃至北部湾经济区物流规划,突出“创新+实战+怎么写作”人才培养。

三、面向东盟的区域物流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内容

(一)体系化知识结构

面向东盟的区域物流人才,企业要求其既要具备国际经营管理和逻辑分析能力,又要有核心专业技术管理能力,还要有沟通、信息处理和中英文及东盟小语种文字综合处理能力等,这就要求所培养学生在具备较扎实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具备经营管理类及其他类知识。钦州学院通过对物流及相关行业调查研究显示,北部湾经济区最紧缺的物流人才是集物流规划、航运、商贸、金融、信息技术与手段等多种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具备对企业内外资源进行整合、对经营全过程进行管理的能力和丰富经验的管理人才,以及从事第三方物流操作的专门人才[2]。为此,需要整合原有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上体现基础性、工具性、专业性和综合性知识结构体系。

(二)优化人才培养规格

根据钦州学院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要求,顺应北部湾经济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物流基地的功能定位,物流管理专业应完善“重能力、重技能(实践)、重素质”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力求实现人才培养的“一专、多证面向东盟的区域物流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与实践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多视角、广就业”人才培养规格。“一专”,即突出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培养的人才培育机制;“多证”,即本专业学生在符合本科教学的毕业规格后,获得毕业文凭外,学生须获得物流管理专业相关业务岗位的职业能力与职业资格证书,使最终毕业的学生在北部湾经济区乃至东盟国家具有显著的就业竞争力;“多视角”,即通过该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和企业的学习,具备从理论到实践、从执行到管理、从操作到运营、从国内到国际的多维度观察、深思、分析、解决的能力;“广就业”,即借助学生到企业学习实践、在校获得多种职业资格证书及学科竞赛等多种渠道,实现毕业生多岗位、跨行业就业。

(三)设置“3+1”人才培养方案

“3+1”人才培养方案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指导完成,即学生3年在校学习,再利用1年的时间到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训练,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环境的优势,有效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下培养和熏陶,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该人才培养目标仅靠学校的教育环境难以实现,必须要有企业的参与,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道路,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环境的优势,共同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具体而言,是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划分为两个学习阶段,前3年在学校进行本科专业理论类课程和实训项目的集中学习,最后1年在学校合作方企业进行专业实务类课程的集中学习,通过“3+1”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力求实现“面向东盟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

四、面向东盟的区域物流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保障措施

(一)师资团队建设

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尤其是海上互联互通、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CAFTA(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以及广西北部湾港建设泛北部湾区域国际航运中心等对物流人才的迫切需要,都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钦州学院注重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物流管理院系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并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方案,构建了一支能与物流管理专业特色建设、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相符的教学团队。在师资培养方面,为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实现专业建设目标,尽可能为教师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到国内外重点或著名高校攻读博士、硕士学位,以提高理论教学能力;支持教师进修、深造,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在师资引进方面,积极从国内引进高职称、高学历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在其它方面,支持和组织教师参加各种相关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支持和组织教师参加相关资,提高职业资培训师资水平;支持和组织教师到北部湾经济区相关企、事业单位锻炼,利用社会资源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实操教学能力。近年来,钦州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借力上述措施,其教师队伍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进一步优化,具有“双师型”的教师比例显著增加,教学团队的综合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全面提高。面向东盟的区域物流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与实践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