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形式美和新闻摄影视觉冲击力

形式美和新闻摄影视觉冲击力

收藏本文 2024-01-18 点赞:18048 浏览:8080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图文并重,两翼齐飞”,是老一代摄影人提出并倡导的新闻摄影理论。如今,这一理论已成为报纸新闻界的办报方针,新闻摄影作为参与新闻报道的一个“独立门类”,在现代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日益加剧的报业竞争也引发了新闻摄影地位的提高,图像传播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认可,于此同时产生一个关于新闻摄影的热门话题——新闻摄影是否具有“视觉冲击力”理由?
就报纸而言,图片量多少,能否起到好的宣传效果,关键取决于图片质量。近年来,新闻单位十分重视新闻摄影,但是,往往重硬件建设,而忽略了业务研究。目前的目前状况是:新闻摄影队伍空前壮大,摄影设备也紧跟了时代进程,但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优秀作品,是新闻摄影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谈到新闻摄影的“视觉冲击力”,就不能不与“形式美”联系起来。什么叫“视觉冲击力”?它是指作品的“视觉吸引力”“视觉感染力”“视觉张力”“视觉说服力”“震撼人心”的效果,即那种令你过目不忘的力量,读者对图片的主观感知,对读者视觉的冲击,情感的共鸣,心灵的震撼。诚然,真实永远是新闻摄影的生命,新闻照片的“视觉冲击力”,首先在于是否具备新闻性,但也不可否认,新闻照片能否与读者沟通,能否引起共鸣,最终还是要靠它所选择的形式语言是否存在打动人的艺术力量。应该说,新闻摄影的使命决定了它的本质,近些年事件真实而情节虚检测的照片屡见不鲜。正是由于对新闻摄影的可表现题材及其形式美学特征缺乏深入研究,采访拍摄过程中主题先行、急功近利等不良工作作风,引发了不少摆布导演的虚检测“新闻”图片充斥报端。因此,我们常说的 “立场”“观点”“策略”,实实在在是新闻摄影记者要认识的理由。
我们知道,新闻摄影具有其他传媒无法替代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而认识功能、教育功能是通过审美活形式美与新闻摄影视觉冲击力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动来完成的。新闻事件是真实客观的,摄影记者在选取新闻角度之后,正是按照各自的“美感经验”调度着“形式美”元素,对物象进行选择、取舍、概括、提炼,从而进入拍摄过程。也就是说,摄影记者正是通过“形式美”造型手段,运用手中的相机,在似乎不经意中捕捉精彩的瞬间形象,并以此引发读者共鸣,从而达到新闻信息传递的目的。
艺术大师罗丹说:“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是无时不在、无所不包的客观存在。形式美学是研究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乃至宇宙万物中“形式美”诸多元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学问。“形式美”不是哪一个门类的专用词,而应是一切可以产生视觉形象门类的共同用词,新闻摄影以视觉形象说话,无法回避“形式美”理由。所谓新闻记者的“第三只眼睛”,正是善于发现具有“新闻价值”信息和善于捕捉具有“视觉冲击力”形象元素的“新闻眼”。培养这种眼睛的途径是锻炼新闻洞察力,积累“美感经验”。形式美学的总法则是变化统一规律,即在一致性中求丰富,在变化中求统一性。这要求我们在具体工作中,辩证地把握各种“形式美”元素,遵照其规律熟练并灵活地加以运用。
作为以摄取新近发生事件或正发生的瞬间真实形象来感染读者的摄影记者,任何一种新闻摄影作品都客观地反映着作者的文化底蕴和美学素养。纵观我们熟知的成功新闻图片,它们除了具备强烈的新闻性之外,无不在形式上具备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摄影大师布列松的新闻作品、摄影大师卡帕的战争新闻片等作品,之所以震撼人们的心灵,跟作者的人生阅历、知识修养和审美水平不无关系。“厚积”才能“薄发”,“妙手”方可“偶得”,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美感经验”,连动着新闻摄影家的每一根神经,每当遇到好的新闻便可产生一触即发的情感冲动,进而抓拍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力作。
“美感经验”是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中积累得来的。“美感经验”有共性的一面,也有因人而异的一面,它是受人的生活阅历和知识修养的制约,并随其变化而变化的。当今时代,中外文化相互交错渗透,无时无处不在悄悄地转变着人们的视觉习惯。这一切都向新闻摄影工作者提出了挑战,以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在学习态度上,要养成辩证思维和逆向思维习惯。
我们深信,只要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勤于探索,只要一切知识为新闻摄影这个本体所用,只要一切“形式美”元素为新闻主题内容怎么写作,我们的新闻摄影记者一定会拍出充满时代精神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优秀作品!
(作者单位:辽宁日报社)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