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阐述审美视角下电视新闻摄像业务

阐述审美视角下电视新闻摄像业务

收藏本文 2024-03-11 点赞:28905 浏览:13308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审美是主体对客观感性形象美学属性的能动反映,视听结合的电视通过对客观现实生活的表现来实现其功能,具有审美属性。电视新闻作为新闻节目的一种类型,其首要的属性是新闻性,而基于电视这一媒介又决定了它具有艺术属性。因此,在电视新闻摄像实践中,应该高度重视其新闻性和艺术性,协调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使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效果达到最大化。
新闻性是电视新闻的美学核心
新闻立台是国内各大媒体的办台方针。2009年7月,央视整合新闻、文艺、海外、社教、广告五大节目中心的新闻采编系统,成立新闻中心,这是央视新闻立台迈出的重要一步。新闻立台的根基在于新闻节目内容直接来自现实社会,对人民群众生活可以产生切实的影响。一方面,它及时反映一个时期内国家各领域的工作重点。另一方面,它能广泛反映人民群众的真实情况,上传下达,沟通协调,做好信息怎么写作。而电视新闻的美正在于它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对主流价值观的弘扬,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节目形式的美学核心所在。
因此,在电视新闻摄像中,充分关注具有新闻性的信息是第一要义。电视新闻的美是一种真实美,尽一切所能接近真相是摄像记者应该努力的方向。这就要求摄像记者在实践中有现场意识,不仅仅要拍到现场画面,还应透过现场表象捕捉能够反映新闻事件本质的素材。为了得到这种真实,摄像记者就需要在拍摄前进行策划,尽可能多地获取相关信息,以应对现场纷繁庞杂的情况,抓拍到目标镜头。即使是突发性事件来不及详细策划,也应该在心里进行大致的拍摄策划,根据此类事件的一般情况,结合该事件的具体情况,到现场后迅速反应,不错过时机。如果在现场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摄像还应该积极与被采访对象沟通,观察他们的生活,培养他们镜头感,以便在稍后的拍摄中表现得更自然,更真实。
对于不在新闻现场的电视观众来讲,电视画面是他们获取现场信息的唯一来源,而操控摄像机的记者代替电视观众在现场进行观察,能否使得所摄内容客观反映现场(至少客观反应记者眼中的现场)显得格外重要。这需要记者在实际操作中,处理好光线、视角等理由,根据现场的情况调整白平衡,准确表现人物、事物的颜色,选择合适的视角,避开造成对事件真相的不恰当的夸张,避开造成观众对新闻主体的误读,保证所摄内容的真实。
新闻性是新闻的活力所在,只有典型人物和事件才能广泛地激起观众的兴趣。因此,电视新闻应该注意报道内容的选择,尤其注意选择适合视听表现的内容,充分发挥电视的独特优势。对于摄像记者而言,在选题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把握新闻性依然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有时候,同样的新闻事件,不同摄像记者的报道差别很大,水平高低一看便知。摄像记者在拍摄时要找到新闻的兴趣点,对新闻点进行重点表现,根据现场情况,随机应变,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对画面进行合乎逻辑的个性化的处理,以使新闻性得到更好的表现。
在新闻现场,为了得到具有新闻性的镜头,除了常规的“挑、等、抢”外,有时候还要用到偷拍。偷拍多数被用在揭露性报道中。由于有的正面拍摄不能得到真相,甚至有时根本没有拍摄机会,而这被遮盖的地方恰恰是新闻性集中体现的地方。尽管在偷拍中,拍摄质量不可避开地会下降,但是其突出的新闻性完全可以弥补这一缺憾,因为寻找并呈现真相这一过程本身就具有一种神秘的美感。
新闻是时间上的易碎品,对于电视新闻尤其如此,视听结合的形式虽然给了电视多样化的表现余地,也给了电视诸多的束缚。与报纸、广播相比,电视对现场的要求更高,不到现场无法进行报道,而现场总是不断变化的,要想拍好必须第一时间到达新闻现场,抢拍第一手资料。即使不能完整拍摄新闻事件,也应该最大程度地记录下现场的情况。
艺术性是电视新闻的美学支撑
电视新闻是一门艺术,因此不能忽视对电视新闻的艺术化处理,而新闻摄像就要从画面、声音等方面突显其美感。
画面是电视区别于报纸和广播的独特之处,也是电视给人的最直观的印象。新闻摄像与影视摄像等具有显著的差异,新闻只能选择,不能导演。因此,新闻摄像的画面美是有前提的,需要在真实审美视角下电视新闻摄像业务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性原则下进行艺术选择,它的美来自真实地反映生活。
电视新闻由一个个饱含信息的片段构成,越是有价值的画面包含的信息越丰富。然而,很多时候新闻摄像的内容具有不可知性。在拍摄结束前,整个画面的运动状况不能完全确定,这就给摄像者构图带来了困难,不仅要对画面中主体的运动情况进行预测,还要就可能出现的变化迅速做出反应,及时推、拉、摇、移、跟,捕捉画面中的动态信息。
首先,作为电视新闻,其突出的社会性决定了在画面中人的作用不能被忽略。如何放置人的位置,使画面主体突出,将人物与人物的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交代清楚,使观众短时间内明白图像的意思,成为摄像记者处理画面的重点。
其次,处理好画面中动与静的关系。静止的画面给人稳定、平和的感觉,但是内容单调、缺乏变化,容易使人疲倦;运动的画面可以一直引导观众的视线,但是长时间变化也会让人疲乏,过犹不及。在电视摄像中构建和谐的动静关系,才能使画面充满美感。新闻摄像由于内容本身大多不具有美感,尤其一些会议新闻和活动新闻,通常比较枯燥,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画面的动静结合,建构起观众的审美兴趣点,使观众乐于观看。
第三,新闻摄像作为摄像的一种,应该符合一般的构图原则,如画面的均衡布局、黄金分割、井字构图等。在新闻摄像中,按照审美原则去选择画面应该成为摄像记者的自觉。
除了画面选择,在电视新闻摄像中,将画面拍“稳”也是一条重要的原则。由于电视新闻摄像时会有突发事件,在实际操作中有时不便于架设三脚架,一些需要一直跟进运动的情形,更是需要摄像记者一直扛着摄像机行进。在这些情况下,画面的稳定性显得更为重要,能否把摄像机扛稳是检验摄像记者拍摄水平的重要标准。在特殊情况下,晃动的镜头是新闻真实性的体现,比如画面中人物在奔跑或者在人群中挤来挤去。但是一般来说,晃动应该是在一定的限度内,稳定的画面便于观众观看,更符合实际情况,这也是美的基本要求。画面内容的选择从大的方面讲是由新闻选题决定的。从小的方面讲,是按照摄像记者对新闻的理解和观察进行的。更微观地来说,在记者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基于审美需要理应对一些画面进行一定的处理,比如过于和暴力的画面不适合表现。画面是直观的艺术,为了保持画面的质感,摄像记者要调好白平衡,并根据天气阴暗确定适合的光圈,避开偏差。要注意的处理,选择恰当的线条,选好角度和远近,以拍出和谐的影调。
电视新闻是要传递信息的,声音作为重要的传播方式在电视新闻中应该被充分地利用。常见的声音为同期声和解说词的声音。与广播不同的是,电视的声音需要和画面相匹配,共同完成信息传播。对于新闻摄像来说,录制清晰的现场同期声十分必要,能用现场声音讲述的尽量用现场声,这样更真实,更有说服力。在操作中,要注意调试话筒,确保音质的纯正和响亮。现场声音过于嘈杂的,要注意降噪处理。
新闻摄像传递信息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叙事的过程,这种叙事过程综合运用了多种叙事手段,从结构到视角,再到节奏的把握。首先,电视新闻的拍摄从整体架构上应该有严密的内在逻辑,尤其是因果关系和矛盾点要处理清楚,按照合理的叙述逻辑拍摄详细的素材,以备日后剪辑使用。其次,作为线性的电视新闻,选择一个合适的视角,穿缀成一条叙事主线十分必要。比如在三峡移民等重大事件的报道中,摄像记者往往以一个主人公的迁移过程为切入点讲述移民者的搬迁过程,参与感、真实性更强烈。再者,作为一个整体,新闻摄像要把握住节奏,制约好每个镜头的时间,根据画面所表现的内容,该舒缓的要舒缓,该紧凑的要紧凑,不能使画面过分拖沓。
随着审美情趣的提高,人们已经不习惯于被说教,被直接地告知,因此,有时候电视新闻应该像文学作品一样,只提供能引发深思的切入点,让观众自己去深思,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这就需要摄像记者调动创造性思维,运用新颖的形式和思路,多层次、多元素的展现新闻事件。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本文责编:黎审美视角下电视新闻摄像业务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 莉
参考文献:①任金洲,马 莉:《电视新闻摄影》,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②曾福跃:《浅谈电视新闻摄像质量提升的手段和策略》,《新闻传播》,2010(10)。
③黄 金:《电视新闻摄像技术与技巧探究》,《新闻观察》,2011(12)。
④相玉祥:《浅谈电视新闻摄影的技术与艺术》,《新闻天地》,2010(11)。
⑤邹华新:《电视新闻摄影美学的双重特性》,《视听纵横》,2007(2)。
⑥张元欣:《论电视摄像艺术的十大规律》,《编辑之友》,2003(1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