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谈红色主题活动和社会责任感塑造

谈红色主题活动和社会责任感塑造

收藏本文 2024-02-19 点赞:28404 浏览:13071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大学生受社会环境影响,社会责任感趋于淡薄。为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塑造,四川文理学院认真探索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创新工作途径,开展了“感动巴山”关爱大巴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爱心活动。通过“感动巴山”爱心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大学生知晓了留守儿童的艰辛生活,了解国情,而且明确了自己肩上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使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大大提高。
【关键词】红色主题活动;社会责任感;感动巴山
“社会责任感是个人对自己所应履行的各种义务及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自我意识,是对社会责任的一种觉悟。” [1]16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理由。” [2]当代大学生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培养什么样的大学生,怎样培养大学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否能够健康长远发展。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尽快适应形势、怎么写作社会,尽职尽责的担负起新时期社会赋予的历史重任,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面对的课题。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相关文件,四川文理学院音乐系的德育工作者创新工作策略和途径,开展了以关爱大巴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感动巴山”红心帮扶活动。通过此类活动的开展,使参与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得到了明显增强,坚定了他们将来要勤奋踏实工作、回报怎么写作社会的理想与信念,同时也探索出了一条怎样塑造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可行之路和创新之路。

一、“感动巴山”爱心主题活动的缘起

四川文理学院位于四川省东部重镇达州市,距离大巴山腹心地带的万源市仅一百余公里。万源市地处川、陕、鄂、渝四省(市)交界处,进出川的主要门户和重要通道,也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地带。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万源发展较为缓慢,目前的总体经济还相对落后,属国家级贫困县,特别是偏远山区乡镇的农村还存在较多的贫困家庭。
2007年7月10日至13日,四川文理学院社会实践二团15名师生在万源市青花镇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过程中,实践二团看望慰问了青花镇油房沟村的留守儿童并召开了村民座谈会。在走访的过程中,志愿者和留守儿童亲切互动交谈,并帮助他们温习功课、整理房间,受到了留守儿童的欢迎和广大村民的交口称赞。在众多走访对象中,最让大家感动的是张华、张雪兄妹俩。参加此次活动的师生返校后进行了认真总结和深刻讨论,为了将社会实践活动的阵地延伸到校园,切实帮助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

二、“感动巴山”爱心主题活动的实施

“感动巴山”爱心主题活动在征得学院和系领导同意后,于2007年10月19日正式启动。为了将这项活动规范化,决定将音乐系成立的“音乐系留守儿童基金会”接受学院团委和系团总支双重领导。在启动仪式上还明确了留守儿童基金的主要资助对象是张华、张雪俩兄妹,资助时间暂为五年。
2007年12月6日,参加“感动巴山”爱心主题活动的师生代表在四川文理学院学生处涂德祥副处长带领下,驱车百余公里前往万源青花镇油房沟村,看望慰问留守儿童张华、张雪兄妹俩,为俩兄妹雪中送炭,并举行了隆重而俭朴的“感动巴山”爱心主题活动捐赠仪式。时任万源团市委书记的龙忠诚和青花镇镇政府、人大的领导及油房沟村村民共一百余人参加了捐赠仪式。
物质的贫乏不可怕,怕的是精神的贫乏。为了让留守儿童和大学生共享一片蓝天,让大学生和留守儿童有零距离的接触,2007年12月下旬,音乐系开始筹备元旦庆典,同学们首先想到的便是邀请张华、张雪两兄妹一起来过元旦,让他们实实在在地观看一场文艺演出。大学生为本次演出活动创作的音乐剧《让世界充满爱》,以大巴山留守儿童存活目前状况为背景,真切感人,把现场的气氛推向了,充分表达了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主题。公益演出不仅使大家丰富和提高了专业技能,同时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纷纷表示会以实际行动关爱留守儿童,更好地怎么写作社会,奉献社会。

三、“感动巴山”爱心主题活动的成效

(一)对国情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目前,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阶段, 我国生产力还不发达, 人民生活水平低, 综合国力不够强, 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也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在这个阶段,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入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农民工、留守儿童等。[3]通过“感动巴山”爱心主题活动的开展,使大学生对这样的国情有了红色主题活动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塑造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如需论文查抄袭率.更真切的理解和感受。古人云“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只有让大学生深刻了解和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才会更加富有爱心与社会责任感,才会树立相应的民族忧患意识,才能将个人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二)更加明确肩上的责任与使命。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中间力量,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人力资源。大学生明确自身肩头的责任与使命作用重大。当代不少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 就其客观的理由来说, 在于其社会实践少, 对社会的接触和深思肤浅而难以深入。因此,他们“很难产生和深化对自己应承担的责任的认识, 很难体验用自己的智慧、劳动、汗水获取对履行社会责任的亲身体验和感受的乐趣。” [4]通过此次“感动巴山”爱心活动的开展,让大学生零距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对社会现象进行总结、反思,使他们对自己肩上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更为明确,他们今后的学习将会更加努力,他们向目标拼搏奋斗将更有动力。
(三)感受到了奉献社会后的快乐与成就感。大学生的思想是单纯的,愿望是美好的,心底是善良的。“感动巴山”爱心主题活动在校园和社会之间搭建了爱心平台,这项活动不仅是帮助留守儿童顺利完成学业,更主要是在活动中实现了双向教育的双赢过程。一方面,大学生在奉献“爱心”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奉献社会的成功与乐趣,正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另一方面,受到资助的张华张雪兄妹在幼小的心灵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这种感激会转化为他们发奋学习、早日成才、回报社会的动力。这就是将珍贵的“爱”生生不息的传递下去,让“爱”的人乐于“爱”,让被“爱”的人学会去“爱他人”,达到和谐的良性循环。
结 语
热爱生活、关爱自然、关心他人、怎么写作社会、奉献祖国是“感动巴山”爱心主题活动的根本目的,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更是落实16号文件的具体体现。把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是高等院校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了解国情,提升自身价值的重要方式,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有效策略与途径。
【参考文献】
[1]谢伟华.社会责任感与大学生成才[J].高等教育研究,2006(3):61.
[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3]余文盛,钟昭会.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目前状况、理由与策略[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96.
[4]欧阳鹏飞.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深思[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6(2):9.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