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阐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实践环境营造

阐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实践环境营造

收藏本文 2024-04-03 点赞:21277 浏览:9477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需要怎样的实践环境一直是学者深思、社会关注的理由。本文就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实践环境的营造展开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实践环境;营造
1005-5312(2013)35-0236-01
一、引言
高校开设的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培养的是各类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跟传统的艺术不一样,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而且行业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在经济文化、科技市场等多方面都必须与时俱进才能保证满足其怎么写作对象的要求。在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设计的学科性质要求学生能把设计思想和新的概念变成现实,把抽象的理论变成具体的物质形象。艺术设计和平面设计一样,必须要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因此,就需要与实际的生产相结合,了解和熟悉生产过程、营销方式等,除了能熟练地运用设计策略和设计手段(如草图方案、效果图、工程图、模型、样机等)表达设计意图外,还应参与实际的生产活动。

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环境存在的理由

在我国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理论教育与实际操作能力脱节。
由于教师未在企业亲身工作的经历,其思想观念自然偏重于对艺术形式的追求,教学策略和手段也局限于传统的学校教育。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本身带有很强的实践性,许多专业课程的作业都是用模拟课题来做,目前各院校并没有将课程与社会课题及科研项目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师的课题当中或者企业的设计项目中,造成学生毕业后与社会、市场难以接轨。
学生实践的场所相当匮乏。目前,大多数高校由于办学经费等理由,没有为学生提高充足的实践场所。但是学生实践必须要有实践场所,完善的实践教学场所,才能形成与理论教学相匹配的实验教学保障系统,成为强化学生实践技能、拓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实践环境的营造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宽知识结构、提高动手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三、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环境的几种类型

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在德国包豪斯诞生起,设计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境大致出现了包豪斯的“工作坊”(workshop)、“德州骑警”的“设计实验室”(design laboratory)、现代设计院校的“工作室”(studio)等几种模式。

(一)包豪斯的工作坊

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传承了德国国立包豪斯(1919~1933)的设计教育理论体系。而包豪斯以前的设计学校,偏重于艺术技能的传授,如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前身——设计学校,设有形态、色彩和装饰三类课程,培养出的大多数是艺术家而极少数是艺术型的设计师。包豪斯则十分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与设计素质的培育,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他们建立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

(二)“德州骑警”的“设计实验室”

设计实验室是大学校园内与建筑系的设计工作室最为接近的一个机构设置,它包含了包豪斯的工作坊的基本理念,即强调实际动手制作,体现了一种实验和探索的精神。在设计实验室“德州骑警”通过特定的设计教学法将有关设计的知识具体化为一个设计训练的体系——教学大纲。

(三)设计工作室

设计工作室是一种完全开放式的,具备现代设计公司的基本特征的新模式。如在硬件设备条件和环境功能使用适应等方面均与现代设计公司基本相似。其人才培养模式实将理论研究与实践、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应用紧密联系,有效防止了现代设计教育模式变成一座塔式的虚壳;它充分使学生具备了直面现实生活的能力而被当今设计教育机构广泛认同。

四、构建“工作室”实践教学环境的措施

(一)配置工作室功能。工作室制教学机制转换为以工作室为基础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发展方向的、灵活的教学运转机制,各工作室有明确的专业方向和风格特点,导师对工作室负责,学生可通过双向选择进入工作室进行学习,主要任务是培养有实践能力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二)打造工作室与企业的关系。按照艺术设计专业的方向设置或者课程体系设置工作室。每个工作室根据需要配置6-10 个学生。每个工作室应有一家或一家以上的设计公司或企业作为支撑,工作室与企业建立直接的合作关系,从某种角度来说企业与工作室是一体的。
(三)配置师资队伍。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要求每位导师既要担任1-2 门课程的教学,也要负责指导设计课题与实践课题。导师的结构应该由本校专业水平及实践经验突出的教师和聘请的校外实践丰富的设计专家、设计总监来组成。
(四)搭建教学组织。实行小组化教学,学生人数受到制约,教学对象相对固定,师生之间的关系已转换为师徒之间的关系,导师有机会在一年的时间里零距离接触和了解学生,这样有利于增加师生的感情,以及营造师生间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任锦鸾、刘丽华、李静、刘虎.创意人才培育体系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3(08) .
[2]施仁江.基于实验教学平台的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3(05).
[3]杨静.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J].文学教育(中),2013(01) .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