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试谈视觉文化语境中中学语文教学对策

试谈视觉文化语境中中学语文教学对策

收藏本文 2024-02-06 点赞:5217 浏览:1526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视觉文化凭借其图像信息的具体直观性,正踏破以往视觉艺术的边界而向整体的生活突围,成为几乎波及人类生活每一寸空间的文化弄潮者,具体表现为,图像符码与图像信息在人们文化生活中的大量涌现。英国学者约翰·伯杰在《视觉艺术鉴赏》一书中写道:“历史上没有任何一种形态的社会,曾经出现过这么集中的影像,这么密集的视觉信息。”我们身处一个人类历史上空前的视觉富裕和视觉张力的时代,影像和各种视像成为了我们时代文化的主要承载方式,电影、电视等等构成了当今社会一个真实的视觉文化景观,影视以其具象性形象的强大优势促使大众的信息接受方式由先前的以文字阅读为主转向了以图像观看为主,如今话语霸权已经让位给图像霸权或影视霸权。据心理学家统计,人类获取信息的百分之七十都是来自视觉,这样的现实让我们感受到语文教育的责任重大。为此,笔者提出了一个适应时代变化的语文教学策略,即适当地把优秀的影视资源引进课堂,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此策略的提出是基于以下几个层面的考虑:
首先,把影视资源引进课堂是可行的。据统计,语文课本中百分之六十的内容是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文学的熏陶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而影视艺术与文学一直存在着亲密的姻缘关系。世界电影史上的许多影片都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这些文学作品中既包括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也包括了当代的畅销作品。在国外,雨果、小仲马、狄更斯、海明威、托尔斯泰等作家的许多作品都被改编成了电影。我国当代电影也可以说是踩着文学的肩膀成长起来的,50年代以来,鲁迅的《祝福》、茅盾的《林家铺子》和巴金的《家》,这些文学名著都以另一种完全不同于语言文字的形式展现在银幕上,《红旗谱》《暴风骤雨》《野火春风斗古城》《英雄儿女》等也来自对文学作品的改编。80年代以来,茅盾的《子夜》、老舍的《骆驼祥子》《茶馆》、巴金的《寒夜》、曹禺的《原野》《雷雨》《日出》等现代经典文学作品也先后被改编成电影。老导演凌子风先视觉文化语境中的中学语文教学对策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后改编了老舍的《骆驼祥子》、沈从文的《边城》、许地山的《春桃》等文学作品,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学名著改编系列。同时一些中青年作家的作品也得到了电影创作者的青睐,《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人到中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人生》《孩子王》《红高粱》《红衣少女》《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良家妇女》《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香魂女》《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影片都来自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成功改编,可以说影视中一系列的重要作品都与文学原著有着姻缘关系。可贵的是,这些影视作品大都尊重了文学作品原著的主旨,较大程度地继承了原著的主题内容和美学观念的精华,并且利用其影像的具象性特点将人物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如电视剧《红楼梦》中,邓婕将王熙凤演得形神兼备,陈晓旭把林黛玉的体弱多病、多愁善感、美丽动人表现得入木三分,这些都给学生造成了很强烈的感官刺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进而理解文章的主旨是非常有帮助的。
其次,影视作品是易被接受的。从学生接受角度看,因影视是视听综合的艺术,以生动逼真的画面和具有震撼力的音响效果直接给接受者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因而深受作为接受者的学生的喜爱。充分有效地利用影视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教出来的学生不喜欢语文,或者不懂语文,只能是语文教育的失败。”兴趣是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它随着动机的形成、发展而形成和发展。目前的状况是,我们的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最强、兴趣培养的最佳时期,可是他们大多在初中阶段就存在厌学情绪或倾向,能够专注于课本学习的学生是少之又少。电影、电视作为知识、信息的新载体,能够把真实的世界以幻觉的形式再现在银幕上,生动的形象和曲折的故事情节很容易就能触及学生的内心深处,也迎合了他们娱乐的内在需求,达到在玩中学的目的。所以,灵活地利用影视资源触发学生兴趣指向的“兴奋点”,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教育效应。
最后,影视资源的引进对语文教学实践是大有帮助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都知道学生大多钟情于影视剧,如果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学生对影视剧的喜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转化为对文学原著的兴趣。影视视觉元素的直观性可以充分满足学生的视觉饥渴,故而可以通过影视来带动学生对文学作品本身的阅读和更好的理解。现实已对此作出了最好的证明。如电影《手机》的放映及其高票房带来了刘震云小说的全面升温;《康熙王朝》的高收视率带动了二月河“帝王系列”小说的走俏;《红楼梦》复杂的人物关系、深奥的主旨常使人望而却步,几集电视剧看下来,既轻松又明了,对人物性格不用刻意分析就一清二楚。可见在课堂上合理地利用视觉元素,可以使学生对文学作品产生兴趣,进而推动其阅读。同时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可以得到提高,对文学原著的理解力也能得到增强。
2.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影视资源引进课堂可以使学生用较为独特的感知方式和审美眼光去发掘生活,使学生的才情性灵得到释放,而且可以极大地拓展学生自我体验的深度和广度,丰富学生的写作语言的积累。影视可以以最快的速度传播信息,如我们的电视新闻类节目、直播节目,可以使学生更及时地了解世界,更真实地贴近生活。笔者曾将“迎战暴风雪”“感动中国”“抗震救灾”等内容引进课堂,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内容以直观、逼真的形象触动了学生的心灵,激发出学生潜藏于内心深处的,使得他们迸发出极大的创作灵感。再者主持人澎湃的语词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在带给学生震撼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词汇。总之,影视带给学生的便捷和可观可感的形象性、逼真性及强烈的震撼是教师的口头言词和报纸等书面文字所无法比拟的。
3.有利于拓展语文教学的内容,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加快语文教学的进度。如在讲解《阿Q正传》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观摩影片,让学生结合影片理解课文,教师可以将能突出人物性格、文章主旨的画面及语言反复放给学生看,这样不仅能转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使枯燥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激起学生对语文课堂的热情,而且能加深学生的记忆。研究发现,人所获得的知识,60%来自视觉,20%来自听觉,15%来自触觉,3%来自嗅觉,2%来自味觉。众所周知,图形比词汇更容易记忆,影视正好以其直观形象、浅显易懂、方便快捷、刺激愉悦的特点充分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视觉。在这种状态下,学生自然而然地将知识储存在了记忆的“仓库”里,即使时间长了,有关文字忘了,也可以凭借形象特征唤起再现性思维,把信息从头脑中提取出来。
当然,我们不能一味地夸大利用影视资源的益处,而忽视了它不利的一面,凡事都要讲究一个度,过犹不及。如果过多地利用影视资源,甚至以影视的观看代替文字的阅读,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不利于语感的培养,影视的形象直观性也将剥夺学生在阅读文字作品时所能享受到的审美想象。一句话,世上没有绝对的好和绝对的坏,任何东西都是有益有害的,关键是如何使用它,如何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只要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合理地利用影视资源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规避和减小影视的负面作用,相信把影视资源引进语文课堂将是推动语文教学创新与发展的一个有效策略。
参考资料:

1.〔英〕约翰·伯杰著,戴行鍼译《视觉艺术鉴赏》,商务印书馆。

2.李建平《新课程标准:权威有说法》,《中国教育报》2001年7月3日第3版。

3.阎立钦主编《语文教育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