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经济学理论 >试议闽江闽江流域生态经济评价与其空间特点

试议闽江闽江流域生态经济评价与其空间特点

收藏本文 2024-01-19 点赞:5635 浏览:1590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收集2009年闽江流域流经29个县市的多项统计指标,以生产位、生活位、环境位三个系统层面构建了包含40个具体指标的生态经济评价系统。采取熵值赋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利用各指标的标准化值和熵值法确定的权重,运用指数叠加法计算各县市的生态经济进展度。分别采取聚类浅析、BP人工神经网络、灰色关联度等数学策略定量地评价了闽江流域各县域的生态经济情况及大体进展排名。将闽江流域各县市的综合进展度作为空间属性值,运用空间统计学中的Morans’Ⅰ指数、Moran散点图、LISA集聚图等统计量探讨闽江流域各县市综合进展度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性,考察其空间分布特点。聚类浅析、BP人工神经网络、灰色关联度三种策略所得到的结果大体一致。福州市辖区、三明市辖区及南平市辖区的综合进展度都在0.75左右,三个层面的进展度都在均值以上,它们是各地级市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经济快速进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系统相对改善,资源配置合理,人民生活水平较高,位于全流域的前列;武夷山市、邵武市、长乐市、闽侯县、永安市、建瓯市、德化县处于同一级,它们的综合进展水平属于中等偏上,环境位、生产位、生活位中可能有个别指标低于平均值,如长乐、闽侯、德化这三个县市的生活位都在平均水平以下。闽清县、永泰县、沙县、大田县、浦城县、建阳市、顺昌县、将乐县、建宁县、泰宁县、宁化县、光泽县、尤溪县基本上属于中等水平,生产位的进展度接近0.15,环境质量良好,这些县市基本是是内陆山区,交通网较不发达,基本是以第一产业为经济来源,二三产业的进展潜力有待挖掘,还没形成大规模的工业经济。连城县、古田县、清流县、政和县、松溪县、明溪县归为一级,它们的生产位、环境位、生活位及其综合位的进展水平都低于均值,是进展度低的县市,交通不发达、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和环境质量一般不能很好吸引大型企业的进驻,导致经济进展缓慢、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对低下。全局空间自相关浅析结果显示2009年闽江流域各县市环境位、生产位、生活位综合进展度的全局Morans’Ⅰ指数为0.1759,体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集聚现象,体现为工业较发达,经济快速进展的中部地区、生态环境优越的西南地区与北部地区及生产位、生活位、环境位三者协调进展的中部地区与闽中少数地区。主要体现在:①各县市生态经济进展综合度在空间上有着着空间二元分化,地区差别显著,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与内陆山区进展不同步。整体上流域以下游的福州、长乐等发达城市为整个闽江流域的核心,但在上中游又有武夷山、南平、邵武、三明等旅游型、资源型城市为二级极核,而内陆山区经济进展较为缓慢,形成以松溪县为中心的闽北山区经济落后的盲区。闽江干流和建溪、大樟溪等是闽江流域经济进展的轴线,在经济进展程度较高的核心周围有着集聚和扩散机制作用下的辐射状网络结构。以空间二元结构上来看,各县市生态经济综合进展度落入“冷点”象限的数量多于落入“热点”象限,这说明闽江流域多数县市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加紧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加速经济进展速度。一方面要加速以福州为中心的经济进展,增强其经济辐射范围,更好地带动周围县市的经济进展;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山区县市的支持力度,增强其与“热点”区域的合作,以而提升经济进展水平。②绝大部分县市的环境位、生产位和生活位进展度不均衡,不协调,不能很好地处理经济社会进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联系。通过灰色关联浅析可以得出各县市4种进展度的排名参差不齐,经济、社会及环境能够协调进展,综合实力较强的县市很少,说明闽江流域县域生态经济非均衡进展。关键词:闽江流域论文聚类浅析论文BP人工神经网络论文灰色关联度论文空间特点论文

    摘要7-9

    Abstract9-11

    1 前言11-17

    1.1 探讨背景11-12

    1.2 国内外探讨近况12-16

    1.2.1 流域管理与开发治理的进展12-13

    1.2.2 生态环境评价的进展13-16

    1.2.3 生态环境评价策略16

    1.2.4 空间统计学的进展16

    1.3 探讨内容与作用16-17

    2 探讨区概况17-21

    2.1 自然地理条件18-19

    2.1.1 地理位置18

    2.1.2 地形地貌18

    2.1.3 气候水文18-19

    2.1.4 土壤植被19

    2.2 经济进展情况19-21

    2.2.1 农业20

    2.2.2 工业20

    2.2.3 第三产业20-21

    3 探讨策略21-29

    3.1 资料数据收集21-22

    3.2 评价指标系统构建22-26

    3.2.1 指标系统建立原则22-23

    3.2.2 流域生态经济评价指标系统23-26

    3.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26-27

    3.3.1 指标数据的标准化26

    3.3.2 指标权重的确定26-27

    3.4 综合评价值的计算27-29

    3.4.1 生态经济系统进展度27

    3.4.2 各生态经济子系统进展度计算27-29

    4 结果与浅析29-55

    4.1 闽江流域运用聚类浅析法对生态经济的探讨29-31

    4.2 闽江流域运用 BP 人工神经网络法对生态经济评价的探讨31-39

    4.2.1 神经网络的建立与训练31-32

    4.2.2 BP 神经网络结构的确定32-33

    4.2.3 网络训练参数的确定33-34

    4.2.4 BP 网络的训练34-37

    4.2.5 BP 神经网络评价结果37-39

    4.3 闽江流域运用灰色关联浅析法对生态经济评价的探讨39-49

    4.3.1 建立评价模型:39-40

    4.3.2 闽江流域生态经济灰色关联浅析40-49

    4.4 闽江流域运用空间特点浅析法对生态经济的探讨49-55

    4.4.1 空间特点浅析的相关概念49-50

    4.4.2 全局空间自相关50-51

    4.4.3 局部空间自相关51

    4.4.4 闽江流域生态经济综合进展度空间特点51-54

    4.4.5 闽江流域生态经济综合进展度的局部自相关浅析54-55

    5 结论与讨论55-63

    5.1 闽江流域运用流域综合管理论述法对生态经济的探讨55-59

    5.2 小结与讨论59-63

    5.2.1 闽江流域各县市生态经济综合进展的倡议61-62

    5.2.2 探讨的不足62-6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