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经济与行政管理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评析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评析

收藏本文 2024-02-29 点赞:25661 浏览:11870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以卢卡奇、葛兰西等为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主张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认为这种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是对近代西方哲学超越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唯物主义。它从实践出发理解整个世界,人类社会是它的研究对象,其目的是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在哲学史上导致了认识论、自然论和历史观的根本变革。
关键词:哲学观;实践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唯物主义
1673-291X(2012)22-0195-02

一、概念界定

所谓哲学观,就是哲学的自我关照或哲学家的自我意识。从内容上讲,哲学观包括对哲学的性质、哲学研究的对象和哲学的功能等根本问题的回答。其中,哲学的性质或哲学是什么?是哲学观的核心,它是决定如何理解和解释其他哲学问题的根本问题。一个哲学家的哲学观也是其哲学的核心和灵魂。哲学观的变革必然导致哲学理论的根本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的革命变革,改变了哲学的性质、哲学研究的对象和哲学的功能,创立了一种新的哲学观。它是以实践性、时代性、革命性和批判性为灵魂的为人类争取自由和解放的哲学。

二、国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究竟是什么?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主要有三种。
1.以卢卡奇、葛兰西、科尔施等为代表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为以实践为基础、以人类社会历史为研究对象、以探求人的自由和解放为己任的实践唯物主义。
2.以马尔库塞、弗洛姆等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为消除人的异化的人道主义。
3.以阿尔都塞为代表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为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种多元决定的社会历史观,辩证唯物主义落后于历史唯物主义而以实践状态存在,需要人们从理论上进行阐发。

三、中国学术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理解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现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的观点。该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

一、从而把唯物主义提升到现代形态,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客观实在的观点是它的基本的观点,只有进入社会领域实践才扮演首要的观点的角色。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关于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论,而是从历史存在出发解释一切哲学问题的唯物主义。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本质及其依据

1.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近代哲学思维方式的突出特点在于在主客二分的基础上把整个世界划分为现象世界和本体世界,并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认为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揭示现象世界背后的绝对本源,由此整个世界要么被归结为“自然物质”,要么被归结为“抽象的精神”。这种本体论的思维方式把本体和现象、主体和客体、思维和存在绝对对立起来,而忽视了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其结果是主体成为与外在对象,甚至与自己肉体相分离的纯粹的自我意识,客体成为脱离了人没有人文意义的抽象物,人的主体性无法充分体现出来,从而导致对人的拒斥和消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从近代本体论思维方式转向现代实践论思维方式,创立了一种新的世界观——实践的唯物主义。也即“新唯物主义”。实践的唯物主义是实践论思维方式的结果,是对主体和客体、思维和存在、本体和现象关系的实践理解方式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康德的影响。从主体出发,而不是从对象出发看问题的思路是康德哲学革命所取得的根本性成果。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研究对象的转换。近代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世界,哲学的任务是探寻世界的普遍本质和规律,追求绝对真理,为科学立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社会,通过政治批判、文化批判和经济批判寻的自由解放的实现道路。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考察自然界,也有自己的自然哲学,但马克思主义哲学总是联系人的实践及其人类历史来考察自然,其目的是更好地关注人类社会生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本质和思维方式决定了它必须将人类社会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3.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功能的转变。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4]这一论断概括了马克思对整个西方传统哲学的批判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西方传统哲学是一种以追求终极知识和绝对真理的知识论哲学。长期以来,哲学以“科学之科学”自居。但随着实证科学的发展,哲学作为揭开世界最终奥秘、颁布绝对真理的最高科学的幻想逐渐破灭。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表达自己对思辨哲学的反射。他说,“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止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关于意识的空话将终止,它们一定会被真正的知识所代替。对现实

摘自:毕业论文工作总结www.udooo.com

的描述会使独赢的哲学失去生存环境,能够取而代之的充其量不过是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考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概括。这抽象本身离开了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也就是说,思辨哲学脱离实践,脱离人现实生活,不可避免地要失去生存的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宣告西方传统思辨哲学的彻底终结。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引起了许多重大哲学问题的根本变革。
1.实现了认识论的根本变革。在人类的认识史上,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们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世界不过是观念的集合;客观唯心主义认为认识是客观精神的自我认识,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或摹本。而一切唯物主义者都坚持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他们对对象只是从客体的和直观的形式去理解,把认识当做客体在人脑中的一种镜象,是一种消极被动的反映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汲取人类认识史上的积极成果,克服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种种局限,将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沦,实现了认识论的根本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是在文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反映是在主体、客体、反映形式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主体依据自己的反映形式对客体的部分信息进行加工的信息变换过程。这种反映是模写性与创造性的统一。所谓模写性,即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以客观事物为原型;所谓创造性,即人的认知结构、情感、意志、直觉等因素,对感性材料的选择、加工和建构。因此,认识活动中的信息交换不是人对对象信息的被动受的过程,而是人能动地选择和建构对象信息的过程;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既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又突出了主体在认识中的能动作用,因此是能动的反映论。2.实现了自然观的根本变革。旧唯物主义认为自然是独立于人的自在自然,人是环境的产物。实际上,“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将纯粹的自在自然观发展为社会自然观。从实践的观点看来,自然已不是一个纯粹的自然科学范畴而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自然也不是一个“自在的自然”,而是一个“人化的自然”。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自然观从来就是把那种外在于人的自在自然排除在他的理论视野之外的。马克思认为,“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的自然界,对人来说也是无。”[5]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抽象的物质自然”—— 自在自然被“历史的自然”所取代。同时,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自然观并没有否认自然的先在性。人化自然的概念的潜在前提就是自然的先在性,即必须先有先在自然,它才可能被人化。也就是说,理解先在自然的出发点是人的实践活动;同时,自然的先在性必须靠人的实践来证明。
3.实现了历史观的根本变革。历史观是人们在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问题时所采取的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史观占主导地位。他们把社会意识和英雄人物当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由此而来历史要么被当做英雄的舞台;要么被归结为思想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正确地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确立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实现了历史观的根本变革。“这种历史观就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把同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这种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6]
参考文献:
王金福.在什么意义上说马

源于:查抄袭率论文www.udooo.com

克思的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J].唯实,2002,(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责任编辑 王晓燕]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