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健康教育 >当前教育科研课题存在问题与对策

当前教育科研课题存在问题与对策

收藏本文 2024-01-21 点赞:18714 浏览:8290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课改的推开和深化,教科研工作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课题成为当前学校最时尚的话题,关于教科研课题的实验与研究方兴未艾。然而,理性地审视当前的教科研工作,特别是课题运作,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值得深思的现象。
一是眼光不敏。许多课题的选题缺乏前瞻性和新颖感,要么是沿袭外地、别人的成果进行简单重复,要么是在形式上翻新早期的狭隘经验,邯郸学步,拾人牙慧。
二是底蕴不深。很多时候,我们的课题研究理解肤浅,断章取义,生搬硬套,简单嫁接,失去了理论的底蕴和内涵。
三是实效不大。一些课题是着眼过大而空泛的宏观研究,没有去将教学中、课堂上的鲜活问题转变为研究的课题,失去了“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实践根基,所谓研究就失去了实际价值。
四是形式不活。一提到做课题,许多教师马上想到的是深奥艰涩的术语、神秘玄虚的测量数据、类似公文的冗长方案等等,却不知课题也可以简约,也可以亲切。关键在于是否具备了做学问的意识,而不在于形式的拘泥。
五是风气不淳。浮躁、浮夸是科学研究的大忌。一些课题是空穴来风,架空操作,属于“闭门学问”;一些课题是一哄而起,又一哄而散,属于“刮风学问”;一些课题甚至只是编撰一个方案,拼凑了几篇论文和组装了一个结题报告,属于“应景学问”。
六是胆识不足。对传统教育教学力量因惯性而产生的盲从,对新生研究成果因生疏产生的排斥,对教科研工作因片面认识而产生的神秘莫测,使一些课题研究“小家子气”,缺乏突破前人、他人的勇气和魄力,形成的狭隘经验只限于用来成功个人,而不敢奢广、辐射。
这几种现象遮挡了研究者的眼光,束缚了手脚,僵化思想,制约着教科研工作的内涵式发展。如何从理念方面和操作方面、改变这些现象呢?
一是要改变教科研工作方式。对于课题的研究内容

摘自:毕业论文答辩流程www.udooo.com

而言,要实现三方面的转变:即实现以“外引型”为主向以“本土化”为主的转变;以“推广他人型”为主向“总结自我型”为主的转变;以“大而空”的宏观研究为主向“小而实”案例研究为主的转变。对于课题的研究方式而言,也要实现三方面的转变:即教科研的场所实现“教研室——学校——教科处(室)”的转变;教科研的主体实现“教研员——教师”的转变;教科研的方式实现“书斋房里的引经据典——教学实践中的发掘提升”的转变。对于课题的管理方式而言,也要实现三方面的转变: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一个独立的主课题”向“多个支撑的子课题”转变;由“一次性评审”向“等级制评审”转变。
二是要优化课题运作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要进一步规范课题运作程序,建立科学完备的课题运作模式,即“提供课题指南(课题招标)——立项审批——过程监控——评估鉴定——推广深化”的“五环运作模式”。要通过课题指南的导向作用,引导教科研工作突出前瞻性、研究性;通过立项审批手段,遴选出具备较强实用性和操作性的课题;要通过过程监控,引导教师通过论坛、沙龙、调研、测评、观察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撰写教学案例、随笔、反思等生动活泼的文章作为课题的支持部分;要通过评估鉴定,发掘课题在运作过程和结论方面的成果和不足,严格定级;要重视优秀课题的推广深化工作,提升级别,扩大影响,在一定的区域内推广,运用成果和结论。
三是提高教育科研的管理方式。一抓薄弱:研究性学习、综合性实践活动、综合性学习、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等是教育欠发达地区教科研课题研究的薄弱环节,要通过课题指南、课题招标等形式予以落实和加强。二抓优化:课题研究要形成区域优势,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在课题的“求实、求新、求先”上下工夫,优化课题质量,逐步形成一批选题有针对性、运作有规范性、成果有前瞻性的优质课题,典型引路。三抓推广:确定一批实效性强、教科研价值大的课题在一定的区域内予以推广,突出科研课题对教学实践的指导、引领作用,让更多的学校和教师受惠于教科研。四抓校本。校本教研,是当前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广大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保证,也是开展教科研工作的主要途径。要将校本教研制度同课题开展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达成双赢,取得双效。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城区车站中学
责任编辑:杨博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