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金融 >> 金融市场 >谈谈高职高职会计课程设置有着理由与对策结论

谈谈高职高职会计课程设置有着理由与对策结论

收藏本文 2024-01-24 点赞:7150 浏览:2250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目前,我国高职会计教学还未能摆脱以往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这使学生的职业能力无法达到各类创新企业的要求,同时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就当代我国高职会计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为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望有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课程设置

目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的培养目标、生源层次与就业方向等都和本科院校的会计教学有所不同,其中存在培养目标重点不够突出、课程设置不科学、实训手段较为欠缺等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当代我国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分析,详细的阐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我国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以“考证”为导向,重证书,轻能力

我国高职院校从十多年前就开始实行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自这一制度实行以来,为高职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将高职教育与市场需求顺利的接轨,但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这一制度也开始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主要问题是部分高校完全将“考证”作为导向,重证书、轻能力的现象过于严重。很多高职院校一味的追求考证过级率,并将其作为教学效率的重要考核标准,因此,很多高职院校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并整合教学内容,将考证内容作为专业课程内容的前提。而事实上,某些职业资格证的考试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传统的书面知识考试太多,与实际需求的职业资格标准存在较大的差距,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过级率,但却缺乏对学生专业技能以及其专业素质的培养。很多学生由于过于在乎考证,便将心思全部花在考证的内容上,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不够或是直接忽略,由此导致其只“会考”但“不会用”,这种情况在当下的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也正是由于这种情况,使大批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时达不到企业单位的专业要求,并且严重缺乏市场适应能力。

(二)专业课程设置趋同化

近几年来,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开始采用“宽基础”、“工作过程导向”及“学习领域”等新的课程模式,试图打破传统的课程模式并实现新型科学课程体系。但根据实际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依旧没有得到较好的改进,没有完全脱离以往的传统单一的课程模式,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对其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通常由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构成,其设置内容基本与本科院校没有差别,无法体现出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极个别高职院校虽采用了模块式课程设置,但只是表面上的形式变化,其根本内容还是一样,缺乏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且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无法适应当前社会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

(三)专业课程内容准则化

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这项新准则的颁布代表着我国会计核算制度将面临重大改革,将拉近我国会计会计准则与发达国家会计准则的差距,同时也标志着我国会计事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这要求会计专业中的某些传统行业课程相继取消,例如《工业会计》、《商业会计》等,以此来顺应时代的潮流和国际会计行业的发展。而实际上,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都一样,难以体现会计行业的特色。

(四)课程结构不够科学合理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的会计专业的课程结构不够合理,主要是“两课”与专业课的课时比例不协调。这其中又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的课时比例不合理、各项专业课的课时比例不够合理、课堂教学与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不合理。课堂教学的课时远远大于实践课程的课时,因此,导致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实践技能失调。

二、对高职会计课程设置的建议与思考

(一)将考证与就业科学的结合,并以就业为向导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行各业技术的不断更新,要求会计行业也对其职业技能进行创新与完善。因此,当代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应改变以往以考证为导向的课程设置,而应该主要将就业作为课程设置的导向,以此来适应社会的需要。高职院校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并以此为主要目标。与此同时,还应不断的改善现有的职业考证制度。

1.增加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充实其考试内容,使考证中的内容与当代社会企业需求相结合,并使学生在考试内容中能够充分了解就业所需的专业技能以及其文化素质。

2.科学、合理的将高职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职业教育衔接起来,使学生在顺利过级的同时也获取相应的会计职业实践能力,并由此增加就业竞争力。

由上述可见,当代高职院校的会计课程设置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将职业能力作为课程设置的前提和有力依据,努力构建能够充分体现会计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为我国提供新型的高技能会计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二)课程设置应充分体现地区行业特色

高职院校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其具有强烈的职业性、地区性以及行业性。因此,高职教育必须根据其自身特点将课程设置归类,并按照职业群体、地区特点、行业特点等多方面进行调整,在培养学生通用技能的同时注重其地区行业职业技能的培养。

源于: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例如,我国大多外贸企业都集中在沿海地区,因此,该地区的高职院校应对其会计专业设置《外贸会计》课程等。

(三)根据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和需要及时调整课程内容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空前迅猛,社会各界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应根据市场的反映情况对其课程设置进行更新和调整。

三、高职会计课程设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市场性原则

市场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环境,市场所反映的需求也是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重要依据。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坚持市场性的原则。根据市场对该职业岗位的人才需要量以及对人才的要求等情况,及时对课程设置进行动态修改和完善,并相应的增减相关专业课程。

(二)针对性原则

该针对性主要是指行业的针对性以及岗位的针对性。众所周知,高职院校通常都由地方或是行业主办,主要是目的是满足地区经济与行业发展的需求,并担负着为当地社会经济培养高精尖人才的重大任务,具有较为明确的怎么写作区域定向性。因此,高职院校应针对行业与社会中的各种情况将地区发展特点与课程设置相结合,在帮助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为地区未来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灵活性原则

当代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应打破传统单一的模式,而应具有灵活性,这主要是指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应紧紧围绕着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来选择课程内容。其课程内容应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不断的进行调整和完善,使课程内容更加全面化、综合化。加大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各种实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其成为当地社会所需的高等技术人才。

(四)前瞻性原则

所谓前瞻性原则,是指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应适度超前。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需要先进行合理的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超前”试点,勇于创新。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只有进行创新、满足前瞻性的原则,才能使学生在未来就业中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且快速适应市场的需求。

四、总结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生源层次、就业方向均与本科院校有所不同。在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中的会计专业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列的问题,其中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最为突出。因此,本文就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的课程设置问题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与建议,望有关人士参考。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