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金融 >> 金融市场 >简论教学改革基于国际化和信息化背景《通信原理》课程教学革新电大

简论教学改革基于国际化和信息化背景《通信原理》课程教学革新电大

收藏本文 2024-02-24 点赞:32001 浏览:13929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通信工程在日益国际化的社会背景下,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必须具有国际视野,教学中能反映出最新通信学科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教育理念的发展。因此,《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列举的相关依据,并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从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师培养,体系的优化,教学的评价机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平台的构建各个方面做了一定的研究,并给出相关实施方案,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国际视野 教学改革 教师培养 体系优化
一、引言
未来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进入21世纪,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飞速发展,对我国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教育等领域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教育领域中,正推动教育教学的深刻变革。《通信原理》课程将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积极应对信息化社会带来的深刻变革,努力构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具有前瞻性的专业发展体系。
未来社会是国际化的社会。网络正在使地球成为地球村,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正在加快。在当下,面对来自国际化背景下社会各方面的变化,未来通信工程人才将面对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传统的教育也受到更多更严峻的现实挑战。《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应该具有国际视野,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专业发展理念、课程设置体系和人员配置机制,努力构建能反映最新国际通信学科学术研究成果和教育理念的专业发展体系。

二、“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应发挥学科人才优势,其教材的选取、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要有助于通信知识的探索与研究、有助于工程技术的传承和发展,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升。《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应站在新的高度,紧跟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需求,形成以培养尖端通信人才为目标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目前,我校正在按照“加强基础、拓宽口径、重视实践、培养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和改进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以培养尖端通信人才为目标的《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是凸显我校教育教学特色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试点,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创造出文明进步、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三、“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教学改革措施

(1)重视通信工程专业的师资培养
首先要探索建设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为骨干,师德高尚、爱岗敬业、教学综合水平高、科研能力较强的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进一步发挥学术带头人在课程建设中的引领和主导作用,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凝集一批具有学术、学科、专业优势、创新能力强以及结构合理的教师群体组成教学团队。具体做法一是要引导和鼓励青年教师加入由学术带头人领衔的学术团队,定期开展学术研讨和教学研究活动。二是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派优秀青年教师赴国内高水平大学从事研修工作,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2)优化教学体系
通信原理课程在电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既需要扎实的的数学公共课基础、电子及电路专业基础课,也能和后续的专业课融会贯通,这就要求有良好的课程体系设置,才能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种合理的设置必然要靠上级领导和同事的共同构建,作为担当“通信原理”教学工作的教师而言,更需要在体系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将前后课程的相关联系融入到教学中,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围绕培养未来尖端通信人才的整体目标,进一步优化专业《通信原理》课程内容,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和优质教学资源库。具体做法一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课程理念,围绕整体培养目标,修订、完善信息化、国际化视野下的教学方案。二是通过项目化的运作方式,建设体现工程应用特色的高水平教材和优质教学资源库。
(3)以科学的体系评价教学
探索适应培养未来尖端通信人才的研究型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评价体系,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善,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更

源于:查抄袭率毕业论文理工{#GetFullDomain}

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凸显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体做法一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积极开展因材施教活动,以问题驱动为导向,以典型案例为抓手,采用开放式、启发式、研讨式、探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二是不断加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普遍运用,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三是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采用传统的期末笔试以外,辅以开卷、论文撰写与答辩、课堂参与等评价方式,使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更为全面、客观、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
(4)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方案
培养具有专业功底扎实、创新意识浓厚、实践能力突出、应用技能娴熟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具备成长为尖端通信人才潜质的高素质学生。他们专业基础扎实,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奉献精神,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国际教育视野,具有整合信息技术与通信原理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基础科研能力。具体做法一是在课程教学中选用尝试国际一流原版教材,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研究训练,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和学术精神。二是在教学实践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必须提供能够担当此责任的教师,除了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通信专业的基本知识外,更应该熟悉通信行业具体的设计工作流程,最好有相关的实践经验,这样就能和具体岗位和工作结合起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或者实施校内导师与校外工程师优势互补的“双导师”制度。校内导师负责学业指导和职业远景规划,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指导学生开展科研活动。校外工程师负责指导多阶段的见习、实习和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活动。
(5)打造先进的教学平台
打造教育理念先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显著、工程应用特色更加鲜明的《通信原理》教学平台,在校内相关专业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面向信息化、国际化社会挑战,构建教育理念先进、教材体系完备、教学水平领先的《通信原理》课程平台,凸显工程应用特色,为培养具有学科底蕴、创新精神、应用专长的高素质、拔尖型的尖端通信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四、结束语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是一个,是一个长期、综合的过程,应该蕴涵在教育教学的整个进程中。在课程体系改革的进程中,加快国际化和信息化的步伐,使我们的教学跟上实际应用的步伐,不止拘泥与课本的教学,更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探寻新的理论与方法的同时,应用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手段深入教学研究,才能得到更好的课程教学研究效果。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参考文献:
宋铁成.“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5(5):95-97.
樊昌信,曹丽娜.通信原理(第六版)[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3]张水英.“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5(5):12-14.
[4]王琳,蔡竟业,刘镰斧,朱学勇,杨远望,饶力.融多种教学法于《通信原理》课程的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10(增刊):80-8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