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教师德育 >创设谈化学教学情景创设小结

创设谈化学教学情景创设小结

收藏本文 2024-01-28 点赞:4063 浏览:1186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丰富的问题教学情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有效课堂教学。

一、教学情景的分类和创设方法

1.教学情景的分类。

(1)问题情景
“问题情景”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的过程。
(2)真实情景
让学生亲临现场,在工厂、田间、野外等真实的生活与工作场景中学习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模拟真实情景
用于在教学中展现一些危险性、不易或不宜真实接触的必修教学内容与学习内容。
(4)合作性教学情景
通过合作教学,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交往、协作和竞争能力。

2.教学情景的创设方法。

进行情景创设时应该考虑以下几点:(1)情景创设与教学内容的关系;(2)情景创设与学习者的特征的关系;(3)情景创设与客观现实条件的关系,即情景创设的可行性。教学情景的创设一般有以下五种方法:生动讲述法、观察演示法、组织讨论法、质疑问难法和联系实际法。在现实的教与学中,可以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求选择创设利用各种情景。例如:在探索型教学中应以问题为指导,创设问题情景,宜用质疑问难法;在课堂讲授教学中用观察演示法、生动讲述法;组织讨论,可以营造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积极和谐气氛,这样就创设了合作性教学情景;让学生亲临现场,在工厂、田间、野外等真实的生活与工作场景中学习知识,可以创设一种真实的教学情景。

二、教学情景导入新课的运用

好的教学情景(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中的催化剂和兴奋剂,引课技能运用的成功与否,关系到能否吸引学生、抓住学生的思路,是课堂教学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因为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1.教学情景生活实例引入法。

实例应贴近学生生活,是学生熟悉的但又说不清道理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起到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具有新课学习导向性的作用。
在《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时,提出问题:“为什么豆浆咸的会聚沉而甜的却不会聚沉?为什么钢笔混用不同墨水会写不出水来?”讲完新课后,引导学生解决引课时提出的问题,这样,可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喜悦。

2.教学情景抽象概念形象化。

在化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抽象的概念,如化学键中的共价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使用形象化的语言,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学生易于接受。以HCl为例讲:“氢和氯都是非金属元素,其原子最外层都没有达到稳定结构,且均容易获得1个电子。当二者结合时,都希望得到对方的电子,互不相让,争吵不休。为了解决矛盾,只好谈判,最终获得协议:双方各拿出一个电子配成一对公用电子对共同使用,从而使双方都达到稳定结构。”这样可使学生对共用电子对的形成有一定的认识,也就不难理解共价键这一概念了。

3.教学情景趣味实验导入法。

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实验导入新课在化学教学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实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解惑析疑的。
在讲《钠》时,这样导入:“通常情况下,我们用火柴点燃酒精灯。那么,用水能否点燃酒精灯呢?”接着演示“用胶头滴管向酒精灯的灯芯上滴几滴水,结果酒精灯燃烧起来。”再讲“俗语说‘水火不相容’,那么,水又是怎样把酒精灯点燃呢?因为我事先在酒精灯的灯芯上放了一小粒金属钠。”实验现象使学生议论纷纷,课堂气氛活跃。我抓住机会提出问题:“钠为什么与水就能把酒精灯点燃呢?”学生非常好奇,急切地想找出答案。于是,因势利导地引入新课。

三、教学情景的创设途径

1.结合生活、生产和当前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景。

紧密联系生活、生产和当前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实践性和深刻性。
在《二氧化硫》一节的教学中,笔者先是通过历史资料引入本节学习的内容:
(1)1872年,美国化学家Smith首先提出了“酸雨”一词,直到本世纪四十年代,酸雨问题才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2)1985年,几场酸雨过后,我国四川省奉节县9万亩华山松全部枯死,重庆市南山县

2.7万亩马尾松死亡过半。

酸雨的危害如此之大,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是谁呢?
学生对酸雨竟然能造成如此大的破坏都非常吃惊,都非常想立刻弄明白其中的原因,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2.利用化学史料创设问题情景。

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化学史料创设问题情景,不仅可以使教学不再局限于现成知识本身的静态结果,而且可以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过程,揭示出反映在认识过程中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想,使学生学到形成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
在《元素周期表》一节的教学中,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追寻科学家的思维轨迹,做探索和发现的尝试。
元素周期律是反映元素原子结构和性质变化的固有规律。从18世纪初期,人类就开始对元素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进行系统的深入探讨,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总结前人的经验的基础上,终于在1869年3月1日,将表面看来似乎是杂乱无章的已知元素,编制成一张秩序井然的元素周期表,被后人称为“原子世界的地图”,这是科学史上一个伟大的创造。现在同学们能否利用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将1—18号元素设计成一张有规律的表格呢?
利用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制成元素周期表、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等典型化学史料创设问题情景,可以使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从中感悟科学家发现问题、进行推理判断、提出检测设进行验证的科学思维过程,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并不难,但教师一定要自己琢磨总结出适合自己用的东西。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对知识的理解及能力锻炼,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提高了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有效课堂教学。

源于:论文格式排版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