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计算机 >> 计算机工程 >“卓越技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站

“卓越技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站

收藏本文 2024-02-07 点赞:5265 浏览:1626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在总结高技能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卓越技师”人才培养计划,进一步突出学生人文素养、职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使学生的职业理想、专业能力、综合素质达到优秀水平。学生毕业时在取得高职大专书的同时,可以取得预备技师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就业拓展新的空间,为我国高职院校培养更高层次的技能型人才开辟新的途径。
关键词:卓越技师;双导师制;课程体系;技能大师工作室
1007-9599 (2012) 11-0000-02
一、引言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正处于由规模建设到内涵建设的转型阶段,必须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校企合作,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我院在内涵建设工程中,发挥“校中厂”优势,注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强化高职教育理念与特色,在总结高技能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卓越技师”人才培养计划。

二、“卓越技师”的内涵

“卓越技师”是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在总结以往创新班经验的基础上,招收培养技师职业资格层次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是学院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又一次探索。旨在为山东蓝黄经济发展和高端制造业、现代怎么写作业培养更高层次的技能型人才。经过三年的培养,学生在取得高职大专书的同时,通过省职业鉴定中心的鉴定,可以取得预备技师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就业拓展新的空间,为通过院校培养更高层次的技能型人才探索新的路径。

三、“卓越技师”人才培养目标

卓越技师在培养目标方面秉持能力本位、素质教育理念,突出核心职业素养和核心技能培养,注重发展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怎么写作一线的高技能人才。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律,坚持学历教育与技能培养并重、德育教育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培养原则。毕业生要求同时具有“高职大专书+预备技师职业资格证书”。

四、专业标准及培养方案的制定

由各专业应根据学院关于卓越技师的总体标准和本专业的实际情况,通过校企合作等途径,共同细化并制定具体明确、可操作执行的本专业卓越技师专业标准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本专业的卓越技师培养标准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以导师为单位制定出相应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中应明确教育目标、培养标准、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培养条件、考核办法等内容。专业培养内容不计学时学分,主要注重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个性培养。专业领域的主要培养方式为“项目引领、团队学教、导师负责、理实一体”,围绕真实的项目,通过创新小组、开发小组、竞赛小组、专升本小组、工作室等组织形式,基于工作过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以专题研讨、项目教学、工学交替、顶岗实训、创业孵化、竞赛创新、国际交流等丰富多样的教育培养途径进行实施。

五、“卓越技师班”学生选拔

在大一的新生中,按照3%左右的比例,采用广泛动员、自愿报名、公开考核的方式,选拔卓越技师班的学生成员。参加卓越技师计划的学生须利用双休日、寒暑检测时间,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进企业观摩、见习、顶岗,前两年每年总时间不少于30天,第三年完成15周的企业顶岗实训。最终要参加本专业卓越技师职业资格的考核或鉴定,经考核鉴定,完成卓越技师培养方案的学习,达到考核标准的学生将被学院授予“卓越技师证书”。

六、“卓越技师”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点

(一)创新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高职大专+预备技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探索新型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依托由学校、企业共同组成得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专业建设目标、职业能力标准和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每年度召开2次研讨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建立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时效机制。在冠名班、订单培养的基础上,由专业教研室和企业共同完善和修订教学计划、课程大纲、课程开发、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技术研发、企业文化等内容。不断满足社会、学生的需求变化,保证学生学习内容的时代性、前沿性、有效性。
人才培养模式图

(二)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

开展行业企业调研,分析国家及行业职业资格标准,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召开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提炼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调整和优化学习领域课程内容,重构“课岗证融通、基于工作过程”的 “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即通识教育平台和专业基础平台、就业方向模块和职业拓展模块。建设核心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标准,整合课程结构,设计教学教学案例。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建立仿真、虚拟化、实境化,并且满足“职业活动、工作过程、学习情境”三位一体的学习工作站。构建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突出职业素质培养和职业实践能力训练,实践课时比例达50%。校企合作开发理实一体化课程。建立数字化信息互动平台,把企业工作流程实况、企业真实项目和岗位职责等引入课堂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实效性、职业性和开放性。

(三)学生实行双导师制

学生顶岗实习采用双导师制,学生配备相应的专业导师与企业导师。校内导师的主要职责校内导师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校外导师的主要职责校外导师侧重于指导学生提高技能操作,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加实践认知以及适应未来工作的能力。学生学习过程中参与导师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确保学生的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发展方向上采用学生和导师共同研讨主修方向,并通过完整的企业项目,完成主修方向的技能训练。

七、师资队伍建设

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站”,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通过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程、教师建设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工程,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建立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增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站”,发挥技能大师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指导技能培养的作用。每个重点专业聘请5-10名企业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参与人才培养工作,将企业先进技术、前沿理论、企业文化带进学校、带入课程、带上课堂。依托优秀合作企业,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在企业建立专业教师顶岗流动工作站,选派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跟岗锻炼,[3]增加专任教师工作经历,再通过国内外交流培训,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引进企业专家参入专业建设,专业教师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科研任务,打造一支校企双兼互聘、双向交流、德能双馨、结构合理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八、教学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
构建社会、企业、学校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以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督导组及教学信息员队伍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以教学质量教师评价系统、教学质量学生评教系统、实习实训过程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构成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以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实习实训教学质量标准构成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社会、企业、学校、学生多方位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对学生质量审核的专项评估制度,进行制度化管理。
九、结束语
我校在2011年,将“大专+预备技师”的培养模式扩大到9个专业、380多名高职学生,创办了“卓越技师班”,对卓越技师人才培养体系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总体的来说,这一创新模式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就业能力、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怎么写作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不断增强社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马树超,郭扬.关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战略及对策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6期
舒卫英,沈金辉.“双导师制”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23期
[3]刘化波,李燕妮.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分类探索与实践[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09期
[4]刘爱林.“双师型”教师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

论文下载中心www.udooo.com

用与地位[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作者简介]陈静(1978.8-),女,籍贯:山东潍坊,工作单位: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职务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