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计算机教学 >外语教学外语教学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库

外语教学外语教学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库

收藏本文 2024-02-23 点赞:6776 浏览:2260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和目标。自主学习者到底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特征,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能不能被借鉴于中国的教育环境,为了培养学生自我负责、自我监控的学习能力,中国高校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以及课堂设计又该进行怎么样的改变。本文将在此对上述问题展开讨论,以此来推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中外语教学的建设。
【关键词】德语教学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学习技巧与策略
上世纪70年代“自主学习”教育理念的提出,引起了一场教育模式的改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也成为了重要的目标。“开放式课堂”“项目式课堂”“实践性学习”等新型课堂模式也随之出现。Holec将“自主学习”称作是在学习中一种自我控制和自我负责的能力。(vgl. 1981,3)作为补充,Little不仅将“自主学习”理解成批判性反思、自主抉择和独立操作的能力,更将“自主学习”看做一种教育目标,一种教育的理想状态。
随着“自主学习”在教育领域的运用,一些问题也随之

源于:论文提纲范文www.udooo.com

即出, 比如“自主学习”和学习策略的关系是什么;使用什么样的策略才能成为成功的自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运用是否受国情文化的影响,尤其对中国这样有着传统教学模式和课堂形式的国家;“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和学生有哪些角色上的转变,等等。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特征

对于Ramplion,自主学习者包含以下学习能力:
(1)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2)认识学习中的障碍与困难。
(3)能够将已有知识和新学知识联系起来。
(4)认识学习对象的意义。
(5)积极组织学习活动。
(6)通过自我监控学习。
(7)合理使用学习技巧和策略。
(8)检测学习路线。
(9)在交流中学习并提出科学的问题。
在德语教学中我们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有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和意愿,但是这种兴趣会随着学习中困难的出现而减低。这就意味着如何在有困难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学习兴趣。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在课堂上借助现代的教学工具和灵活的教学手法,还要注重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比如在德语教学中,我们要将学习对象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们认识到学习对象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和意义。特征(2)所涉及的学习的障碍和困难在外语学习中也是普遍的现象,比如单词的记忆、语法的理解和文章的分析。学生只有充分估计学习过程中的障碍,才能更好的认识并找出问题所在,从而克服学习中的障碍。自主学习还要求学生将已学和新学知识之间建立联系,通过这种方法,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范围。除此以外,学生还应该积极组织学习活动,并通过自我监控明确学习方向。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明确学习任务,搜集可用的学习资料,建立学习框架,最后制订学习计划。通过这些自觉、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学生应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学习习惯和风格,探索出自己的学习技巧和策略,并将它们不断的完善与提高。在使用学习策略的时候必须注意,策略会随着使用者的不同、学习条件的不同而改变。所以,没有最好的,而是最合理的学习策略。也就是说,只有真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才是最佳的学习方法。在特征(8)中提到,自主学习者会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提高语言水平,比如可以利用与同学、教师或者母语者的对话及书信交流。尤其是在对话中,学生可以运用目标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且思考自己语言水平的不足之处。

二、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反思

从上述“自主学习”的特点来看,“自主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模式。但是我们知道“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产生于西方社会,而西方社会教育的本身以强调个体和个性为基础。而受中国近千年的集体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从根本上与“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相矛盾。那么“自主学习”可不可以引入中国的教育模式中来,该如何融入中国的课堂教育?
在中国的教育体制里,考试是检测教师课堂效果和学生学习内容的重要准则,从几千年前的封建考试制度到现今社会升学、就业,考试成绩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样的国情无疑将学生的注意力过多的集中在考试内容上,也就是说,学生往往只对与考试相关的学习对象感兴趣,比如在外语学习方面,他们比较重视语法知识、单词记忆,或者是与考试相关的阅读主题,而对于看起来似乎与考试不相干的国情的了解,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习惯表达的学习却不愿意花功夫,这就造成了学习上的狭隘性。这样学习方式导致的结果就是,考试成绩或许是优秀的,但是却脱离了形成语言的根本——生活,从而使语言学习成为了一种机械单调的公式。学生只会做题,而不能将目标语言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去。
另一方面,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下,教师和学生有着鲜明的等级分别。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讲,尊重教师就是学习教师传授的知识,甚至是无条件的接受教师的观点。这种示教师为权威的“”教育思想导致了学生不想或是不敢在课堂上提问。因为有问题就意味着丢面子,或是对于教师权威的一种质疑。当他们遇到不解的东西时,要么在课间单独提问,要么忽略自己的疑问而直接机械的接受所学内容。由此看来从国情上看,“自主学习”并不是为中国文化所生。所以,要想在中国逐渐展开“自主学习”的教育模式,就要从根本上进行多方面的改革。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高校课堂形式的要求

在德语课堂实践中,我们发现多数学生并没有我们所期待的自主学习能力,尽管我们的教学对象是18岁以上本应有自我负责自我监控能力的群体。多数学生把课堂学习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作练习,在课堂上仍是保持着被动的状态。他们把兴趣过多的集中在课堂上板书、习题和考试复习上,而对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或者扩展性思维等互动参与性教学活动并没有太多兴趣。德国语言学家Sprenger(1974,186) 将这种学习状态称之为“学习者的被动性”,并指出这是由学生本身的气质和文化背景所决定的。针对这种现象,从高校本身而言,课堂形式不应仍然保留着中小学课堂的特点,即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高校教师应该在遵循教学目的和教学大纲的原则下,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甚至可以允许学生参与到课堂设计中来。如果我们将外语课堂比作一个电视节目,那么教师就好像主持人,学生就如同参与嘉宾,教师推动学生多说多做。在学习内容上,语言作为一个完整的交流工具,不应按被严格的按照语法、听、说、读、写的课堂形式分割开来。当然,“自主学习”在中国课堂上的引入必须要结合中国的教育特色,课堂模式的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教师角色的要求

在上述内容中,我们提到“自主学习”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发生改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自己学习。Littel指出,“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无师自通。(1991,3f)恰恰相反,在完成“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上,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教师责任之一就是传授正确合理的学习方法,来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在教师传授学习方法时必须注意,一、不能只是概念式的介绍学习方法,而是要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任何一种与实际相脱离的学习方法都是没有效果的。(H?uptle-Barcelo, 1999. 50)二、每一种学习方法的掌握必须经过规律性并且有意识的操练。三、学习方法因人,因学习条件而异,教师应该因材施教,而不应该强制学生接受某种学习方法。四、学习方法的研讨不是学生单方面的,应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共同进行,双方在这一过程同进步。五、传授学习方法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发展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从而实现“自主学习”。

(三)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角色的要求

“自主学习”对于外语学习者能力的要求也很明显。针

摘自:毕业论文工作总结www.udooo.com

对外语学习特点,课堂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不能单独完成全部的教学和学习任务。许多学习活动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学生可以根据实际的学习条件,自行制订学习计划并组织学习活动。比如单词的记忆,习惯用语的掌握,对话及听力练习等。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还可利用长检测期到目标语言的国家参加语言班或者旅游。通过这种最直观的刺激和接触,学生能够巩固语言基本功,并不断扩充词汇量和地道的表达形式。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提高语言水平,还要有意识的对语言掌握的情况进行阶段性的自我评估。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外语学习的成效和质量,更是关系着整个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我们必须认识到提倡“自主学习”的同时,必须结合中国的教育国情。在提倡发展学生个性和学习特色的同时,还要考虑到以考试为导向的教育原则。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的实现不能停留在理论上,而是在实践中逐渐实现,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同成长。
【参考文献】
Anderson, 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trategy Use in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und Testing. Modern Language Jouranl 75, 1991, S:460-472.
Baumert, Jürgen. Lernstrategien, motivationale Orientierung und Selbstwirksamkeitsüberzeugen im Kontext schulischen Lernens. Unterrichtswissenschaft Zeitschrift für Lernforschung 21, H. 4, Jahrgang 1993.
[3]Benson, Phil, Voller, Peter (Hrsg.). Autonomy &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New York: Longman, 1997.
[4]Bimmel, Peter,Rampillon, Ute: “Lernerautonomie und Lernstrategien”. Müchen:Geothe-Institut: Langenscheidt, 2000.
[5]Dam, Leni. Learner Autonomy 3: From Theory to Classroom Practice. Dublin: Authentik, 1995.
[6]H.uptle-Barcelo. Der Beitrag von Lernstrategien un Lerntechniken zu einem erfolgreichen Fremdsprachenerwerb.Hispanorama 69, 1995:1117-12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