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 >牢度基于扫描图像处理织物色牢度评级软件开发学年

牢度基于扫描图像处理织物色牢度评级软件开发学年

收藏本文 2024-03-11 点赞:30030 浏览:13433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色牢度是纺织外观质量检测的一项重要指标。现用的色牢度评级法有目测法和仪器法两种,但以目测法评级为主。目测法评级易受外界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评级结果波动较大。仪器法评级客观、稳定,不受个人因素影响,但由于测色策略和色差计算等论述在运用方面还不成熟,使得仪器法评级未能在纺织行业广泛运用,特别是在代替目测法方面,仪器测量结果目前只能作为参考,却不能作为最终色牢度判断的依据。用仪器法进行色牢度评级是测评技术的进展走势,也是用客观代替主观的必由之路,这方面的探讨和探讨以未间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论文中利用等深度差概念对织物色牢度的计算机化评级策略进行探讨,并开发出相应的色牢度评级软件。主要思路是采取扫描仪对标准样卡和评级样品进行图像采集,利用图像的灰度化处理策略,将彩像中不同颜色的色差转化成灰度图像的深度差,并比较评级样品和标准样卡的深度差给出色牢度级别。本论文主要探讨探讨了5方面的内容。(1)比对几种常用的数字化图像采集设备,选择扫描仪作为课题探讨中的图像采集设备,并对扫描参数进行讨论,确定了较为合理的扫描参数。(2)将采集到的标准样卡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根据灰度直方图的分布特点,确定出测量标准样卡深度变化的指标。分别按照测量指标求出标准样卡中每级第一片成和第二片的深度差,建立深度差和色牢度级别间的对应联系,利用开发的色牢度评级软件将这种联系以评级曲线的形式记录下来。(3)探讨沾色评级样品和变色评级样品图像,探讨了纯色布样、多色布样产生的色变图像特点。总结出具有针对性的图像处理策略,如纯色布样的最深色区比较法;多色布样的区域均值比较法。提出最接近目测法评级结果的纯色评级样品深度变化指标、多色评级样品深度变化指标。(4)利用可视化编程语言Delphi开发了色牢度评级软件。软件中主要功能模块有图像采集模块、图像裁剪模块、图像处理和深度指标提取模块、色牢度评级模块、结果存储模块、以及评级结果的数据管理、数据导出模块。(5)建立色牢度评级实例。对100组沾色布样、100组变色布样进行了实际评级验证。结果表明,用色牢度评级软件得出的评级结果和目测法评级结果有着良好的一致性,在0.25级的级差范围内,对于本论文所选的布样来看,沾色布样评级一致性达到了96%,变色布样评级一致性达到了95%。本论文的探讨成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为色牢度评级仪器化提供了有益的结果。在多色布样的评级方面尚需进一步探讨。关键词:色牢度评级论文深度测量论文测量指标论文色牢度评级软件论文

    摘要2-4

    ABSTRACT4-8

    1 绪论8-16

    1.1 色牢度评级策略8-12

    1.1.1 目测法评级8-11

    1.1.2 仪器评定法11-12

    1.2 国外探讨概况12

    1.3 国内探讨概况12-14

    1.4 探讨内容和作用14-15

    1.4.1 探讨内容14

    1.4.2 探讨作用14-15

    1.5 本章小结15-16

    2 测色原理与色牢度试验16-18

    2.1 测色原理16-17

    2.2 色牢度试验17

    2.3 本章小结17-18

    3 图像采集设备与图像获取18-25

    3.1 图像采集设备的选择18-19

    3.2 扫描参数设置19-21

    3.2.1 分辨率19-20

    3.2.2 色彩位数和灰度20

    3.2.3 图像类型20-21

    3.3 图像采集21-24

    3.4 本章小结24-25

    4 图像处理及颜色深度变化指标确定25-34

    4.1 图像灰度化25-26

    4.2 图像信息提取26-27

    4.3 标准灰卡深度变化指标的确定及评级曲线建立27-31

    4.3.1 标准灰卡深度变化指标的确定27-30

    4.3.2 评级曲线的建立30-31

    4.4 样品深度变化指标的确定31-33

    4.5 本章小结33-34

    5 织物色牢度评级软件开发34-44

    5.1 软件系统开发语言介绍34

    5.2 色牢度评级的实现思路34-36

    5.3 评级软件解决的技术不足36-38

    5.3.1 扫描图像的加载36-37

    5.3.2 裁剪面积的确定37-38

    5.4 色牢度评级模型概述38

    5.5 色牢度评级系统功能介绍38-39

    5.6 色牢度评级系统工作流程39-41

    5.7 色牢度评级系统操作步骤41-42

    5.7.1 色牢度评级操作步骤41-42

    5.7.2 系统辅助功能操作步骤42

    5.8 色牢度评级注意事项42

    5.9 色牢度评级步骤42-43

    5.10 本章小结43-44

    6 色牢度评级实例44-53

    6.1 色牢度评级结果44-49

    6.2 误差浅析49-50

    6.3 本章小结50-53

    7 总结53-54

    7.1 结论53

    7.2 展望53-5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