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 >容错基于二乘二取二计算机安全平台设计和实现

容错基于二乘二取二计算机安全平台设计和实现

收藏本文 2023-12-29 点赞:7357 浏览:2380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目前,计算机运用已经广泛利用在工业制约、铁路、金融等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随之出现的是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性、故障率以及对软件或硬件故障的自测能力和容忍程度,以而吸引了许多领域开始重点关注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设计。由此计算机容错技术作为实现可靠性的一种重要策略,逐渐成为了计算机科学探讨的一个重要分支,并在计算机可靠性设计中被广泛采取。本论文首先介绍了两种容错计算机的系统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二乘二取二安全计算机平台结构,同时总结目前容错计算机系统的常用策略,对二乘二取二平台的架构进行了浅析,以系统构成和系统层次结构的角度出发,对整个二乘二取二安全平台的框架进行了描述。然后以软件架构出发,对二乘二取二安全平台的软件进行了设计,最后根据系统的安全设计思想及详细设计,完成二乘二取二安全平台软件的实现。本论文的探讨成果用于构建一个安全计算机平台,以实现安全、可靠、稳定的铁路信号制约系统。关键词:二乘二取二论文安全性论文可靠性论文容错论文

    摘要3-4

    Abstract4-8

    第一章 绪论8-12

    1.1 前言8-9

    1.2 探讨背景9-10

    1.3 课题探讨的主要内容10

    1.4 主要工作和论文的组织结构10-12

    第二章 论述基础12-24

    2.1 容错算机系统结构12-14

    2.1.1 双机热备容错系统12-13

    2.1.2 三取二安全计算机系统13

    2.1.3 二乘二取二安全计算机系统的提出13-14

    2.2 欧洲铁路信号标准14-20

    2.2.1 EN50129标准15-17

    2.2.2 EN50128标准17-20

    2.3 马尔可夫模型20-22

    2.3.1 二乘二取二系统安全度的马尔可夫模型20-22

    2.4 本章小结22-24

    第三章 系统结构浅析24-32

    3.1 二乘二取二安全平台系统结构24-26

    3.1.1 系统构成24-25

    3.1.2 层次结构25-26

    3.2 二乘二取二安全平台软件架构26-30

    3.2.1 软件结构26-28

    3.2.2 软件运转方式28-29

    3.2.3 软件接口29-30

    3.3 本章小结30-32

    第四章 二乘二取二安全平台的软件设计32-44

    4.1 初始化模块的设计32-33

    4.1.1 初始化32

    4.1.2 自举32-33

    4.2 系内同步与表决模块的设计33-36

    4.2.1 系内同步33-34

    4.2.2 系内数据交换34-35

    4.2.3 系内二取二表决数据35-36

    4.3 系间表决模块的设计36-38

    4.3.1 系间数据交换36-37

    4.3.2 设置系间2取2表决数据37-38

    4.3.3 进行系间2取2表决数据38

    4.3.4 检查系间通讯状态38

    4.4 重构模块的设计38-41

    4.4.1 重构数据传输40-41

    4.4.2 主/备系刷新重构数据41

    4.5 主备系切换41-43

    4.5.1 切换41-43

    4.6 本章小结43-44

    第五章 二乘二取二安全平台的软件实现44-66

    5.1 软件初始化44-47

    5.1.1 平台初始化44-45

    5.1.2 数据初始化45-47

    5.2 自举47-50

    5.2.1 处理流程47-48

    5.2.2 内部子模块48-50

    5.3 系内同步与表决50-53

    5.3.1 初始化表决50-51

    5.3.2 系内同步和数据交换51-53

    5.3.3 获取表决结果53

    5.4 系间表决53-58

    5.4.1 设置本ICU待表决数据54-55

    5.4.2 交换系间待表决数据55-57

    5.4.3 系间表决57-58

    5.5 重构58-60

    5.5.1 初始化重构数据58-59

    5.5.2 主系刷新重构数据59

    5.5.3 备系利用重构数据59-60

    5.6 主备系切换60-64

    5.6.1 接收切换数据60-61

    5.6.2 诊断61-63

    5.6.3 切换63-64

    5.7 本章小结64-66

    第六章 结束语66-68

    6.1 工作总结66

    6.2 不足与改善66-67

    6.3 结论与展望67-68

    致谢68-7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